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结构划分方法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结构划分方法点拨
一、总分句群的三种类型:总分、分总、总分总。
1、总分句群的行文方式:①提出观点—并列分论点①+②(要领式)
②提出观点—说理论证—举例论证(要领式)
③内容总概—具体说明
对于总分句群,首句是重点句,因此要关注首句。
例1:2010年下半年联考行测真题
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
闪电交作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发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闪电形成的机制
B、宇宙射线对人类的危害
C、臭氧对人类的贡献
D、闪电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该段材料属于总分句群。
属于③内容总概—具体说明。
因此文段首句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的是闪电对地球的作用。
因此排除BC。
接着文段论述了闪电对人类的作用,由此可排除A,文段并未说明闪电是如何形成的。
因此本题答案为D。
2、分总句群的行文方式:①提出问题—引出观点—(论据说明)(铺垫式)
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论点(铺垫式)
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铺垫式)
其中,提出问题也可以是指出一个现象或者背景。
显然,分总句群材料的重点在尾句。
尾句是整个材料关注的重点。
例2:
作物生产系统,是一个作物—环境—社会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作物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通常又是矛盾的和难于协调统一的整体,而且,高产、优质和高效三者的主次关系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可见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了社会因素。
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A.农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既涉及自然因素又涉及了社会因素
B.作物生产系统是一个作物—环境—社会相互交织的复杂系统
C.农学是服务于作物生产的一门综合学科
D.必须以系统学的观点来认识农学和作物生产
该段材料属于分总结构,由尾句的可见一词表示对全文段的总结,属于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论点(铺垫式)。
所以重点关注尾句,四个选项的表述与尾句最为接近的是A。
3、总分总句群行文方式:提出观点—分析论证—重申观点
对于总分总句群的材料应该重点关注首尾句。
首句和尾句归纳联合起来才是总分总句群材料的重点。
单独说首句或者单独说尾句是重点多不全面。
例3: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源泉,欣赏必然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眷恋;被欣赏必然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 欣赏与被欣赏
B 欣赏是一种善良
C 欣赏是一种理解
D 我们要学会欣赏
材料属于总分总材料。
首句提出观点,即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要学会欣赏别人,尾句重申观点,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所以选项A
仅仅提到首句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答案选择D。
二、转折句群
即句子是转折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但是”“可是”“然而”“不过”“不料”“可惜”等。
转折句群的文段,重点在转折后。
也就是关联词语之后是重点。
例:
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
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A 人的思维本性的特点
B 人们认识的发展过程
C 思维本性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的认识
D 思维本性希望对事物有完整的认识
转折结构的重点在转折后,也就是人的思维本性是什么样的,通过两个否定分句可知,人的思维本性是希望对事物有完整的认识,故本题答案选D。
B选项是转折前内容,非重点。
选项C为转折后的部分内容,排除。
选项A过于笼统,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