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的吸收》 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的吸收》知识清单
一、水分吸收的重要性
水分对于生物的生存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在植物中,
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也是营养物质运输的介质。

对于动物来说,水分参与体内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等。

可以说,没有水分的吸收,生命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

二、植物水分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1、根部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根毛区):此区域具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水分吸收的效率。

伸长区和分生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但作用相对较弱。

2、水分进入植物的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速度较快。

共质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质进行移动,速度相对较慢。

三、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
1、被动吸水
蒸腾作用引起的被动吸水: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植物被动吸水的主要动力。

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使得叶肉细胞失水,从而引起从叶
脉导管到根部导管的水势下降,进而促使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主动吸水
根压引起的主动吸水: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导致根部细胞离子向土壤中主动运输,使得根部细胞的溶质浓度增加,水势降低,从而引起
水分向根部细胞内流动,产生根压。

根压可以推动水分向上运输,但
一般在植物夜间蒸腾作用较弱时作用较为明显。

四、影响植物根系吸水的因素
1、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含水量: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土壤水势降低,植物吸水困难;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土壤通气不良,根系缺氧,也会影响吸水。

土壤质地:砂土保水性差,黏土保水性强,不同质地的土壤对植物吸水有一定影响。

2、土壤温度
温度影响水的黏性和扩散速率:低温时水的黏性增加,扩散速率降低,不利于水分吸收;高温时根系代谢活动旺盛,但超过一定温度范
围会导致根系受伤,影响吸水。

3、土壤通气状况
通气良好时,根系呼吸作用正常,有利于水分吸收;通气不良时,根系缺氧,能量供应不足,影响主动吸水。

4、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水势低于根部细胞的水势,会导致根部细胞失水,出现“烧苗”现象,影响水分吸收。

五、植物水分运输的途径
1、经过根部的径向运输
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的协同作用,将水分从根毛运输到根的木质部。

2、经过茎部的长距离运输
导管:大多数植物通过导管运输水分,导管由一系列中空的死细胞连接而成,形成连续的管道,水分在其中依靠蒸腾拉力和根压向上运输。

管胞:一些植物(如裸子植物)通过管胞运输水分,管胞的结构和功能与导管类似,但效率相对较低。

3、经过叶片的分配和散失
水分到达叶片后,一部分通过叶脉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另一部分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形成蒸腾作用。

六、动物水分吸收的方式
1、消化道吸收
大多数动物通过饮水和食物中的水分在消化道被吸收。

例如,哺乳动物的胃和小肠是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

水分在消化道的吸收主要通过渗透作用进行,当消化道内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时,水分会进入细胞。

2、体表吸收
一些低等动物(如某些无脊椎动物)可以通过体表直接吸收水分。

七、影响动物水分吸收的因素
1、饮水量
动物的饮水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环境温度、食物组成、生理状态等。

在高温环境下,动物需要增加饮水量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2、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中含水量的多少会影响动物从食物中获取水分的量。

3、生理状态
例如,在疾病、怀孕、哺乳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动物对水分的需求会发生变化。

4、环境因素
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会影响动物体表水分的蒸发,从而间接影响水分的吸收。

八、水分吸收与体内平衡
1、植物的水分平衡
植物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控制蒸腾作用的速率,从而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当土壤水分不足时,植物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根系生长加强、合成渗透调节物质等,以提高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2、动物的水分平衡
肾脏是动物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通过排尿量的多少来控制体内水分的含量。

动物还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如抗利尿激素)来调节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总之,水分的吸收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无论是植物还是
动物,都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和生理机制来实现水分的有效吸收和平衡,以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对于植物而言,良好的土壤条件和健康
的根系是水分吸收的关键;对于动物来说,合理的饮食和正常的生理
功能是维持水分平衡的基础。

深入了解水分吸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对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以及动物健康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