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
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B.捕食C.合作D.共生
2.
下图是小刚设计的生态瓶,若要使此生态瓶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入无菌水
B.放在阳光下
C.大量增加小鱼的数量
D.大量增加水草的数量
3.
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
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草→蝗虫→山雀
4.
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 )
A.生石花B.水母C.细菌D.病毒
5.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新冠病毒 ④智能机器人 ⑤青苔 ⑥流星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⑥
6.
“红杏出墙”从意义上讲是对阳光刺激的一种反应,其提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具有繁殖的特性D.生物需要进行呼吸
7.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划为( )
A.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B.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C.陆生生物和水生物
D.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8.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B.C.D.
9.
当老鼠遇到猫时,会快速逃窜。
老鼠的表现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会跳跃D.老鼠对刺激的反应最敏锐
10.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蝶舞翩跹B.鸡鸣狗吠C.鹅毛大雪D.狐假虎威
11.
下列诗句中,与生殖现象无关的描述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B.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D.春江水暖鸭先知
12.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13.
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这些微生物属于( )
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D.无法确定
14.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
下列古诗词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15.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千姿百态的珊瑚B.秋天校园内飘飞的落叶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D.会说话扫地机器人
16.
“葵花朵朵向太阳”描述的生命基本特征是( )
A.能生长繁殖
B.能遗传变异
C.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
17.
“落叶知秋”,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立秋试就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①具有生长现象
②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③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④能适应环境
⑤能繁殖后代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④⑤⑥
1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消费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这里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9.
长沙市通过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绿化面积更大,空气更清新,景色更美。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此相同的是()A.蚯蚓疏松土壤B.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
C.旱季粮食减产D.竹节虫形似竹枝
20.
农科院为了了解某县的小麦产量,需要做抽样调查,下列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
A.选取一块水肥条件好的农田,进行统计调查,然后整理数据,推算出某县的小麦产量
B.随机选取一块农田,进行统计调查,然后整理数据,推算出某县的小麦产量
C.从每个村随机选取一块农田,均进行统计调查,然后整理数据,推算出某县的小麦产量
D.随机选取一个村的农田,进行统计调查,然后整理数据,推算出某县的小麦产量
21.
下列有关生态学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微山湖的所有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C.只有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2.
江门广雅校园环境优美,以下关于校园内生物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B.都能进行呼吸
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都能生长和繁殖
23.
池塘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池塘里的()
A.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B.鱼类和浮游生物
C.水草、荷花D.植物、动物和细菌
24.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明水秀,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公园中的所有植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公园中丰富的动物、植物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C.公园中的各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森林能调节当地气候、净化空气
25.
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6.
骆驼刺是一种常见的沙漠植物,神奇之处在于其地面部分通常在25~40厘米高,但地下的根系却长达十几米甚至二十米深(如图),影响该植物形态结构的因素是( )
A.温度B.土壤C.水分D.氧气
27.
沙漠中的植物叶片大都细小。
这是因为叶片小( )
A.有利于减小对风的阻力B.有利于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C.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D.有利于植物减少水分的蒸发
28.
下列现象与生命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生物的新陈代谢,排出废物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9.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大量白鹭在济西湿地公园安家,科研人员通过野外观测,收集了白鹭的数量、性别及其年龄等基本信息,科研人员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量法
30.
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____和____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2.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虫鸟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包括_____个营养级
(3)此生态系统最重要成分是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的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而获得的,它沿着各种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_____。
(4)为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个(种)。
(5)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_____和_____。
3.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关系。
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生命活动的能量最初来源是_________。
(2)图中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草本植物和_______。
(3)图中所示食物网有____条食物链。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____________。
(4)若杂食性鸟数量减少,短时间内蜘蛛的数量将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5)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4.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称。
(2)请说明判断依据。
__。
5.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你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体现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实体现了________。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和荷叶叶柄中有贯通的气腔,适于________环境生活;沙棘的地下茎跟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___环境中生活;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
(4)观察如图两张图片,图中的两种植物,一种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一种是生活在热带、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区。
图________所示为热带作物.其推测理由是________,由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相适应。
6.
18世纪中叶,远洋航行的人们发现在船上容易患坏血病,英国医生通过实验法得到了治疗坏血病的方法。
他将12名病情严重的坏血病患者分组进食,其中A组:每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1个柠檬,B组不给橘子和柠檬。
据观察,A组进食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A组都恢复了健康,另外B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后来他将这一方法建议用于英国海军,此后英国很快成为世界海上霸主。
请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看了该实验,你认为他所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
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除实验变量外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____(填字母代号)。
A.相同的条件
B.不同的条件
C.相对的条件
D.相似的条件
(2)英国医生所提出的探究实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组。
(4)限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人们并不知道是橘子和柠檬中丰富的维生素C治疗了坏血病。
为了能得到“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这个结论,现给你维生素C片,你只需要将实验中的______改为维生素C片即可。
7.
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_。
(2)图一的食物网由___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
(4)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流动的。
8.
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研究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毫升草履虫培养液
②每瓶接种2个草履虫
③分别置于15°C、25°C、35°C环境下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草履虫的个数
⑤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如图,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15°C、25°C、35°C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状况。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A草履虫在___________℃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B从第1天到第9天,提高温度能够___________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C三组实验中,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高值后,均逐渐减少并趋于零,原因是培养液中___________和氧气逐渐消耗殆尽。
9.
生物的________统称为环境.
10.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来维持生存.这说明了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