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某年3月21日上午,某地理学习小组始终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

到达目的地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北京时间为14时8分。

据此完成1~2题。

1.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 )
A.降水量分布
B.地下水分布
C.地势的凹凸
D.气温的分布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40°N位于温带地区,该地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属于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针叶林属于亚寒带植被。

第2题,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有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可能是河流沿岸等地下水足够地区形成了森林区,其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分布。

现在有许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马上对比分辨出植物。

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运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读图,完成3~4题。

3.依据图片中的信息推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区
B.长白山区
C.昆仑山区
D.武夷山区
4.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共享着阳光雨露。

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

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

第4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

②茶树是灌木,相宜在中层,便于采茶。

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

故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觉,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甲),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乙)。

读图,完成5~6题。

图甲
图乙
5.该公园所处地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草甸
D.热带雨林
6.小山东南沿海一侧森林植被低矮而稀疏主要与土壤特征有关,可能是( )
A.土层深厚肥沃
B.土层含水量高
C.土层干旱
D.土层瘠薄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公园位于福建漳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其所处地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6题,土层深厚肥沃、土壤水分含量高,植被高大茂密;土层干旱,不相宜发育森林植被;东南部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雨水带走了大量土壤及养分,最终导致植被生长稀疏、低矮。

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④①③
D.②③④
8.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根系发达;莲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第8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有,气候干旱,相宜骆驼刺的生长。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10.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9.D 10.D
解析:第9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故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

第10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属温带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

土壤的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土层中,属于耕作土壤土层且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是( )
A.耕作层
B.犁底层
C.淋溶层
D.自然土层
12.自然土壤中,矿物质被淋失的土层是(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
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淋溶层属于自然土壤的土层;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属于耕作土壤土层,其中自然土层未经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第12题,腐殖质层是腐殖质积累的土层;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导致本层矿物质淋失;淀积层是上层土壤淋失物质在此沉淀、积累的土层;母质层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改变而此消彼长。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改变图,完成13~14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袒露为标记的红层荒漠。

1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改变是(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削减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14.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缘由可能是(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改变
C.土壤肥力改变
D.过度的农业活动
答案:13.C 14.D
解析:第13题,该地区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

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故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

第14题,这种演替过程干脆的表现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缘由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探讨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复原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1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实力提高非常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实力降低
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削减明显
16.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
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
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依据图1信息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

因此,图1表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实力降低。

第16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休戚相关。

由图2可知,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由图1可知,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高。

下表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g/kg)统计表。

据此完成17~18题。

海拔/m 2 420 2 640 3 580 4 050
半阴坡有机质含量41 24 —120
半阳坡有机质含量23 —62 —
阴坡有机质含量——181 —
阳坡有机质含量—20 —90
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
B.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
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峻
D.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
18.阴坡在海拔3 580米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缘由最可能是( )
A.坡度较小
B.降水量大
C.太阳辐射强
D.气温较低
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题,甘肃省南部位于北半球的季风气候区,山地南坡为阳坡,同时为迎风坡,降水多且气温高,土壤有机质被淋溶、分解,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

第18题,坡度较小,有利于腐殖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较高。

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

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安排构成图,Ⅰ、Ⅱ、Ⅲ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自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

读图,完成19~20题。

19.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自然草地对应的数码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Ⅱ、Ⅰ、Ⅲ
D.Ⅲ、Ⅱ、Ⅰ
20.下列关于黑土滩治理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有( )
①设置围栏禁牧②禁捕食草动物③设置草方格沙障④补播草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9.C 20.D
解析:第19题,据材料可知,极度退化的自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图中Ⅱ活根生物量最少,所以应为黑土滩;人工草地退化前比自然草地植株密度大,所以退化后的人工草地死根生物量比自然草地的死根生物量大,活根生物量比未退化的自然草地少,即Ⅰ为退化人工草地,Ⅲ为未退化自然草地。

第20题,依据材料可知,黑土滩为极度退化的自然草地,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缘由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黑土滩应合理放牧,实行圈养,种植牧草。

二、综合题(共40分)
21.(10分)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属于自然植被的是和,属于人工植被的是和。

(4分)
(2)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分)
(3)指出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

(2分)
(4)指出甲、丁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分。

(2分)
答案:(1)乙丙甲丁
(2)四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困难;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3)特征:枝叶退化为针状。

成因: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

(4)甲秋冬季落叶,丁四季常绿。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乙为热带雨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属于自然植被;甲为苹果树,丁为柑橘树,属于人工植被。

第(2)题,乙为热带雨林,结合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回答即可。

第(3)题,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退化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第(4)题,甲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

两种植被的显著区分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

2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纹球原产于非洲,其主干粗大,叶子退化到近乎消逝,因外观的奇妙而深受消费者宠爱。

近年来,野生布纹球遭到大肆采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为此,非洲各国相继颁布了爱护野生布纹球的法令。

下图为布纹球照片。

(1)推想野生布纹球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

(1分)
(2)简述野生布纹球畅销可能对原产地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3)非洲各国颁布法令爱护野生布纹球,请说明该举措对当地环境的意义。

(3分)
答案:(1)燥热干旱。

(2)加剧原产地的荒漠化,导致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削减。

(3)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题,非洲气候类型共有四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主干粗大,叶子退化到近乎消逝”是热带沙漠气候区植物的典型特征,主干粗大是为了储存水分,叶子退化到近乎消逝是为了削减水分的蒸腾。

因此野生布纹球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燥热干旱。

第(2)题,由材料中野生布纹球的形态特征可推知其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在沙漠地区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材料“野生布纹球遭到大肆采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说明畅销造成野生布纹球数量急剧削减,因此防风固沙作用减弱,原产地土地荒漠化加剧;此外还可能导致野生布纹球灭亡,使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削减。

第(3)题,非洲各国颁布法令爱护野生布纹球,可以有效防止野生布纹球数量急剧削减甚至灭亡的后果,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野生布纹球生活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非洲各国颁布法令爱护野生布纹球有助于防风固沙;材料中“因外观的奇妙而深受消费者宠爱”,说明野生布纹球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23.(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与内蒙古西部的沙地相比,科尔沁沙地中流淌沙丘较少,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较多。

探讨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经过长期治沙,近年来科尔沁沙地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日趋改善。

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示意图。

(1)说明科尔沁沙地流淌沙丘较少的自然缘由。

(2分)
(2)据图,比较固定沙丘与流淌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6分)
(3)从气温角度说明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冬季比夏季高的缘由。

(2分)
答案:(1)与西部地区相比,距海洋较近,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度较高,防风固沙实力强,流淌沙丘较少。

(2)土壤深度0~1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固定沙丘大于流淌沙丘;土壤深度10~20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流淌沙丘大于固定沙丘;土壤深度140~19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流淌沙丘明显大于固定沙丘,并且深度越大,含水量差值越大。

(3)冬季气温低,蒸发作用弱;冬季土壤表层冻结,阻隔土壤水分蒸发。

解析:第(1)题,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水热条件好的地区,植被覆盖度高,固沙作用好,多固定沙丘。

分析材料“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1毫米”可知,与西部地区相比,科尔沁沙地距离海洋更近,接纳的来自海洋的水汽更多,降水较多,因而植被覆盖度较高,防风固沙实力强,流淌沙丘较少。

第(2)题,沙丘含水量的差异应从含水量多少、差值改变趋势等方面分析。

从土壤含水量多少分析:土壤深度0~1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固定沙丘大于流淌沙丘;土壤深度10~200厘米范围,土壤含水量流淌沙丘大于固定沙丘。

从含水量差值改变分析:土壤深度140~190厘米范围,流淌沙丘含水量陡增而固定沙丘改变不大,说明该深度土壤含水量流淌沙丘明显大于固定沙丘,并且深度越大,含水量差值越大。

第(3)题,气温是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主要因素。

科尔沁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首先,相对于夏季而言,冬季气温低,土壤蒸发实力弱,含水量相对较高。

其次,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冬季气温低,土壤表层冻结,进一步抑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所以冬季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

2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8769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

自20世纪60年头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浇灌,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运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养分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该地土壤退化。

阿尔梅里亚气候统计资料表
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整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4分)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缘由。

(4分)
答案:(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有,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快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削减用水量;中间层为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开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产生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解析:土壤肥力的大小主要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等有关。

“三明治”土壤的优点可从其表层、中间层和下层土壤性质分析总结。

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的生产特点分析导致土壤退化的缘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