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同步练习卷 农业地域类型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读图回答1~3题。
1.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3.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答案】1.C 2.B 3.D
(2017·山东德州模拟)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混合农业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为季风水田农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5.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B.②生产规模小,单产高
C.③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D.①③生产规模大
【答案】4.A 5.C
(2017·江西赣州模拟)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6~7题。
6.与P地相比,Q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区位是( )
A.技术条件好B.鲜果上市早
C.市场广阔D.海运便利
7.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
A.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D.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答案】6.B 7.A
(2017·广东江门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农业最可能是( )
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
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
9.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
【答案】8.A 9.B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
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
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10.B 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7·河南开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分)
材料一烤烟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低于10 ℃或高于35 ℃都不利于其生长。
在我国,烤烟一般3、4月为育苗期,5~8月为生长期。
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材料二下面为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省区分布图和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土壤和气候两方面分析烤烟适宜的种植环境。
(8分)
(2)描述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主要变化特点。
(8分)
(3)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该省大面积缩减烤烟种植面积的原因。
(8分)
【答案】(1)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以微酸性土壤为主,育苗期气温不能低于10 ℃,生长期水热需求多。
(2)全国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种植大省中的云南、四川、湖南等省,面积有所增加,以云南增长最快;河南、贵州、黑龙江等省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小规模种植省区除福建省外,面积均有所减少。
(3)吸烟有害健康,减少烤烟种植面积可以减少烤烟带来的危害;与优质云烟相比,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该省纬度位置较高,低温冻害频率大,对烤烟(初期)生长不利;通过结构调整,可进一步加强粮食、大豆等农业专业化生产,扩大药材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辽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植被类型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图1),近年来这里苇田、稻田、油田交织错落分布,以“三田”著称。
芦苇是近海滩涂、低河漫滩草层植被的优势种群,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
芦苇是当地造纸的重要原料,近几年由于大量进口廉价纸浆,芦苇价格持续走低。
(1)分析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过去每年春节前后,当地会在收割后的苇塘里放火“炼塘”(图2),以提高来年芦苇的产量。
试分析“炼塘”的作用以及带来的突出问题。
(3)推测近年来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的原因。
【答案】(1)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低洼,沼泽湿地面积大;泥沙淤积,土壤肥沃;芦苇耐盐能力强,能在含盐量高的滨海地带生长。
(答出两点即可)
(2)作用:减少地表覆盖物,增加地表的光照;提高芦苇发芽期的地表温度,有利于幼芽萌生,提高来年的芦苇产量;消灭虫害。
(答出两点即可)
带来的问题:“炼塘”会减少湿地的有机质含量;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
(答出一点即可)
(3)芦苇市场需求量降低;稻田开发;油田开发与石油污染。
14.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6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6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6分)
【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