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②第二课《放牛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牛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放牛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在间奏处加入适当的节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训练。

3、通过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学唱《放牛歌》,感受牧童生活,懂得珍惜学习时光。

二、教材分析:《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4/2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

在歌唱中,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仿佛活生生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学期音乐课的系统学习,对音的高低、长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好动,模仿力强,有很强的探知欲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间奏处做动作
五、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在歌曲《放牛歌》间奏处加入打击乐伴奏。

六、教具准备:课件、歌片、节奏卡片、鼓、锣。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情引趣
1.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XXXX—︱这个节奏型为伴奏拍手拍肩拍手
过渡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牧童》,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样来放牧的?放牧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2.再播放音乐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谈感受。

过渡语: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你们知道吗?小牧童他身上有一个宝贝,这个宝贝用处可真不小,他的牛儿羊儿一听到这个宝贝的声音就会乖乖的吃草,乖乖的跟他回家,你们猜这个宝贝是什么?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就一定会猜到,你们可认真看哟
(二)基础部分――体验理解
1.听歌曲范唱,老师在间奏处做吹笛子的动作。

生:“笛子”。

师:对,是小笛子。

(老师张贴笛子卡片)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老师都在什么时候做了吹笛子的动作?”
“没有歌词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间奏,老师只在间奏处做了吹笛子的动作,你们也试一试,当你听到间奏的时候做吹笛子的动作,看谁的小笛子吹得最好。


2.再放范唱,学生听歌曲,在间奏处边读节奏,边做吹笛子的动作。

师:“同学们的小笛子吹得可真棒啊,可小笛子没有声音怎么召唤牛儿呢?笛子发出怎样的声音?(嘀嘀嘀)按节奏读一读。

出示节奏:a、XXXX︱XXX︱b、XXX︱引导学生划拍读节奏。

师:这回呀,我们不仅要做吹笛子的动作,嘴里还要模仿小笛子嘀嘀嘀的声音”
过渡语:“牧童悠扬的笛声感染着在他身边吃草的小牛,小牛听了这么好听的笛声高兴得直叫,小牛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3.出示小牛叫声的节奏X-︱并模仿小牛的叫声
4.放音乐,在间奏处模仿小牛的叫声:X-
5.分小组,两个声部分别扮演小笛子和小牛,边做动作边按节奏模仿声音。

6.听音乐,在间奏处加入二声部的节奏训练。

(三)学唱歌曲
1.游戏:看看谁的耳朵灵
分成四个组(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太阳组)
游戏规则:听到歌中唱到你的歌词,你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看谁反应得快
2.听音乐各组长把歌片按顺序张贴在黑板上
3.为歌曲起名字,演示名字:放牛歌
4.随老师的琴一同演唱歌曲《放牛歌》。

5.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6.用锣、鼓模仿笛子、小牛的节奏型为歌曲配间奏。

学生分组表演,有唱歌的,有表演的,有伴奏的,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四)拓展
师:“天色渐渐的暗了,小牧童也要赶着他的小牛儿回家了,明天他们有很重要的事要做,他们去做什么呢?我们在下面的歌曲中找一找答案。

欣赏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生:牧童去希望小学上学去了。

师: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放牛歌》课堂教学反思: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

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简单的伴奏型为之伴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

紧接着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
兴趣为主,从猜小牧童的“宝贝”(笛子)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到学吹笛子的有节奏的嘀嘀声XXX,到有节奏的模仿小牛的叫声X-,我都是在让学生从间奏入手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会听音乐,能听出哪是间奏;二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道笛声和小黄牛的叫声表示的节奏是什么,对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进行一次渗透和尝试。

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节亮丽而难忘的课堂会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春天会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