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案范文(四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案范文
让我们仔细聆听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伴随着完整的音乐。

(播放音乐)
问题1:在音乐中,你是否能感知到魔仙正在执行何种动作(如弹奏或点指)?
问题2:当魔仙使用弹奏和点指技巧后,王子与公主的雕像有何变化?
展示弹奏、点指及雕像的图示。

1. 试着用弹奏和点指等动作来表达A、B、C段的乐曲,并展示相应的图谱符号。

(1) 试着用弹奏动作来呈现A段乐曲。

①尝试以动作表达魔仙的弹奏方式,大胆地展示弹奏动作。

现在,你的一只手就像拥有魔力的魔仙之手。

②配合A段慢速音乐,进行弹奏手臂动作。

③随着A段原速音乐,执行弹奏手臂动作。

④根据音乐句幅,创造性的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弹奏。

⑤展示A段的弹奏法图谱,指出共弹奏了几句,用几只手表示,
每句换一个部位。

(2) 试图用点指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

①探索魔仙的点指动作,模仿音乐中的点指节奏。

②边欣赏B段乐曲,边观察教师根据音乐画出的图谱。

③在身体上尝试跟随B段乐曲做点指动作,注意慢速和快速的变化。

(3) 试图用舒展动作来呈现C段乐曲。

①与幼儿一起跟随C段音乐,探索表现“复活”的舒展动作。

②在雕像图上描绘出“复活”的简单图示,展示身体和四肢的动态。

2. 利用图谱感受乐曲ABACA'的回旋曲结构。

①跟随教师,结合音乐完整地展现“魔仙的指法”故事过程。

②讨论并展示动作的顺序,如弹奏、点指和舒展,以及王子和公主“复活”的过程。

③探索A段音乐出现的次数和差异,指出每次弹奏法的不同。

④幼儿与教师配合,通过弹奏、点指和舒展的动作,完整地呈现故事情节。

3. 创设游戏情境,全体幼儿参与互动游戏。

①教师扮演魔仙,邀请一名幼儿作为王子或公主的雕像,演示弹奏法和动作的顺序。

②教师扮演魔仙,全体幼儿扮演雕像,进行互动游戏。

③一名幼儿扮演魔仙,教师扮演公主,展示解救过程。

④幼儿两两合作,互相扮演魔仙和雕像,展现解救动作,并在成功后摆出合作造型。

活动延伸: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继续引导幼儿探索更多雕像的造型动作以及两两合作的创新造型。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案范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篱笆的功能和意义。

2、掌握使用剪刀裁剪直线纸条的技巧。

活动准备
1、每位参与者配备一份操作材料及个人剪刀。

2、一份背景图像及若干动物图片。

活动流程
一、故事引导《抵御大灰狼》
1、教师展示背景图并叙述故事:鉴于大灰狼的临近威胁,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你们有什么建议?
2、总结:孩子们表现出的机智和勇敢令人赞赏。

我们决定在小动物的家周围建立“篱笆”以阻挡大灰狼。

二、剪贴实践
1、教师演示“篱笆”的剪贴步骤:
(1)观察纸张上的特征(直线)。

(2)回顾剪刀的正确使用方式:
双手形成小手枪,剪刀置于掌心,剪刀张开,咔嚓咔嚓开始工作。

(3)手指握住纸张下端,自下而上沿着直线剪切,确保直线的准确性。

(4)使用固体胶粘贴篱笆,保持直线,防止大灰狼入侵。

2、邀请个别幼儿尝试剪贴“篱笆”。

3、幼儿动手制作“篱笆”
(1)小动物们也想在家中建立“篱笆”,请小朋友们协助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对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个别化的支持,共同完成“篱笆”剪贴任务。

三、共享与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共同欣赏剪贴出的“篱笆”。

2、邀请幼儿选出认为最坚固的“篱笆”作品。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案范文(三)
教学设计:
在一次与孩子们的“藏小手”游戏中,我观察到他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兴趣。

鉴于此,我为小班的孩子们设计了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音乐游戏——《躲猫猫》。

这个游戏的歌曲《躲猫猫》具有简单的旋律、节奏、歌词和重复的情节,便于幼儿理解和喜爱。

活动内容融入了吸引幼儿的趣味情节和动物形象,旨在创造适合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乐趣。

建议时长: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愿意跟随音乐,使用身体和道具参与“躲猫猫”游戏。

2. 通过游戏体验,培养他们对音乐游戏的热爱,享受隐藏与寻找的快乐。

教学准备:
动物手偶:小熊、蜜蜂、大象、老鼠
儿童摇铃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引入:小动物躲猫猫
1. 教师逐一展示小动物,如小熊,引导孩子参与互动。

2. 教师使用语言提示(如“小熊藏在哪里?”),引导孩子寻找小动物。

二、肢体参与的躲猫猫
1. 教师示范用手遮挡身体部位,如小手,并引导孩子模仿。

2. 鼓励孩子思考并模仿遮挡其他身体部位,如小脚、眼睛、耳朵。

三、集体游戏:拉圆圈躲猫猫
1. 孩子们手持动物手偶,闭眼让教师藏起手偶。

2. 教师寻找并找到隐藏的手偶,与孩子互动。

四、幼儿自我隐藏游戏
1. 教师询问孩子是否想把自己藏起来,让教师寻找。

2. 孩子们选择藏身地点,如蘑菇房子、大树等,教师寻找并找到他们。

教学拓展: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进行躲猫猫游戏,以增强亲子互动和创造力。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方案范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其宁静、优美的氛围,体验乐曲所描绘的意境。

2、学习根据图谱指示和音乐旋律为音乐配置乐器,并能以轻柔的动作演绎乐曲。

3、享受与同伴协作演奏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准备碰铃、铃鼓和响板等乐器。

2、准备相应的图谱。

3、准备磁带和录音机以播放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接触乐曲
1、以故事《池塘里的小星星》引入,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播放乐曲,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

教师询问幼儿听后的感受。

3、再次欣赏,深入理解乐曲的意境。

教师引导幼儿分辨乐曲的结构,指出其AAB形式,强调其舒缓的特性。

4、展示图谱,通过视觉辅助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二、讨论乐器配置
1、出示乐器,如碰铃、铃鼓和响板,向幼儿展示如何用乐器增强音乐效果。

2、与幼儿共同讨论每种乐器在乐曲中的合适位置,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图谱上。

三、演奏练习
1、参照图谱,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跟随音乐演奏一遍。

2、教师指挥,幼儿再次演奏,要求在结束时能适当收束乐器的音色。

3、鼓励幼儿交换乐器进行演奏,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四、活动总结
1、赞扬幼儿的表现,指出乐器在演奏中的重要性,引导幼儿理解乐器也需要休息。

2、引导幼儿有序地整理乐器,结束本次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