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校长肖慧的校长故事——“我与孩子,长长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年夏天,肖慧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现已经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毕业,来到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当时学校名称为“长沙铁道学院附属小学”)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对一位教育人来说,这是普通的二十年: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管理者,从面对几十个孩子到面对一个学校的师生……这又是不普通的二十年:送走的是同一所学校的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经历的是同一块教育土地上的兴盛变迁。
是的,从踏入教育行业开始,肖慧就从未离开过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中南二小)。
这源自学校属性,也源自生活机缘。
于是,我们在这位校长身上,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时光耕耘教育的痕迹,那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那是静待花开的智慧。
一如这一句——“我与孩子,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
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校长肖慧的校长故事——
与肖慧聊教育,其实是在聊最质朴的道理。
比如,她所诠释的“优秀是一种习惯”。
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又的确给我们耳目一新:当一个人打心眼儿里认为吃苦是成长的本质
时,追求自身的优秀也就真的成为了一种习惯。
二十年前,肖慧刚参加工作。
父亲打电话来,常常叮嘱她的是:少说话,多做事,努力工作,要懂得多吃苦,要少谈回报……“别人的父母对女儿一般说要吃好穿好,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与孩子,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黄珺 金剑
我的父母不太一样。
”她笑着说。
所以,学校交给她一个赛课任务,她都会认认真真地一遍遍磨课,要求自己力争第一;在无规定的情况下,她总是最早到校、最晚离校;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坚持每天写教育日记和教学反思……
“我今天应该找某某学生聊
聊的,但是没有做到,我觉得很愧疚……”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肖慧当时的日记里记录的都是这样平凡的话语。
在我们看来,这并不平凡。
十多年前,作为班主任,肖慧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找10个孩子谈话,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
班上有63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状况都不一样,且作为语文教师,肖慧每周还有13节课以及改作业的大工作量。
“其实,一个星期谈一次话,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很少的。
但对我来说,时间却太有限了。
但是,我觉得这是班主任理应做的。
孩子需要爱,爱需要交流。
每当我与他们谈话后,孩子们就会特别开心,自信满满。
”
这又是质朴的道理,质朴得她找孩子谈话的问题一般都是:“刚刚数学课时,你打架了,为什么呢?”“今天课间,你为什么要用头撞墙呀?”“你今天哭了,有什么伤心事吗?”……
肖慧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孩
中南二小的校园里种了很多香樟树。
每到冬季,樟树籽便会洒落一地。
孩子们若踩上,樟树籽爆出的黑汁粘在地上,黑漆漆的,影响环境,也很难去除。
怎么办?严格规定孩子不准去踩吗?
校长肖慧摇摇头,笑着说:“我们从来不会对孩子说‘不准’,而是在活动中,让一位孩子来当场进行踩踏及擦拭示范,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自己认知到随意踩踏樟树籽的不好。
孩子们看到了,体验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
”
的确,如今,校园里的樟树籽依然在落,樟树下面的地面却干干净净。
这是校园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是育人中的一件大事。
“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真的蹲下身子,真正用孩子的方式来实践了教育。
”肖慧说。
2010年,肖慧任中南二小校长。
之后,她对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也就是“要蹲下身子和儿童讲话”。
学校开展任何活动,她都会首先问问老师们:孩子们能在这次活动中真正收获什么?孩子们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什么样的成长?“如若最根本的意义都不具备,那这些活动有何开展的必要呢?学校,终归是孩子的学校啊!”
早在2013年,肖慧就开始在学校做课程改革,即培养孩子“一
蹲下身子,看见真实的教育
子,在她看来,各种各样的孩子其实都是孩子。
那位喜欢用头撞墙的孩子,那位在一些老师眼中似乎有点弱智的孩子,在肖慧眼里就是正常的孩子。
只是,他们缺少关爱。
“那个撞墙的孩子啊,后来考上了重本呢!”肖慧若有所思,
“作为教育人,我们真得每天问自己:我们真的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了吗?还是,你不经意间就忽视了他们呢?”
十多年前,阳光正好。
班主任肖慧与学生们谈话,温柔地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
教育是农业,需深耕细作;教育是慢的艺术,须静待花开。
毫无疑问,肖慧是很多教育人歆羡的对象:能扎根一所学校,根植于一片土壤,不慌不忙地耕耘自己的教育事业。
该是多么美好的事?
这“美好”在于,我们可以不用那么急躁,我们可以不必那么功利;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沐浴阳光,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等待一只蜗牛的到来……
的确,我们在肖慧的身上,真正感受到了一种细水长流的柔和,一种踏踏实实的文化浸润。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给孩子最快乐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成为了贯穿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是真正从育人出发的思考凝结。
当然,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位教育人“柔和”中的笃定。
正如当年,她如此笃定地想要当一名小学教师,即使父亲改了她的志愿,她也毫不动摇。
如今,她更坚定地认为自己会一直坚守这份教育事业。
“育人是如此快乐的事。
我愿与我的孩子们,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肖慧幸福地说。
育人是如此快乐的事
专多能”。
每个人能掌握一到两门特长,全面拓宽综合素养,实行小班化、走班制教学——毫无疑问,这的确是教育的前沿。
“每个学生都是生动发展的个体,他们有权利获得适合自己的不一样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够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多地开辟一些每一位学生‘奔跑’的‘跑道’,课程的价值将会在每一位不同的
学生身上显现得更加明显。
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孩子未来的发展。
”肖慧说。
她想起自己的父母,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依然会坚持送她去学舞蹈、学电子琴。
“这不就是在拓展我的综合素养、助力我的成长吗?”
蹲下身子,于是,教育的本真便成了教育的方向,以及教育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