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五章当心逻辑后果[推荐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五章当心逻辑后果[推荐五篇]
第一篇:《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五章当心逻辑后果
《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五章当心逻辑后果
1、父母和老师们有时候会如何掩饰惩罚?
答:他们通过把一个惩罚称为“逻辑后果”,而把惩罚伪装起来。

,他们把“逻辑后果”误解为这是将他们的要求强加给孩子的一种新方法。

这正是孩子们对“逻辑后果”的看法——经过伪装的惩罚。

2、很多孩子在受到惩罚时,想的是什么?答:有些孩子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或没用。

有些孩子会决定不再做那些让自己受到惩罚的事,但他们这是出于和害怕,而不是因为有了对与错的概念。

另一些孩子则可能琢磨着以后怎么打败你,或者将来怎样才不会被你抓到。

很多孩子想的是报复。

受到惩罚的孩子常常会很快做些什么来跟你扯平。

3、惩罚的即时效果是什么?
答:惩罚的即时效果是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4、惩罚的长期效果是什么?
答:惩罚的长期效果是报复循环。

5、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要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答:与孩子打过交道的任何人都知道,惩罚会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至少是暂时制止。

正是因为这一点,大人们可能认为他们赢得了管教孩子的许多战斗。

而且,当孩子找机会扯平、挖空心思不被抓到或者由于恐惧而俯首帖耳或自认没用时,大人就会不可避免地在管教战争中彻底败下阵来。

所以我们必须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

6、如果大人志在必赢,那他们留给孩子的是什么?
答:只要大人们志在必赢,就会迫使孩子成为输家。

会让他们或萎缩,或反叛,或自卑,或怨恨。

7、自然后果的定义是什么?举几个例子。

答: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站在雨中,就会淋湿。

不吃东西,就会饿。

8、大人在自然后果中起什么作用?
答:当大人说教、叱责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或者以其它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在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此时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后果,而把心思集中到随或者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痛苦上。

9、逻辑后果的定义是什么?
答:逻辑后果要求一个大人——或其它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

重要的是,要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

10、“逻辑后果的四个R”是什么?答: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donable)
4、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11、如果遗漏了任何一个R,逻辑后果为什么就会变成惩罚?
答:因为遗漏了任何一个R,就会使得后果不再是相关的、尊重的、合理的、或预先告知的(情况允许时)。

12、如果孩子体验不到“逻辑后果的四个R”,他们可能会体验到另外的哪三个R?答:如果孩子体验不到“逻辑后果的四个R”,他们可能会体验到: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现在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13、当大人以强权迫使孩子吃苦头时,大人的错误信念是什么?
答:父母和老师们喜欢使用惩罚的主要原因,是要显示自己能“赢”孩子的权力,或者通过让孩子吃苦头而报复孩子。

这种念头背后的下意识想法是“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你要按我说的去做,否则
有你好看”。

错误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

14、为什么和善与坚定并行很重要?答:和善与坚定并行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对他们尊重与鼓励,以及对我们自身和当时情形的尊重。

15、为什么说要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很困难?
答:理解不当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惩罚”或“娇纵”。

当孩子“故意惹恼他们”时,有的家长或老师觉得不应该“和善”;有时他们不知道“和善而坚定”是什么样,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生气的时候过于坚定——或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怎么办;然后,又变得过于和善,以对自己的过度坚定进行弥补;有的不想再惩罚孩子而变得对孩子过于娇纵,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

16、为什么有时候你什么都不做反而是能做到到的最有效的事情?
答: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执行力。

17、为什么逻辑后果并不是一切不良行为的最好解决方法?答:因为强迫并不是一种为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所需要的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

管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如果一个逻辑(相关的)后果不明显,很可能就是那种情形不适合运用逻辑后果。

很多其它的方法或许更为有效。

18、逻辑后果通常对孩子的哪种错误目的有效,即便是在发生冲突的时候?
答: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

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或是报复时,逻辑后果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是有效的。

19、在试图解决以寻求权力或报复为目的的问题时,如果要使用逻辑后果,必须先做哪两件事情?
答: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

先经过冷静期;和孩子一起讨论,赢得他们的合作。

20、对哪种错误目的的行为,即不宜使用自然后果也不宜使用逻
辑后果?答:自暴自弃。

21、你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造成的后果,而不是把后果强加给孩子?答:让孩子参与谈论问题的解决,引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

2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不能关注逻辑后果,而应该关注什么?答: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篇:正面管教
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正面管教。

自我介绍下:
顺妈以省级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中级工程师(6年多设计院工作经验);近4岁男孩妈妈(顺产、母乳倡导者,从顺顺出生开始关注亲子、育儿,有500篇左右育儿日记、心得)美国注册CPDPE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受训与蒙特梭利教育法并不断学习者!
关注与生活、学习(阅读)、成长、教育......那现在先请大家先想一想一个你在最近发生的让你觉得最头疼的事情?最后一个环节是PHP,也就是家长帮助家长的环节!
请大家说一下当你听到“正面管教”或“管教”一词之后对它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觉得管教应该是什么样的?
管教=惩罚
等一等
Positive:adj.积极的;[数] 正的,[医][化学] 阳性的;确定的,肯定的;实际的,真实的;绝对的 Discipline:训练,训导;惩戒Positive discipline更倾向于正面引导、训导
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体验性教学,提出长期、有效而实用的解决办法,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相互尊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相互尊重的方式,正面管教结合和善与坚定,采用家庭会议、鼓励、从错误中学习等多种工具和方法教孩子“自我约束”,让孩子学习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

通过正面管教的学习,不仅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和社会责
任感,改进亲子关系,而且也让家长自我成长,促进婚姻关系和家庭幸福。

4个人:正面管教是以个体学心理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①的思想为基础的,这里就简称为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由教育家简。

尼尔森博士和琳。

洛特完善和传播。

可以这么理解,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这两位男士提出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个理论让大家看起来比较晦涩,可能只有部分的心理学人士才回去研究。

二后两位女士,也就是简。

尼尔森博士和琳。

洛特将其晦涩的理论更加生活化,更适合大众。

详细介绍一下简。

尼尔森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

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说、大学心理咨询教师。

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全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角色这个人很了不起,很厉害,他的孩子一定很优秀,没什么让人头疼的问题,即便出现问题她也能很好的解决。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来选取《正面管教》书中的几段话读给大家听:“只有在我有孩子之前,才觉得自己是专家” 当我冲孩子大吼“我说了一百遍了,收起你的玩具。

”时我突然明白真正的“笨蛋”是谁,我要等到重复一百遍才知道自己的方法不管用。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糕!”
“我的孩子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现在真正能享受到为人父母的快乐了!”
所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家庭几乎都存在一样的问题,例如:孩子的吃饭、睡觉、打人、争抢玩具、不听话.....所以大家都一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聚在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区别阿德勒和弗洛伊德对于孩子与问题的
看法:
弗洛伊德认为:小车走不了了,是因为小车轮子坏掉了——问题出现了,就是孩子本身出现了问题;就得修理或换掉轮子。

阿德勒:小车走不了了,因为小车遇到障碍了,比如遇到小石头,被卡住了。

解决方法就是排除障碍,搬石头。

在正面管教的理论里,不管孩子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孩子本质是没有问题的。

如三字经立的“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有技巧的清除障碍,搬掉石头或填平道路。

说到技巧我想到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有这麽一段话: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我的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你,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如果您是这位病人,你会怎么做?会接受这位充满爱心却不懂医术的医生的手术吗?
所以我们才要一起学习,和大家一样,在有了孩子以后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育儿知识、早教理念,从郑玉巧育儿经开始、到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卡尔维特天才教育...国内的李跃儿、孙瑞雪...国外的蒙特梭利、华德福、瑞吉欧...有自己看书查资料,有去参加培训的,这一路走来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这个过程就像盖房子,自己学习、看书、查资料,各个门派都了解...这就像是房子的框架,基础、墙壁、房顶..都有了,而我们参加课程就是另一个阶段了,在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知识,但是我们还缺少门窗、家具、家具、床上用品、洁具、厨具、窗帘、装饰品....决定我们生活舒适与否、品质的高低就是这些。

那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学习就是为了第二步:更高品质、更舒适!就拿正面管教来讲,你可能看十遍或二十遍,恩,你打到我们上课的效果了。

很好,但是你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次就够了,最后还会结成一张大网。

我们一起努力。

顺妈育儿育己就是这么一个组织,我们一起学习,在盖好房子以后,让我们生活的更加舒适。

顺妈育儿育己有:正面管教父母课堂、读书会。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
1行为的目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联结
价值感——贡献、重要
2诠释/感知的力量(感知——诠释——信念——决定)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

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

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

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标背道而驰。

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人讨厌。

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地追求归属感,因此也就越发令人讨厌。

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

”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惟一群体。

下面的情形就是这种状况如何开始的一个好例子。

当阿黛尔(2岁)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回到家里时,阿黛尔发觉妈妈给予小宝宝很多的关注。

糟糕的是,阿黛尔将此解释为,这意味着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

这并非事实;但阿黛尔的看法比事实更重要。

她的行为将取决于她所相信的事实,而不在于真正的事实。

阿黛尔的目标是想要重新获得她在妈妈心中的特殊地位,并且她错误地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像个小宝宝,因此她可能会需要奶瓶、会把臭臭拉到裤子里,并且爱哭。

结果,她适得其反,妈妈对此感到很沮丧、很厌烦,而不是充满爱意和亲切。

)3行为背后的信念
4社会兴趣、社会共同体的感觉
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下面的故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责任感”的含义。

阿德勒有一个他称之为“14天治愈计划”的方案。

他宣称,只要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能够在14天之内治愈任何有心理疾患的人。

一天,一个极度抑郁的妇女来找阿德勒。

他告诉她:“如果你遵从我的建议,我可以在14天之内治愈你的抑郁症。


她蔫蔫地问道:“你要我干什么?”
阿德勒回答:“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了。

” 她反对道:“凭什么我要替别人做事?从没有人替我做任何事。


阿德勒打趣道:“哎哟,那你可能需要21天了。

”他接着补充说:“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愿意为别人做的事,那就想想看,假如你有心情去做的话,可以做些什么吧。

”阿德勒知道,哪怕她仅仅是想想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她就已经走上改善之路了。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

”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

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

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

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

正是这些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

当别人拒绝侍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

当他们寻求报复时,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往往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甚至超过对他人的伤害。

在另一个极端,是一些家长和老师太过忙碌,没有时间教导孩子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

恰恰就是这些成年人为孩子不“守规矩”而感到气恼。

我不明白他们认为孩子能从哪里学到恰当的行为。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太多的大人只是“责备”孩子,而不是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职责。

正面管教通过促进社会责任感,能帮助大人和孩子走出这一恶性循环。

父母和老师们常常不知道,他们为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来能做的。

他们没有花时间教孩子学习如何对家庭和班级做出
贡献。

我们不妨来列个清单。

请问老师们,你在班级里做的多少事情是可以由孩子们自己来做的?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5和善而坚定并行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在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背规则会得到的惩罚”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

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

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

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现在就拿吃饭这件事来举例:一个三岁的孩子在三个不同家庭吃早饭的故事。

在一个严厉的家庭里,只有妈妈知道什么最好,xx
6教导的长期效果 7鼓励
8不完美的勇气 9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在顺妈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上你会了解到:
正面管教:和善而坚定情绪觉察:育儿先育己换位思考:感觉好才能做得好亲子关系:纠正前先链接育儿思维:关注与解决问题全家动员:归属感与价值感-体验性教学,通过头脑风暴、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在活动中体验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决定,更深入的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在课堂中演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学以致用,并在实际运用时充份调动家长的集体智慧,客观分析,主动思考。

-与传统培训相比,不仅是用大脑去学习理解,更用心去领悟和感受,实现家长的自我成长,把学到的知识变成内在的能力。

Php: 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再这短短一个小时内表达完全,所以很期待周六与大家一起互动分享。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
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第三篇: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学习心得体会
金杖子中心小学樊保成
2016年11月26日,我在平泉双桥小学听了曾涛主任讲座——《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知道了正面管教,知道“和善与坚定”。

我理解的和善是态度温和,坚定是不娇纵也不惩罚。

在培训之前,我对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的管教缺乏有效方法,因为孩子太任性了。

听了曾教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与变化,父母其实可以更淡定些,青春期只是每个人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既然是正常,就无法避免;既然是过程,就会过去。

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是在寻找存在感,价值感,认同感,找到了就是个性化的完成,在寻找自己的路途上,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挣脱父母的束缚,控制,试探自己的能力,甚至与父母夺权,争斗,冲突。

特别喜欢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驾驶员,父母叫做副驾驶,这个说法很形象,孩子终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驾驶着自己的人生飞机,飞向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给予爱、关注、指导,需要父母聆听、鼓励、赞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办。

曾经听法我认为很准确,中国的许多家庭,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母亲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

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想来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后果,这种家庭模式带来的不是孩子身心愉快的健康成长,而是各种问题的接踵而至。

而正面管教的家庭会议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充分参与,增进彼此了解,增进彼此感情的相当有效的教育策略。

而这是一种让家人紧密联结的很好的方式。

利用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我教育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我对“和善与坚定”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认为“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他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

我之所以用“他人”而不是用“家人”是因为我觉得“和善与坚定”不仅可以用于家庭教育中,还可以用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

是的,不仅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反思过去,不仅我们教育方式有许多不妥之处,而且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也存在问题,所以,学习正面管教,是学习怎么成长和怎么帮助孩子成长,这是我喜欢和愿意做的事。

第四篇: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平和而坚定的态度。

不试图控制孩子,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

要用正面的方式,告诉她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更多的让她自由安排或是选择。

放弃短效的手段,采用长效,对她有益的沟通、解决问题的方式。

正面管教的工具(所有工具仅在你对孩子没有任何附加期许(条
件),不去试图控制的条件下才有意义)
1拥抱。

不仅是在她做对了什么事情时拥抱,更要在她做错事情的时候拥抱。

“能给妈妈一个拥抱吗?”
2共情(同感)。

问她的负面情绪的来源,识别情绪是什么,猜出她的愿望。

孩子情绪往往很诚实,所以要保护孩子的情绪安全,但情绪没有对错,行为却有对错。

3积极暂停。

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暂停角,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她可以自己主动或是你建议她一个人或是陪伴下去暂停角冷静反思下。

4启发式提问。

发生预期外的事情时不要责备,也不要问“为什么”,而是问具体的“事实”,允许她说“不知道”,给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完全的放权,不要期待某种答案。

5行动比语言更重要。

想要孩子做什么最好自己先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要说要求孩子。

6不要贴标签。

不要用标签式的语言定义孩子,即使是所谓的好的词汇。

比如聪明、好动、懂事、乖、不爱吃饭、爱吃甜食等等。

标签式的重复会使孩子走向为附和他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行为的路子。

7鼓励和赞扬。

鼓励像是主食,赞扬像是糖果。

糖果偶尔吃,主食必须经常吃。

鼓励无时不刻,及时她做的不够好。

不贴标签,不做比较,对孩子行为的结果仅做描述,关注孩子的感觉,而不是自己的感觉,发现孩子细小的进步。

8日常惯例表。

给她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由孩子自己设计制作,她更容易遵守,便于她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

第五篇:《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二章几个基本概念
《正面管教》阅读习题第二章几个基本概念
1、“赢得”孩子与“赢了”孩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

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