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 物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综合拓展一遍过 天天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综合拓展一遍过天天练
一、单选题
1.北京已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如图所示为部分冬奥会项目.下列关于这些冬奥会项目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滑冰的快慢
B.研究自由滑雪运动员的空中姿态
C.研究单板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
D.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花样动作
2.为了拍摄正在运动的物体,摄影师必须用“追拍法”。

如图是自行车高速运动的照片,摄影师拍摄到的运动员是清晰的,而背景是模糊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

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大地B.太阳C.运动员D.路边电线杆
3.图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x t 图像。

若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间为计时起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先做减速运动,再静止,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3h t =时,甲、乙相遇,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
C .乙的速度大小为2km /h
D .0~3h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km /h
4.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 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 内位移为“-”,后2 s 内位移为“+”,所以2 s 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 .2 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
C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 .质点在4 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 ,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5.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313m x t =+,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29m /s v t =,该质点在0t =到2s t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在2s t =到3s t =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18m /s,52.5m /s
B .12m /s,57m /s
C .18m /s,28m /s
D .12m /s,27m /s
6.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173s t =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4110s -⨯,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图甲
图乙
A .12000m /s
B .900m/s
C .500m/s
D .300m/s
7.有一人在平直马路边散步(速度不变),他发现每隔1t 时间有一路公共汽车迎面开过,他还发现每隔2t 时间有一辆这路公共汽车从身后开过,于是他计算出这路车从汽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是( )
A
.1212t t t t + B
12 C .()12122t t t t + D .1212
2t t t t + 8.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从A 点经B 点运动到C 点,如图所示,已知2BC AB =,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m/s 、0.6m/s ,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前、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m/s 、6m/s ,则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平均速度为( )
A .1m/s
B .2m/s
C .3m/s
D .5.9m/s
二、多选题
9.在跳水比赛中,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0t =是其向上起跳瞬间,则( )
A .1t 时刻该运动员开始进入水中
B .2t 时刻该运动员开始进入水中
C .2t 时刻该运动员已浮出水面
D .20~t 时间内,该运动员加速度保持不变 10.我国“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min 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和速度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3h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2
0.02m/s
C.深潜器加速度向上发生在3~4min和6~8min的时间段内
D.6~10min内,深潜器的加速度不变
11.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2
0.5m/s
t=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1s
t=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C.2s
D.B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2
1m/s
12.有人提出“加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基于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3
m/s
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增大
三、实验题
13.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14.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15.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
两者相距L0=2km时,快艇以60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16.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小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到河水里,但一直到船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小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

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17.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里有一台如图所示的钢板冷轧机,较厚的钢板匀速地经过轧辊被轧成薄钢板后,又整齐地被卷成钢板卷。

经过时间T钢板卷的半径由r增至为2r。

试求此后半径由2r再增至3r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详解】
A.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滑冰的快慢时,人的形状对研究的过程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能看成质点,故A正确.
B.研究自由滑雪运动员的空中姿态时,人的形状不能忽略,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B错误.C.研究单板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时,要研究运动员的动作,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C错误.
D.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花样动作时,要观看运动员的动作,不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故D错误.
2.C
【解析】
【详解】
摄影机的镜头相对于运动员是静止的,因此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应该是运动员,而不是背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据x t-图像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先做减速运动,再静止,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
B.3h时,甲、乙相遇,并且甲的斜率比乙的大,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乙的速度大小为624
km/h km/h
33
-
=,选项C符合题意;
D.0~3h内,甲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0
km/h2km/h
3
-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前2s 内质点的位移为“-”,后2s 内位移为“+”,但图象的斜率一直为正,说明质点的速度一直为正,即质点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A 错误;
B .2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不为零,故B 错误;
C .根据x -t 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知质点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0.2m/s=0.1m/s 2
x v t ∆==∆ 即速度大小为0.1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故C 错误;
D .质点在4s 时间内的位移为
△x =0.2m-(-0.2m )=0.4m
大小为0.4m ,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故D 正确。

故选D 。

5.B
【解析】
【详解】
根据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3(13m x t =+
可得出0t =时 01m x =
2s t =时
225m x =
3s t =时
382m x =
则质点在0t =到2s t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012m /s 2s
x x v -=
= 在2s t =到3s t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3257m /s 1s
x x v -'=
= 选项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6.D
【解析】
【详解】 题图甲、乙表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可分析画出飞机飞行的简图,如图所示
由题图甲可知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4
1410s t -=⨯,图中 112
ct x =
同理,42210s t -=⨯,图中 222
ct x =
飞机匀速飞行的速度大小为
300m /s x v t
∆==≈∆ 选项D 正确。

故选D 。

7.D
【解析】
【详解】 设车速为1v ,人的速度为2v ,这路车从汽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为t ,则有
()1221v v t v t -=
()1211v v t v t += 联立解得1212
2t t t t t =
+,选项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8.B
【解析】
【分析】
对AB 过程和BC 过程分别运用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出各段时间,然后结合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
【详解】
设AB=2x ,BC=4x ;AB 的前、后半程使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BC 段使用的时间是2t 3,则:t 1= 3x ;t 2= 0.6
x ,2t 3+6t 3=4x ;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平均速度为:1232AB BC v t t t +++= 联立方程,整理得:v=2m/s ,故B 正确.故选B .
9.BD
【解析】
【详解】
AB .从开始到2t 时刻,v t -图像为直线,说明整个过程中的加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在20~t 时间内,运动员在空中先上升后下降,1t 时刻到达最高点,2t 时刻之后速度减小,运动员已进入水中,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
C .3t 时刻,运动员的速度减为零,此时仍处于水下,选项C 错误;
D .20~t 时间内,运动员一直在空中,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且加速度保持不变,选项D 正确。

故选BD 。

10.AC
【解析】
【详解】
A .由深度图像可知,图中3h 代表本次下潜最大深度,选项A 正确;
B .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是在0~1min 和3~4 min 的时间内,大小为
222m /s 0.03m /s 60
v a t ∆==≈∆
选项B 错误;
C .因-v t 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故深潜器加速度向上发生在3~4min 和6~8min 的时间段内,选项C 正确;
D .6~10min 内,深潜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变化,选项D 错误。

故选AC 。

11.ACD
【解析】
【详解】
A .质点A 的加速度大小为2220m /s 0.5m /s 4
-=,故A 正确; B .1s t =时,速度仍未负值,质点B 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B 错误;
C .v-t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2s t =时,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加速度方向不变,故C 正确;
D .在0-1s 内,B 的加速度为
2210m /s 1m /s 1
--=- 在1~4s 内,B 的加速度为
222(1)m /s 1m /s 41
--=- 故D 正确。

故选ACD
12.AD
【解析】
【详解】
A .根据加速度∆=∆v a t 可以知道,加速度的变化率a t
∆∆的单位为 2
3m/s =m/s s
选项A 正确;
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但不一定为零,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 错误;
C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即使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仍然增大,选项C 错误,D 正确。

13.0.02s 0.68~0.72cm 0.100m/s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纸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10.0250
T f ===s , ②根据刻度尺的读数原理可知A 、B 间的距离S =0.70cm .B 、D 间的时间间隔100.2t T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C 点对应的速度22100.10020.1
BD c x v t -=
=⨯=⨯m/s. 14.230m ;
【解析】
【分析】
【详解】
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 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
x ′=l +x 0+x =(15+5+26)m =46m
汽车速度v 2=36km/h =10m/s ,通过这段位移需要的时间 2
' 4.6s x t v =
= 高速列车的速度 v 1=180km/h =50m/s ,
所以安全行车的距离为
L =v 1t =50×4.6m =230m .
【点睛】
此题是考查速度的公式的应用;解题时要弄懂题意,搞清物理情景,通过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列得方程来解答;此题是中等题,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联系实际的
好题.
15.敌舰逃跑的速度分别为20m/s ,10m/s
【解析】
【分析】
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为v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0=2 k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经t1=50 s击中敌舰,则有
(v-v1)t1=L0
即:
(60-v1)×50=2000
解得
v1=20 m/s
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与敌舰的距离为
L0-(30-v1)t1=1500 m
马上发射第二枚鱼雷,击中后敌舰的速度为v2,经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则有
(v-v2)t2=1500
即:
(60-v2)×30=1500,
解得
v2=10 m/s.
16.0.75m/s
【解析】
【详解】
方法一:选取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上的,相对于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的时间相等,各为1小时;小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小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时间为2小时。

易得水的速度为
540072000.75m/s
÷=。

方法二:若以地面为参考系设水的速度为1v,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v,划船者向上游运动时间为1t,向下游运动时间为2t,则对小木块有
() 1125400m
v t t+=对船有
()() 1222115400m
v v t v v t
+--=其中已知23600s
t=,解得
13600s t =
10.75m /s v =
17.53
T
【解析】
【详解】
由于时间与薄钢板的长度成正比,而长度又与卷成钢板卷的面积成正比,所以时间与卷成钢板卷的面积成正比。

则有
22(2)T r r ππ⎡⎤∝-⎣⎦ 设半径由2r 再增至3r 需要时间为t ,则
22(3)(2)t r r ππ⎡⎤∝-⎣⎦ 所以53t T =,即半径由2r 再增至3r 需要53
t T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