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ppt课件(共23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 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 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 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 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 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 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 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 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
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 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 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
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谢谢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产党的理想党员 (6)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
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
请你为邓稼先致颁奖词
作业: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们 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
在下节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
悼邓稼先词
(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
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 为人。
给下面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 xiǎn
元勋
xūn
瘁
cuì
奠
diàn
孺 rú
聘 pìn
垠 yín 萦 yíng 啸 xiào 颤抖 chàn 摄 shè 殷红 yān
成语积累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 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16、课文第1段中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否改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热泪盈眶 锋芒毕露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 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当之无愧 截然不同
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
考:课文写了邓稼先哪些事例?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品格?
1.文中的小标题
提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示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件什么东西似的枣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西。
一(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 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 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 的气质品格。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 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就是把这些奉为 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国籍 (异) 职务 (同) 功劳 (同) 学术水平(同) 文化背景(异)
性格为人(异)
奥本海默
邓稼先
美国
中国
1 邓稼先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 爆 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1967 年 6 月 17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认识邓稼先、杨振宁,积累本课的成语, 识记生字词。能通过自由读、跳读、精读等方式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关键句子的 含义感知到人物形象,体会到人物精神。 3.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 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修辞:
答:含有对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4.祖孙发生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祖孙发生分歧,“我”若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若处理不好,全家不愉快,破坏家庭和谐,所以“我”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感到责任重大。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 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纯”、朴实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 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 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 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 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
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品德,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点拨: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
析。 二、课文最后一段写到:
原文阅读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
死而后已 可歌可泣 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
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
5.1971 年 被 “ 四 人 帮 ” 批 判围攻,竟级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的队员
人物评说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6.一封短短的信 7.1982年,“我不能走”
人物评说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跳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
句子,用横线标出来并读一读,感知 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
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 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
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 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 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 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
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17、课文主要抓住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
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一、如何理解以下两句话,作者是怎样得出了这样 的结论?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奉献精神的儿子 2、邓稼先是中国共 原文阅读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1.在 美 国 获 博 士 学 位 后 立 即回国
2.1958 年 受 命 研 究 原 子 弹 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 了两弹
人物评说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3.1985 年 重 病 期 间 写 了 一 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 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4.文 革 初期 , 说服 两派 继 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