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
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
B.西亚环波斯湾沿岸
C.南亚恒河平原
D.南美亚马孙平原
2.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
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
读图,回答3~4题。
3.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平原比山区多
4.下列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
B.②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
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捷
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
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
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8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
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
而江西、湖南、河南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
据此回答7~8题。
7.江西省成为最“拼”省份是因为当地( )
①人地矛盾加剧②人口老龄化严峻③气候条件差④就业压力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科技因素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下题。
9.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12.制约中东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是( )
A.土地
B.淡水
C.生物
D.矿产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14.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二、非选择题
15.读我国人口垂直分析状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m200200~500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000人口数量/万人73 345.119 427.88 647.510 037.1 1 590.8
人口比重/%64.917.27.78.9 1.4面积/万平方千米144.597.2162.539.9315.9面积比重/%1510.216.92532.9
km) 507.6199.953.241.85人口密度/(人/2
(1)从表中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请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材料二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3亿人口?为什么?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则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数将会______。
(3)由此可知,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人类集中生活在温带、亚热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平原地区。
所以南亚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
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西亚环波斯湾沿岸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
南美亚马孙平原湿热,不适宜居住。
2.【答案】C
【解析】厄瓜多尔纬度低,位于热带,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部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所以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
降水不是主要因素,中部河网密度小。
3.【答案】D
【解析】平原地区适宜人类生存,人口分布一般比山区要多。
图中人口分布东半球明显比西半球多,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都分布在东半球。
而亚洲人口数量也比欧洲多。
高纬度过于寒冷,生活的人类较少。
4.【答案】C
【解析】①是东亚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是人口的迁出地区;②是南亚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④是美国,是产业转移的迁出区;③地区是西欧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
5.【答案】B
【解析】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6.【答案】A
【解析】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7.【答案】C
【解析】江西省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加剧,就业压力大,导致大量人口外迁。
C正确。
8.【答案】B
【解析】导致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春节的来临,传统佳节举家团圆属于社会文化因素。
B正确。
9.【答案】D
【解析】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考查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理解: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
三峡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政治因素。
11.【答案】B
【解析】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2.【答案】B
【解析】中东地区沙漠广布,故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13.【答案】C
【解析】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14.【答案】C
【解析】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
二、
15.【答案】(1)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疏。
(2)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文化、教育、科技水平低。
(3)不能。
原因:西藏高寒缺氧,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解析】(1)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海拔低的地区人口数量多,比重大,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数量少,比重小,人口稀疏。
(2)应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等角度分析。
(3)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西藏人口稀疏,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共同作用形成的。
16.【答案】(1)不能。
资源种类和数量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减少
(3)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
【解析】本题以历史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乾隆年间虽然出现了人口的高峰,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现在低很多,所以并不能养活现在生产力水平下能养活的13亿人口,这是因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