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作者对阿长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B.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写的回忆录,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
叙述,记叙了红军战士们翻越长征中最难走的山——老山界,体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
和乐观主义精神。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

他的
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D. 文言文中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
为爱称。

【答案】B
【解析】B项,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并不是“长征中最难走的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移动支付范围的扩大,二维码遍地开花,无论是大城市的商场和农村的小店,
都能看到它形式不一的图案。

B. 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与法规,研究不法分子利
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的特点。

C. 参加全运会的河北代表团不仅有望在乒乓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夺得金牌,而且也可
能在游泳等项目上有所突破。

D.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的公众
专利意识与专利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答案】C
【解析】A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无论是……还是……,都……”是关联词的固定搭配,
在这里应该把“和”改为“还是”。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先研究不法分子的特点,再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法律和法规。

D项,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升”搭配,应该与“增强”搭配。

可把“表明我国的公
众专利意识与专利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改为“表明我国的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专利
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故选C。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其好游者不能undersetcdot穷也穷:走到尽头
B. 独其为undersetcdot文犹可识,曰“花山”文:文字
C. 则或undersetcdot咎其欲出者咎:罪过,过失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undersetcdot相之相:辅助,帮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罪过,过失”错误,应该译为责怪。

句意: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

故选C.
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艺术的真实,用孤立的感觉去捉摸是不行的,不管舞台上的玩意在外貌上多么逼真,我们感受时总是带有想象的。

B. 对艺术的真实,用孤立的感觉去捉摸是不行的,舞台上的玩意不管在外貌上多么逼真,我们感受时总是带有想象的。

C. 根据孤立的感觉状况出发去捉摸艺术的真实是不行的,尽管舞台上的玩意在外貌上
很逼真,但我们感受时总是带有想象的。

D. 根据孤立的感觉状况出发去捉摸艺术的真实是不行的,尽管舞台上的玩意在外貌上
很逼真,我们感受时都是带有想象的。

【答案】A
【解析】划线句子存在两处问题,第一处,“根据孤立的感觉状况出发去捉摸是不行的”句式杂糅,可删去“出发”。

第二处,“舞台上的玩意不管在外貌上多么逼真”语序不当,“不管”应放在“舞台上的玩意”之前;B.语序不当,“舞台上的玩意不管在外貌上多么逼真”语序不当,“不管”应放在“舞台上的玩意”之前;CD两项结构混乱,“根据孤立的感
觉状况出发去捉摸是不行的”句式杂糅,可删去“出发”。

故选A。

【答案】C
【解析】第一处,直言不讳:指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和盘托出:比喻
全部说出或拿出来,没有保留。

据后文“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语境,应选“和盘托出”;第二处,模仿:指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临摹:指模仿(书画)。

由语境是说对于
那种照着生活中现成样子学着做的艺术只能地域生活,可知,应选“模仿”;
第三处,虽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也不
否认乙事实。

此处承认“在戏曲艺术里,一条木桨,可以表演惊涛骇浪;几根鞭子,可
以表演万马奔腾。

这些表演”需要高超的艺术,也不否认“一条木桨,可以表演惊涛骇浪;几根鞭子,可以表演万马奔腾”是为了“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表现无限的生活图景”,所以选用词语“固然”;
第四处,夸耀:侧重在用言辞向人显示;炫耀:除形之于言外,还可表现在动作行为上。

根据横线后“技巧”,应选“炫耀”。

故选C。

【答案】D
【解析】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AC两项,由括号前的句子可知,括号里的语句与
括号后的语句一起从反面论证了“想象的眼睛”的重要性,故括号里的语句应表达出“不
从想象的眼睛出发”的意思,排除AC;B.“只有从物理的眼睛出发,不从想象的眼睛
出发”中“只有”与括号后“故宫收藏的长卷画《清明上河图》和《万里江山图》就不可能产生”中“就”不搭配,排除B。

故选D。

答案:(1)A(2)C(3)D
5.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第三节的鉴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A. 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口吻,追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
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B. 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
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因此诗人说“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C. “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冷落、凄凉的惨淡景象。

D. 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而首尾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则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

【答案】A
【解析】
6.下面这则感动中国颁奖词说的是()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
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
个驮过河。

A. 程胡忠
B. 谢晓君
C. 吴孟超
D. 张桂梅
【答案】C
【解析】由“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
一个驮过河”可知说的是吴孟超。

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

作为医生,作为
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故选C。

7.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
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
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 萌动调剂地久天长
B. 涌动调节地久天长
C. 萌动调节山长水远
D. 涌动调剂山长水远
【答案】D
【解析】“萌动”意为草木发芽、事情开始,与语段的语意不合,应用“涌动”以表现抽象事物的发生,且用“涌动”一词更生动,富有动感,与后文“朝气”相对应。

“调节”指数量、程度上的调整。

“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故此处用“调剂”。

“地久天长”表示时间久远,而本段中表达空间阻隔,故此处用“山长水远”。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8.(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8.(2)文中面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8.(4)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
A. 小说开头写“我”眼中的幻影,团火降落红叶山,白的石、蓝的水。

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暗示了一种生命之美。

B. “我”再次看到律子时,“本想趋前探问”,却“终究还是踟蹰不前”,表现了“我”既想见她又不忍心面对她病况的心情。

C. 小说再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

D. 这篇小说很简短,故事也简单,不以人物性格的独特与情节的曲折取胜,整篇小说有一种含蓄美和朦胧美。

【答案】C
【解析】C.“第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错误。

根据原文“她那双不和悦的眼晴射出强烈的光芒。

我向我仂贴身护士探听,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是二八妙龄的姑娘”、坚强本性的体现,对健康生命的向往。

【答案】D
【解析】D.“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错误。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答案】火红的山茶花象征着生命力,新娘礼服又象征着美好和幸福。

穿着山茶花图案和服的小女孩,这也暗示了律子命运的不幸和悲哀。

【解析】结合原文“‘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

’母亲平静地回答”,而且生命不长久了。

山茶花图案象征的是一种希望,一种旺盛的生命,极其鲜明而别致地突出女孩子命运的悲凉,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暗示女孩子的生命垂危以及人生的无奈情怀。

【答案】这篇小说体现了一种对生命的感伤、渴求与抗争,大量使用“红叶”“火团”等意象。

②本文的语言风格含蓄细腻。

③本文通过写律子的故事。

【解析】结合“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的大人腿脚后面,总是闷不作
声”“我向我仂贴身护士探听。

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不吭一声,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可知,用一种极其含蓄的句子。

结合“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从高处罩着我。

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红叶没有倒影在溪流的蓝色中”“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

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看不见火的颜色”可知,展现出一种坚韧而哀愁的情绪。

结合“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

我询问?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一指近旁,凝望看在被秋
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可知,但依然追求生活的期待。

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9.
微写作。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以“逆”“狡”“愎”三字分别评价三国君主曹丕、孙权和刘备。

“逆”即背叛、作乱;“狡”即猜疑、狡猾;“愎”即执拗、固执。

请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任意选一位人物,用一个字进行点评,并以此为题展开论述。

要求: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语言简练。

不少于300字。

【答案】蔺相如:智。

“智”即机智勇敢、智慧远见。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形象。

在“完璧归赵”的
故事中,当赵国得到楚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

在这危急关头
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并许下诺言,誓要完璧归赵。

一位自信、智慧、勇敢的形象
跃然纸上。

在“渑池之会”的故事中,蔺相如捧盆缶让秦王击,秦王震怒,相如毫无惧色,以欲与秦王拼命相威胁,秦王不得已,“为一击缶”,相如立即让赵御史记载,有
力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其中相如表现出大无畏的爱国精神。

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用回避来避免两
人为名利争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相如明白“两虎共斗,其势不具生”的道理,所以他
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不是害怕廉颇,而是考虑赵国的安危。

更妙的是相如这番话
不是义正词严地对廉颇说的,而是在舍人因为这件事准备辞退时,不得已在府上对舍
人讲的,这更让人感动。

当廉颇听到这些话后“肉袒负荆”,又从侧面反映相如的识见
和对这件事的处理得当。

这充分展现了蔺相如的智慧远见以及忍让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解析】本题写作要求:选择《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任意一个人物,并用一个字对
其进行评价,所作出的评价要符合人物本身的经历和特征,展开论述。

写作时,先选
择好要写的人物,对这个人物要非常熟悉,用一个字点评该人物,如,用一个“智”字
点评蔺相如,用一个“勇”字点评廉颇等等。

即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展示人物的个性。

然后围绕这一个字,结合《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达出对所
选人物的评价。

注意字数要求。

10.《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代表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诗的两种不
同形式,请分析两首诗歌在形式上的区别。

【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打破了格律诗的限制,呈现出自由奔放的特点。


诗虽不押韵,但有四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同时诗
歌又运用排比等手法,体现出参差中的和谐美。

○《再别康桥》通篇用韵,诗的每一节内大致表现为隔行使用同一韵脚,诗节之
间节节换韵,首段与尾段又使用同一韵脚,形成了回环之美。

同时诗歌每行的字数大
致相同,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

这体现出
作者对“音乐美”“建筑美”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转性的抒情诗(自由诗)。

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
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
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
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

全诗13节,少则4行一
节,多则13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

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
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
与《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别康桥》总的说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特点。

具体来看,
1.音乐美(押韵)
A、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再别康桥》,其押韵,韵脚为:来,彩(ai);娘,漾(iang);摇,草(ao);虹,梦(ong);箫,桥(ao);来,彩
(ai)。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

B、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绘画美(词藻)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
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
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
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
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
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
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B.建筑美(诗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
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
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两首诗虽形式不同,但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诗的代表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