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友善用脑理念,开展创新人才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友善用脑理念,开展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12T01:49:10.22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6期作者:车丽梅刘春锋张爱平[导读] 北师大燕化附中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多年来,学校以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扎实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校本探索及实践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北京100000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赋予教师急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友善用脑”的教学理念及“自信”“自主”“自适”“自成”的实践逻辑为此指明了方向。
北师大燕化附中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实践,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信”地学习、“自主”地开展探究、实践和思考,“自适”地选择教学资源和成长通道,实现了学生的“自成”成长。
关键词:友善用脑人才培养科技教育
北师大燕化附中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多年来,学校以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扎实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校本探索及实践研究。
友善用脑倡导“把学习变成愉快、高效的活动”,期望学生能“自信”地“自主”学习和体验,同时结合现实的资源条件选择“自适”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实现个体的“自成”成长。
“自信、自主、自适、自成”这一“四自方针”分别从理念、方法、路径和目标层面回复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能指导学校开辟出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建设和谐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品格
“自信”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品格特征,也是教育成效在学生身上的直接体现。
友善用脑相信“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鼓励学生勤于表达、主动探究,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等,期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在体验中沉淀自信、在收获中感悟自信。
学校努力为不同基础和发展志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科技实践、成长空间和涵养自信的沃土。
学校的科技教育除渗透在国家课程之中,还以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研学等形式开展;每学期都有很多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教育环境中自信满满地开展科技实践和探究,且在成果交流展示中更能体会学生的自信和光芒。
二、引导学生“自主”成长,激发实践创新力量
“自主”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追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和独特方法;创新人才的成长,更应在“自主”的体验和创造中实现。
学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实施有效的“自主”创新教育:一是大力提倡教学观念的变革。
“友善用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从“演员”转换为“导演”,因学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二是提倡“问题”主导的学习模式,如专题课程、单元整合、项目式学习等等。
问题主导强调对于具体、真实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强调学生的主动探求和在实践中提升认知,强调教育过程中多种教育内容和教育元素的融合,强调从外到里、从浅至深、从表象达到实质的研究、探索、推理和实践。
三是丰富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
由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协同开发的多门科技教育课程、多项科技实践项目,或开展职业体验,或进行测试分析,或辩证参议地区规划建设,并以此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提供多元教育供给,满足学生“自适”选择
“自适”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友善用脑“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探索,深度参与一线教学活动,关注学校和师生真实需求,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学校三个层级、四个专题的科技教育课程能够为不同兴趣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自适”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学校在科技教育中开创了多样化教育模式、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多元的实施方法,全体学生均可按照特长和发展需求自愿选择参加学校科技校本课程和科技社团课程,参与多个科技项目实践,开展社团实践成果展或汇报。
同时,科技实践成果可参加北京市级或全国科技成果展示或评比活动,为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擦亮科技创新特色,托举学生“自成”成长
学生们在参与科技课程、科技实践、课题研究、竞技比赛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启发了智慧,提升了能力,发展了个性,也体验了“自成”。
科技实践课堂注重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科学常识和自然科学概念;通过参与科技课程、科学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流畅,思考问题更严谨、细致;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学生学会了主动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实践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通过动手、动脑去接触知识、揭示世界,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及从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这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渗透在能力和态度培养过程中,把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渗透在科学探究及实践过程中。
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方法、措施和策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
我们认为“自信、自主、自适、自成”逻辑模式是在友善用脑理念指导下,指导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探索的一条有效路径,将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爽浅析“友善用脑”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18,(8),178。
[2]李荐马晴友善用脑,全面发展.北京教育,2015,(10),28-29。
[3]王小兵适性教育:重视资优教育,开发学生潜能.上海教育科研,2011,(6),75-77。
[4]郑永和卢阳旭基础教育阶段拔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设计新思路.科学与社会,2022,12,(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