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B、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种类一定相等。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一定相等。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一定相等。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矿泉水
C、海水
D、蒸馏水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B、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C、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无关
D、所有化学反应都产生气体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O₂)
B. 氯化钠(NaCl)
C. 硫磺(S)
D. 水溶液
6、下列关于元素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
B.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C.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D. 元素符号表示的元素和原子是相同的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产物的是:
A、氯化钠
B、硫酸铜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B、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质量递增排列
C、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递增排列
D、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半径递增排列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H₂O)
B、氧气(O₂)
C、空气
D、蒸馏水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放热
B、所有化学反应都吸热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减少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纯碱
C. 石灰石
D. 盐水
1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Zn + CuSO4 → ZnSO4 + Cu
B. 2H2 + O2 → 2H2O
C. Fe + H2SO4 → FeSO4 + H2↑
D. 2KClO3 → 2KCl + 3O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C、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时,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液体沸腾喷出
D、在量筒中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以下哪些物质属于纯净物?()
A、空气
B、纯净水
C、盐水
D、冰水混合物
E、氢氧化钠溶液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
例如,在氧化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降低;在还原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升高。
请写出以下物质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H2SO4中的S元素的氧化产物是 ______;
(2)CuO中的Cu元素的还原产物是 ______ 。
2、在实验室中,常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酚酞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将少量NaOH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2)若将上述溶液稀释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
3、在实验室中,常用以下方法来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了氧气。
这是因为氧气具有 _______(填入一个词语)的性质。
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以下反应方程式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保持不变的是 _______(填入反应方程式)。
5、在实验室中,为了测定某金属的纯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将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氢气。
接着,将金属氯化物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最后,通过称量AgCl沉淀的质量来计算金属的纯度。
若已知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45%,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四、计算题(5分)
1.某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已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反应后生成了2个水分子和1个一氧化碳分子。
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计算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1.某同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下列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现象:将少量金属锌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
(2)实验结论:金属锌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C. 简述金属锌和硫酸铜反应的原理。
第二题
1.实验室里有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闻起来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什么物质?
2.下列实验现象中,哪一个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A.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 将蔗糖加入水中,蔗糖溶解,溶液变甜
C. 将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D. 将酒精滴在火焰上,火焰颜色变蓝
人教版化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而蒸馏水是通过蒸馏过程得到的,其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他杂质,因此属于纯净物。
空气、食盐水和矿泉水都是混合物,含有多种成分。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B、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种类一定相等。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一定相等。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但选项A描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原子种类。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种类一定相等,选项B正确。
分子种类和元素种类在反应中可能会变化,因此选项C和D不正确。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矿泉水
C、海水
D、蒸馏水
答案:D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空气(A)、矿泉水(B)和海水(C)都是混合物,含有多种成分。
而蒸馏水(D)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纯净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D。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B、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C、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无关
D、所有化学反应都产生气体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有些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会吸收热量。
B选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C选项错误,化学反应的速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D选项错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会产生气体。
因此,正确答案是B。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O₂)
B. 氯化钠(NaCl)
C. 硫磺(S)
D. 水溶液
答案:D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B、C三项都是由单一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而D项水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纯净物。
6、下列关于元素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
B.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C.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D. 元素符号表示的元素和原子是相同的
答案:AB
解析: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一种标记。
A、B两项说法正确,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和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项说法错误,元素符号只能表示元素,不能表示一种物质。
D项说法错误,元素符号表示的是元素和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但元素和原子是不同的概念。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产物的是:
A、氯化钠
B、硫酸铜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答案:B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选项中,氯化钠(NaCl)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NaOH)是碱,碳酸钠(Na2CO3)是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
而硫酸铜(CuSO4)是由硫酸(H2SO4)和氧化铜(CuO)反应生成的,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B、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质量递增排列
C、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递增排列
D、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半径递增排列
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选项B错误,因为元素周期表不是按照质量递增排列的。
选项C错误,因为虽然电子层数在周期表中是递增的,但这是在同一周期内的排列规律,而不是整个周期表的排列依据。
选项D错误,因为原子半径在同一周期内是递减的,而在同一族内是递增的。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H₂O)
B、氧气(O₂)
C、空气
D、蒸馏水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水、氧气和蒸馏水都是纯净物,因为它们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而空气是由多种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混合而成的,因此空气是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放热
B、所有化学反应都吸热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减少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为化学反应只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的,也可以是吸热的。
选项D也是错误的,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纯碱
C. 石灰石
D. 盐水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碱(Na2CO3)是由一种化合物组成的,因此是纯净物。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通常含有杂质,盐水是由盐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们都不属于纯净物。
故选B。
1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Zn + CuSO4 → ZnSO4 + Cu
B. 2H2 + O2 → 2H2O
C. Fe + H2SO4 →FeSO4 + H2↑
D. 2KClO3 → 2KCl + 3O2
答案:B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
在选项A中,锌(Zn)置换了硫酸铜(CuSO4)中的铜(Cu),生成硫酸锌(ZnSO4)和铜(Cu),属于置换反应。
选项C中,铁(Fe)置换了硫酸(H2SO4)中的氢(H2),生成硫酸亚铁(FeSO4)和氢气(H2),也属于置换反应。
选项D中,氯酸钾(KClO3)分解生成了氯化钾(KCl)和氧气(O2),这是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选项B中,氢气(H2)和氧气(O2)反应生成水(H2O),这是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C、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答案:C、D
解析:A选项错误,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或离子组成的,而不是同种元素。
B选项错误,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而不是不同元素。
C选项正确,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
D选项正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纯净物。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值时,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液体沸腾喷出
D、在量筒中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答案:C、D
解析:A选项错误,测定pH值时不应将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以免污染试纸和溶液。
B选项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而不是相反,以防止剧烈放热导致溅出。
C选项正确,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
D选项正确,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3、以下哪些物质属于纯净物?()
A、空气
B、纯净水
C、盐水
D、冰水混合物
E、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D
解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组成和性质的物质。
选项A、C、E 均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选项B和D分别是纯净的水和冰水混合物,它们都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因此属于纯净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
例如,在氧化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降低;在还原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升高。
请写出以下物质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H2SO4中的S元素的氧化产物是 ______;
(2)CuO中的Cu元素的还原产物是 ______ 。
答案:
(1)SO2
(2)Cu
解析:
(1)在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氧化产物是指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产物,因此氧化产物是SO2,其中硫的化合价为+4。
(2)在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还原产物是指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产物,因此还原产物是Cu,其中铜的化合价为0。
2、在实验室中,常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酚酞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请填写以下空白:
(1)将少量NaOH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2)若将上述溶液稀释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
答案:
(1)红色
(2)颜色变浅,但仍然保持红色
解析:
(1)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因此当NaOH溶液加入酚酞溶液中时,溶液会变成红色。
(2)稀释NaOH溶液会降低溶液的碱性,但仍然保持碱性,因此溶液的颜色会变浅,但仍然保持红色。
如果继续稀释至中性或酸性,溶液将变为无色。
3、在实验室中,常用以下方法来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
条复燃,则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了氧气。
这是因为氧气具有 _______(填入一个词语)的性质。
答案:助燃
解析: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能够支持燃烧。
当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木条会复燃,从而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了氧气。
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以下反应方程式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保持不变的是 _______(填入反应方程式)。
答案:H2 + O2 → 2H2O
解析:该反应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在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氢原子、氧原子)和数目(每个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数目)都保持不变,同时质量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此,该反应方程式符合题目要求。
5、在实验室中,为了测定某金属的纯度,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将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氢气。
接着,将金属氯化物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最后,通过称量AgCl沉淀的质量来计算金属的纯度。
若已知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45%,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答案:M(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金属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45%,表示金属元素占氯化物总质量的64.55%(100% - 35.45%)。
由于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可以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 35.5。
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公式:金属元素质量分数 = 金属元素质量 / 氯化物质量
64.55% = M / (M + 35.5)
解这个方程可得:
0.6455 * (M + 35.5) = M
0.6455M + 22.9575 = M
22.9575 = M - 0.6455M
22.9575 = 0.3545M
M = 22.9575 / 0.3545
M ≈ 65
因此,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
四、计算题(5分)
1.某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已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反应后生成了2个水分子和1个一氧化碳分子。
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计算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H₂ + CO₂ → 2H₂O + CO。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解析:
(1)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前后元素原子个数,我们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的框架:
[2H+CO₂→2H₂O+CO]
由于反应后生成了2个水分子,因此反应前应有4个氢原子,这与题目给出的氢原子个数一致。
同时,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与题目给出的碳原子个数一致。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中每消耗1个CO₂分子,就会生成1个CO分子。
题目中给出的反应生成了1个CO分子,因此反应前有1个CO₂分子。
(3)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C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
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即为反应前CO₂的质量,即为44g。
所以,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1.某同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对下列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现象:将少量金属锌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
(2)实验结论:金属锌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
A. 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
C. 简述金属锌和硫酸铜反应的原理。
答案:
A. 化学方程式:Zn + CuSO4 → ZnS O4 + Cu
B. 产生气泡的原因:金属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以气泡的形式从溶液中逸出。
C. 金属锌和硫酸铜反应的原理:金属锌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还原成金属铜,同时自身被氧化成锌离子。
由于锌离子在溶液中不会产生气泡,而金
属铜和硫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此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同时,金属锌与硫酸铜反应时释放出的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氢气,从而产生气泡。
第二题
1.实验室里有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闻起来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什么物质?
2.下列实验现象中,哪一个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A.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 将蔗糖加入水中,蔗糖溶解,溶液变甜
C. 将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D. 将酒精滴在火焰上,火焰颜色变蓝
答案:
1.可能是氨水、盐酸或其他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
2.A
解析:
1.无色透明的液体,闻起来有刺激性气味,很可能是氨水或盐酸。
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盐酸也有类似的特点。
其他无色透明液体如氯化氢溶液也可能具有类似气味。
2.A选项描述的现象是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这是化学反应引起的现象。
B选项描述的是物理变化,蔗糖溶解在水中是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C选项描述的是氧气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浑浊,这也是化学反应。
D选项描述的是酒精燃烧的现象,虽然涉及化学反应,但题目要求的是实验现象,而火焰颜色变蓝是由于酒精燃烧产生的
热量使火焰中的钠离子发出特定颜色的光,不属于实验现象本身。
因此,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