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范文(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范文
一、低值易耗品的标准
单位价值在____元以下,或使用年限在____年以内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列为低值易耗品。
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
(一)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由综合行政部统一实施。
每月____日前,由各部门提出办公用品申请,送综合行政部汇总,并由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二)综合行政部每月盘点易耗品库存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填写<办公用品申购表>,报总经理批准。
(三)购置所需易耗品经财务部复核、总经理批准,报销时凭有效票据并附批件。
(四)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由综合行政部指定专人负责,并采取以下方式:
1、定点:公司指定大型商场或文具公司进行物品采购。
2、定时:每月____日前进行物品采购。
3、定量:动态调整,保证常备物资的库存合理性。
4、特殊物品:选择多方厂家的产品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三、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领用
(一)综合行政部编制<低值易耗品库存明细表>、<低值易耗品领用明细表>,并于购置后的当天登记入库。
(二)综合行政部根据各部门的办公用品申请计划,在购置登记入库后,分发给有关部门,并做好易耗品领用登记手续。
原则上每月
____日、____日为办公用品领用日。
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范文(2)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购置价格较低、使用寿命较短、需经常更换的物品,如办公用品、文具、耗材等。
为了合理管理低值易耗品,提高物资利用率和节约单位经费,很多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的范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合理利用和妥善维护单位的物资,确保单位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所有相关人员,在使用和管理低值易耗品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购置价格低于一定限额并使用寿命较短的物品,具体范围和限额由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第四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使用、保管和报废应遵循“谨慎用、精打细算、科学管理、节约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由本单位负责相关物资管理的部门负责,各部门负责按照制度规定及时上报相应台账和报告。
第二章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管理
第六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应根据实际需要,经过合理论证和比价,按照采购程序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七条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应严格履行合同程序,并确保所购物品的质量、数量、价格和供货商的信誉。
第八条在采购过程中,不得接受供货商及其代表的任何形式的财物,不得从事违法违纪行为,不得随意变更采购计划和采购品种。
第九条低值易耗品采购应根据业务需要,遵循主动采购、集中采购以及公开招标等原则,提高采购效率和采购品质。
第十条低值易耗品采购应建立完善的台账,定期进行汇总和审查,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和及时。
第三章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应根据实际需要,严格按照单位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
第十二条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应填写相应的领用单,并加盖领用部门的公章,严禁超额领用和借用。
第十三条领用低值易耗品后,应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保持物品的完好和整洁。
第十四条低值易耗品的归还应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不得擅自保留或私自处置。
第十五条对于低值易耗品的使用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物品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第十六条低值易耗品的损坏、丢失或报废应及时上报,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按照单位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四章低值易耗品的保管管理
第十七条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人应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妥善保管,并确保物品充分发挥效用。
第十八条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人应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确保物品的完好和数量的准确。
第十九条低值易耗品的保管地点应干燥、清洁、安全,防火、防盗和防潮措施到位。
第二十条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人应按照单位规定的申请程序和权限进行调拨,不得私自调用或出售。
第二十一条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人应建立完善的台账和档案,及时记录领用、归还、调拨和盘点等情况。
第五章低值易耗品的报废处理
第二十二条低值易耗品达到报废标准,应按照报废程序和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低值易耗品报废前应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鉴定,填写相应的报废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报废。
第二十四条低值易耗品的报废应负责人签字,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置,不得私自处理或出售。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负责相关物资管理的部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