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课程标准】
1.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的形势,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认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的反思及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三、【预习自学】
(三)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
(1)林则徐:《四洲志》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3)徐继畲:《瀛寰志略》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2、评价:
(1)积极方面:是对西方国家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为早期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2)局限性:
①没有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局限在器物(技术)层面;
②根本目的是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
③没有付诸实践;
四、【思考探究】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知识拓展】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即主权不能完全自主。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即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也被称为“治外法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

1843年英国通过《五口通商章程》首先在中国攫取到该项非法特权,据此特权,英国在华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和法院审判,在中国犯了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受英国领事依照英国法律审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随后,美、法、俄等国也取得了此种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3、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及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这种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定。

这是发展国际间正常贸易和消除贸易歧视的一种手段。

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所订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才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故称“片面最惠国待遇”。

(利益均沾)
六、【检测反馈】
1
1.《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2.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3.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①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5.魏源的著述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他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本书是()
A.《四洲志》B.《瀛寰志略》C.《海国图志》D.《天演论》
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在中国“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规定()
A.对英国商品倾销有一定制约作用B.导致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C.影响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稳定D.不利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19世纪70年代后,德、俄、法、英、美等国航运公司纷纷开辟或增辟通行中国的航线。

其中英国的葛连轮船公司,曾一度以十五艘远洋轮船投入中国茶叶及其他土产的贸易运输。

这些航线的开(增)辟()
A.开启了中国航运业的近代化B.加速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
C.提高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能力D.使中国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
8.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诸多特权,但未能将鸦片贸易合法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获得了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的特权。

这一变化,源于英国意图()A.彻底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开始用鸦片毒害中国人D.破坏中国的锁国政策
9.历史学家蒋廷黻曾写道:“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另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

前一个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

另一个真实的林则徐是慢慢地觉悟了的,他
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

”其中,“真正的林则徐”()
A.突破器物的限制,主张学习西方新思想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开明主张
C.睁眼看世界,主持编译书籍《四洲志》D.编写当时第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10.重庆山城学术圈统计出记载道光时期(1821-1850年)两种外交史料中,关于“天朝”与“中国”使用频率的变化:最初十年使用的“天朝”次数达50余次,而“中国”不足10次;1836年4月至1838年5月之间,使用“天朝”次数7次,使用“中国”次数19次。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禁烟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B.长期推行的海禁体制被打破
C.前后记载者思想观念的不同D.中外交往的扩展冲击传统思想
11.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

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C.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D.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12.史料一鸦片战争真正使中国人切身地感到世界的存在,在七万里之外竟然存在一个能打败数千年文明古国的蕞尔小夷。

这么远的距离,那么小的国家,光是这两个数字就足够使中国人深切地认识到,传统的地理观念必定存在着某种毛病。

于是就在战争期间与战争之后究心于世界地理,产生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理著作,一是魏源的《海国图志》,一是徐继畬的《瀛环志略》。

如果说魏源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那么徐继畬就是第一个正眼看世界的人。

——摘编自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史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中国应设)造船厂……火器局,……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长技……(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原因。

指出《海国图志》的历史价值。

(2)史料二中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史料二中魏源对“夷”有何认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