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教育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假设
经过前面的学习,小王已经掌握了研究变量的确定。
本节课,我们将帮助小王学习如何建立假设。
本部分包括研究假设的特征、研究假设的组成以及研究假设的表述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假设就是对研究课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我们分析定义可以得到假设的三个特征。
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那么,一个完整的研究假设它的基本成分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即研究课题的限制性条件、研究的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个研究假设的完整表述吧。
“对于网络学习软件,清晰的导航设计具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结构的作用”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为网络教学软件,自变量为网络教学软件中的导航设计,因变量为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结构。
像这样,在C的条件下,A具有B的性质这种表述方式,我们称之为存在式表述。
除此之外,研究假设还有哪些表述方式呢?假设的表述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
1.条件式表述。
它的表述形式为“在C条件下,如果有A,则有B。
”
2.差异式表述。
它的表述的形式为“在C的条件下,A和B之间存在差异。
”
3.函数式表述。
它的表述形式为“在C条件下,随着A的改变,B将做XX方式的变化。
”
让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这三种表述方式的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在具体案例中是如何呈现的?
首先,看一个条件式表述的例子。
对于小学某年级的学生,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如果开展情境式启发教学,能增强对词语语义的记忆和理解,使长期记忆效果(6个月后)达到××标准以上。
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为学生年龄和学科科目,自变量为情境式启发教学方式,因变量为对词语语义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其次,看一个差异式表述的例子。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效果优于讲授式教学方法的效果。
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自变量为教学方法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探究式教学方法和讲授式教学方法,因变量为课程教学效果。
最后,看一个函数式表述的例子。
小学生在利用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时,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的注意保持将逐渐下降。
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为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自变量为
使用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时间,因变量为学生的注意保持率。
以上就是建立假设的全部内容,我们下个视频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