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鸣电闪波尔卡》说课稿
课题:
雷鸣电闪波尔卡课时: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初中音乐教材第14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了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为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A—B—A
二、说学情
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内容和情绪,,从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与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三、说目标
1、通过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体验其音乐
情绪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了解去曲式结构,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及
其作者“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

3、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与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五、说教法
首先运用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来是学生了解、熟悉作品的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情绪与其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学生实践和参与的教学法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波尔卡这一舞曲体裁。

使学生喜爱舞曲音乐,并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

六、说过程
一、导入
师:气候是多变的,它以许多不同的天气情况来体现,有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也有乌云密布、雷鸣电闪。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感受一下音乐是怎样来表现天气的,并请同学们来说说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天气?
(播放音乐)
生:略
师:很好,确实是“雷鸣电闪”。

接着让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要让同学们来判断一下音乐中是用什么声音或者说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雷鸣电闪的?
(播放音乐)
生:略
师:大家都听得很仔细,都听出了是鼓和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表现雷鸣与电闪的鼓与镲。

(出示鼓与镲的图片,分别介绍定音鼓、小军鼓、大军鼓、大镲、吊镲)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欣赏这个用鼓与镲来表现雷鸣电闪的音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揭示课题)
二、新课教授
1、波尔卡介绍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品的雷鸣电闪,那又何为“波尔卡”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波尔卡”的介绍。

波尔卡是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

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他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2、初听全曲
师:接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整首乐曲。

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来给这首乐曲分一下段,看一下这个作品可以分成几个大乐段。

(播放音乐)
生:略
师:作品一共分成3个乐段,分别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再加上作品的“引子”与“尾声”。

3、分段欣赏
师:现在让我再进一步分段的来欣赏,来了解这个作品。

(分别播放各乐段,分别讲解)
引子:一个简单的引子引入。

第一段:情绪热烈、欢快。

描绘了正当人们舞性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

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继续。

(用“A”表示)
第二段:音乐舒展、轻巧。

然而在进行中却穿插了定音鼓的滚奏声和大镲的敲击声。

于是,它给人们带来了非常有趣的想像空间。

中间有一段音乐十分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用“B”表示)
第三段:(与A段相同,是A段的再现,还是用“A”表示)
尾声:最后把音乐情绪推向了高潮。

乐曲也在欢快的高潮中结束。

总结该作品的曲式结构是“A-B-A”
3、再次欣赏全曲
师:我们刚刚进一步了解了这个作品,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我相信大家在这次欣赏的时候同学们会以全新的角度去欣赏,去感受。

(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视频)
4、作者介绍
师:刚刚我们通过全曲欣赏、分段欣赏来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现在当然也要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作者约翰.斯特劳斯。

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与父亲同名,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

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
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

被称之为“圆舞曲之王”。

他还作有《闲聊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1870年起创作了《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三、实践与拓展
1、波尔卡经典节奏练习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波尔卡,现在就让我们来亲身体会一下波尔卡的节奏
2/4 X │X X X . X │X X X .║
右左右左左右左右
2、《闲聊波尔卡》欣赏
师:大家都打的很好,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小约翰.斯特劳斯所创作的《闲聊波尔卡》
七、反思
本堂课通过全曲完整欣赏及分段欣赏波尔卡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鼓与镲)在音乐形象上的塑造,体验其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了解其曲式结构,并培养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生还需通过作品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及其作者“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并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与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此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本堂课,课堂的线条基本流畅,组织形式比较多样,渗透了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

但是,还有许多的不足,在分段欣赏的时候,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在课堂的调度能力上还需要增进,掌控能力还需提高。

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还所欠缺,如:一些衔接的语言及对学生回答的点评,还需实践与增长。

在后面实践与拓展我觉得效果不错,让学生动起来,打节奏,并用上双手的协调性训练,使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了,我觉得这个是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上运用的。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的不足还有许多,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改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