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2 第3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精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时代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织补民生短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重点突破
1.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 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 上不同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将人民置于发展的 核心位置,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思想。
预习自测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推动者。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推动者,并不是 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推动者。
(2)目前,我国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提示:这种观点正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 我国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就要保障 人们的各项利益。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 展的理念,要求保障人们的合法利益,不是保障人们的各项利益。
提示:(1)北京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 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紧盯市民“便利性、 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样性”需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北京市全力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问 题,造福了广大市民。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框 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二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P53
课标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要求 享的新发展理念。
描述与分类: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具体要求。
解释与论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因及要求。
学习 目标
预测与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
核心素养·提能力
议题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议题导引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 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北京市紧盯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 公正性、多样性”需求,在推进疏解整治的同时,全力推动基层医疗卫 生、养老服务、学区规划等建设,解决市民就医就学和养老需求。
2.内容
理念 目标
措施
①作用: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
创新 发展
解决 _发__展___ _动__力___
问题
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措施: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 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
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
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理念 目标
措施
解决 ①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__开__放____是国
开放 发展
__发__展__
__内__外__ __联__动__
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要求: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 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 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 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 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 民___主__体__地__位___和人民群众的___首__创__精__神___,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 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__共__同__富__裕____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①原因:是__持__续___健__康___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
协调 发展
解决 发__展__不__ _平__衡___
问题
衡的统一。 ②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问题 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决 ①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
共享 发展
__社__会__ __公__平__ __正__义__
的本质要求。 ②要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 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
问题 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 关系 (1) 新 发 展 理 念 是 __习__近__平__新__时__代__中__国__特__色__社___会__主__义__经__济__思__想___ 的 主 要内容。 (2)相互贯通,___相__互__促__进___,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3)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 的全面性、___系__统__性___,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板。此外,北京还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和街区更新,无论是老旧小区 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还是老城区保护改造,一件件实事实实在在造福 了广大市民,成为一件件解决民生问题的好事。
[探究] (1)北京市是怎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2)今后北京市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的着力点是什么?
2.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 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做到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做到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 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 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 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2)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经 济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提 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另一方面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 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 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和谐。但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经济发展质量,则不利于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2.教材P33“探究与分享”: (1)了解周围的人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 (2)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提示:(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 出了更高要求,如更优质教育的需要、更好工作和收入的需要、更高医 疗水平的需要、更多文化生活的需要、更舒适居住的需要,而且在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 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缩小地区差 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社 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教材P34“探究与分享”: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 提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教材P34~35“探究与分享”: (1)结合材料,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2)结合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提示:(1)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 级,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发展。
3.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__人__民__主__体__地__位____ 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__新__发__展__理__念____必须 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1.原因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__发__展__理__念____来 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 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创__新__、_____ _协__调__、__绿__色__、__开__放__、__共__享____的发展理念。
(3)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并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 公平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财 富的增长,而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是发展的必 然要求。另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公 平分享发展成果就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让社 会财富不断涌流的必然要求。
2.连一连。
提示:
课堂练习·释疑难
1.教材P32“探究与分享”: (1)结合上图,分享本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加以评价。 (2)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关系的理解。 提示:(1)举例:山体青葱、水体清澈、空气清新等。评价:加强生 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了绿色发展 新理念,满足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辨析与评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评析不同的发展观。
素 养 坐 标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含义:把实现___人__民__幸__福___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内容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__根__本__利__益____出发谋发展、 促 发 展 , 不 断 满 足 人 民 对 ___美__好__生__活___ 的 需 要 , 努 力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2)①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②要提 高创新能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要积极投身创新实 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
5.教材P36“探究与分享”: (1)该村的可喜变化,受益于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示:(1)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 (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 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循环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理念 目标
措施
①原因: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
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
解决 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绿色 _人__与__自__然___ ②要求: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 _和__谐__共__生___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问题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重点突破
1.准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 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 上不同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将人民置于发展的 核心位置,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思想。
预习自测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推动者。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推动者,并不是 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推动者。
(2)目前,我国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提示:这种观点正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 我国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就要保障 人们的各项利益。 提示:这种观点错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 展的理念,要求保障人们的合法利益,不是保障人们的各项利益。
提示:(1)北京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 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紧盯市民“便利性、 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样性”需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北京市全力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问 题,造福了广大市民。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框 坚持新发展理念 第二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P53
课标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要求 享的新发展理念。
描述与分类: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具体要求。
解释与论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因及要求。
学习 目标
预测与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
核心素养·提能力
议题 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议题导引
近年来,北京市在发展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 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北京市紧盯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 公正性、多样性”需求,在推进疏解整治的同时,全力推动基层医疗卫 生、养老服务、学区规划等建设,解决市民就医就学和养老需求。
2.内容
理念 目标
措施
①作用: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
创新 发展
解决 _发__展___ _动__力___
问题
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措施: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 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
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
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理念 目标
措施
解决 ①原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__开__放____是国
开放 发展
__发__展__
__内__外__ __联__动__
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要求: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 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 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 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 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 民___主__体__地__位___和人民群众的___首__创__精__神___,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 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__共__同__富__裕____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①原因:是__持__续___健__康___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
协调 发展
解决 发__展__不__ _平__衡___
问题
衡的统一。 ②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问题 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决 ①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
共享 发展
__社__会__ __公__平__ __正__义__
的本质要求。 ②要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 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
问题 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 关系 (1) 新 发 展 理 念 是 __习__近__平__新__时__代__中__国__特__色__社___会__主__义__经__济__思__想___ 的 主 要内容。 (2)相互贯通,___相__互__促__进___,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3)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 的全面性、___系__统__性___,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板。此外,北京还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和街区更新,无论是老旧小区 改造、建设口袋公园,还是老城区保护改造,一件件实事实实在在造福 了广大市民,成为一件件解决民生问题的好事。
[探究] (1)北京市是怎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2)今后北京市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的着力点是什么?
2.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 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做到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 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做到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 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 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 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2)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经 济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提 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另一方面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 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 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和谐。但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经济发展质量,则不利于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2.教材P33“探究与分享”: (1)了解周围的人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 (2)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提示:(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 出了更高要求,如更优质教育的需要、更好工作和收入的需要、更高医 疗水平的需要、更多文化生活的需要、更舒适居住的需要,而且在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 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大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缩小地区差 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社 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教材P34“探究与分享”: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 提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教材P34~35“探究与分享”: (1)结合材料,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2)结合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提示:(1)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 级,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发展。
3.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__人__民__主__体__地__位____ 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__新__发__展__理__念____必须 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1.原因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__发__展__理__念____来 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 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__创__新__、_____ _协__调__、__绿__色__、__开__放__、__共__享____的发展理念。
(3)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并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 公平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财 富的增长,而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是发展的必 然要求。另一方面,既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公 平分享发展成果就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让社 会财富不断涌流的必然要求。
2.连一连。
提示:
课堂练习·释疑难
1.教材P32“探究与分享”: (1)结合上图,分享本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加以评价。 (2)谈谈你对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之间关系的理解。 提示:(1)举例:山体青葱、水体清澈、空气清新等。评价:加强生 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了绿色发展 新理念,满足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辨析与评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评析不同的发展观。
素 养 坐 标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含义:把实现___人__民__幸__福___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
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内容 (1)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__根__本__利__益____出发谋发展、 促 发 展 , 不 断 满 足 人 民 对 ___美__好__生__活___ 的 需 要 , 努 力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2)①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 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②要提 高创新能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③要积极投身创新实 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
5.教材P36“探究与分享”: (1)该村的可喜变化,受益于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示:(1)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 (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 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循环发展,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理念 目标
措施
①原因: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
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
解决 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绿色 _人__与__自__然___ ②要求: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 _和__谐__共__生___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问题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