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地理高二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地理高二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
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C、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
D、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自转周期为一天
B、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的物体都向东运动
C、地球自转过程中,赤道地区的昼夜长度始终相等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
3、题干:在下列自然地理环境中,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是:
A. 黄河三角洲地区
B. 淮河平原地区
C. 喀喇昆仑山地区
D. 江汉平原地区
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内蒙古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 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D. 珠三角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5、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6、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明显
D、冬季南北温差小
7、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
A. 沙尘暴
B. 工业污染
C. 森林火灾
D. 城市绿化
8、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最快,在两极最慢
B. 地球公转周期是24小时
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
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赤道处最快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11、我国四大高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13、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A. 地球公转
B. 昼夜更替
C. 海陆变迁
D. 潮汐现象
15、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A. 阿拉伯半岛
B. 澳大利亚大陆
C. 北美洲西海岸
D. 南极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材料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
【问题】
1.请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气候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第三题
【题目】分析我国某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合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属地形类型。

(2)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列举该地区主要河流及其流域特征。

(4)阐述该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2024年湖南省永州市地理高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
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为一年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C、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
D、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
答案:A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选项A正确。

选项B中,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而不是一个焦点上;选项C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选项D中,地球的倾斜角度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导致季节的变化。

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自转周期为一天
B、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的物体都向东运动
C、地球自转过程中,赤道地区的昼夜长度始终相等
D、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选项A错误。

地球自转过程中,
赤道地区的昼夜长度确实始终相等,选项C正确。

选项B中,地球上的物体实际上都是向东运动,但这是相对于地球表面而言;选项D中,地球的倾斜角度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导致季节的变化。

3、题干:在下列自然地理环境中,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是:
A. 黄河三角洲地区
B. 淮河平原地区
C. 喀喇昆仑山地区
D. 江汉平原地区
答案:C
解析:喀喇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河三角洲地区和淮河平原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江汉平原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故选C。

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内蒙古高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 西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D. 珠三角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解析: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而非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内蒙古高原地区、西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描述正确。

故选D。

5、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又称“世界屋脊”,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选择D。

6、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明显
D、冬季南北温差小
答案:D
解析:我国气候特点之一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因此选项D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为D。

7、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
A. 沙尘暴
B. 工业污染
C. 森林火灾
D. 城市绿化
答案:A
解析:自然地理现象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理现象,如气候变化、地貌形成等。

沙尘暴是由自然因素(如干旱、风等)引起的地理现象,而工业污染、森林火灾和城市绿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因此不属于自然地理现象。

8、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最快,在两极最慢
B. 地球公转周期是24小时
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
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
答案:C、D
解析: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最慢,在两极最快。

B选项错误,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即一年。

C选项正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地方时差等。

D选项正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赤道处最快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因此选项A正确。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但这是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周期,实际上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因此选项B错误。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两极处最快,在赤道处最慢,因此选项C错误。

地球自转确实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因此选项D正确。

10、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椭圆形的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
C、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在一年中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确实是近似椭圆形的,因此选项A正确。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通常简称为365天,因此选项B正确。

地球公转确实产生了四季变化,因此选项C正确。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在一年中是变化的,从近日点到远日点角速度逐渐减小,因此选项D错误。

11、我国四大高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此选D。

1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多雨,雨热同期
B.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C.气候干燥,温差较大
D.雨量丰富,四季如春
答案:C
解析: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是其中之一,因此选C。

13、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
A. 地球公转
B. 昼夜更替
C. 海陆变迁
D. 潮汐现象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这种运动方式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等。

因此,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选项A、C、D均与地球自转无关。

14、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北温差大,东西温差小
B. 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季湿润,冬季寒冷
C. 高原地区气候独特,四季分明
D.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答案:C
解析: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四季分明。

选项A、B、D均存在错误。

A项应为“南北温差小,东西温差大”;B项应为“夏季多雨,冬季寒冷”;D项应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气候”。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5、以下哪个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A. 阿拉伯半岛
B. 澳大利亚大陆
C. 北美洲西海岸
D. 南极洲
答案:C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北美洲西海岸正属于这一区域。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主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南极洲则是极地气候。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6、下列哪个国家位于东半球,同时也位于南半球?
A. 俄罗斯
B. 加拿大
C. 巴西
D. 南非
答案:D
解析: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都位于北半球,而南非位于南半球。

根据题意,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国家同时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材料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
【问题】
1.请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答案】
1.地形特征: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对农业的影响:地形起伏较大有利于形成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多样化;但同时也会导致土地资源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且交通运输不便。

2.气候类型: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影响: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但夏季雨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对地形对农业影响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地形图的观察,学生应能识别出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本题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识别和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认知。

通过对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学生应能确定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第二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答案:
该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越多个纬度,东西距离较长。

解析: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靠近太平洋西岸,南北跨度较大,东西距离较长,因此可以得出上述答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
该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冬季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结合地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得出上述答案。

(3)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气候问题及可能的影响。

答案:
气候问题: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可能的影响:春季干旱可能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夏季高温多雨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冬季寒冷干燥可能导致低温冻害。

解析: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春季降水较少,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也较少。

因此,春季可能面临干旱问题,夏季可能面临洪涝灾害,冬季可能面临低温冻害。

这些问题可能对春播作物的生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得出上述答案。

第三题
【题目】分析我国某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合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属地形类型。

(2)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3)列举该地区主要河流及其流域特征。

(4)阐述该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答案】
(1)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属于东北平原地区。

(2)该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地处温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

(3)该地区主要河流有松花江、辽河等,流域特征:水源充足,河网密布,航运条件较好。

(4)该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河谷地带;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丘陵地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某地区地理环境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掌握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类型;其次,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再次,列举该地区主要河流及其流域特征;最后,阐述该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