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力的师幼互动》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话童心,双向而行
——读《有力的师幼互动》有感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成长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几乎每刻都在与幼儿互动,但并不是所有的互动都是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质量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
如何将平常的互动变成建设性的互动,与幼儿建立温暖而积极的关系,推动幼儿的发展呢?最近我阅读了《有力的师幼互动》一书,书中所展示的互动案例,呈现出了形象、生动、极富现场感的教育细节,让我深刻地窥见支持幼儿的有效路径,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用心在场、静心倾听、智慧支持。
一、到场
书中提及如何把日常的师幼互动转换成有力的师幼互动的第一步便是“到场”。
而我对这个词的理解便是人到、心到。
虽然我们日常是与孩子们共处一个空间,但是是否真的在用心与他们相处这才是真正开启互动的关键。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幼儿有一种神奇的能力,他们能够读懂生活中重要的成年人,他们能够读懂你的声音、你的面部表情,你的行为背后的意思。
”的确,我们不能因为认为孩子年龄小而忽视了他们对我们的感受,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连接真的十分微妙,是否用心、真诚在言行举止里透露无遗,即使你对面的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他也是能真切感受到的。
其次,作为幼教人的我们日常的工作其实真的有点“琐碎”,有时候若再遇上一些生活中的烦心事,那么便会处于浮躁的状态,而这无疑是不利于真正与孩子们开展互动的。
所以,“到场”一词真真切切地对我内心起到了冲击感,也是在警示自己,当我们真正立足于活动现场,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应卸下混乱的思绪,按下脑袋里其他事宜的“暂停键”,以最纯粹地姿态与孩子们共同游戏、共同探索,让身体和大脑慢下来,以一种平静的状态进入活动现场,那么好的教育才有可能生发,这也是有力的师幼互动的前提条件。
二、联结
好的教育的发生一定是建立在与孩子们同频共振,有着温暖、积极的氛围中。
我们与孩子是共同体关系,在角色定位时必须明晰这一点。
因此,在与孩子交流互动时,应秉持着平和而包容的态度去靠近孩子,唤醒相互间已经存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拒绝。
在与孩子互动时,我们首先应该蹲下身
子,与孩子们保持在同一个视平线,这种平等的氛围感也是打开交流大门的关键钥匙。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因为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气质类型以及不同的生活经历所认知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而是以尊重、信任、接纳的态度去进行沟通,在过程中可以是同伴加入的身份、也可以是倾听者的身份,但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在互动的过程中增进对每一个孩子的持续了解,同时尽可能换位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来适应孩子、反思自己。
我们必须明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他们只是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方式呈现罢了,我们只有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下才能推动他们持续向前发展。
我和孩子的互动故事有很多,我也喜欢把这些感动的互动瞬间进行记录和反思,在这些故事中,有我初出茅庐工作第一年互动的“常打人”的天天,他让我知道了看到问题除了制止还要了解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打人可以让别人都怕我,听我的话);有持续温暖支持引导他的小虎,他让我知道游戏可以让他乖起来更容易一点;还有隔壁班总会“弄倒”他人积木的阳阳,他让我知道温和、坚定的相信和适当的引导可以让他推倒积木的本能被延迟、被淡化,还让我知道我的接纳直接会影响其他孩子是否会包容和鼓励“不被欢迎”的阳阳;还有总是“很快”造成他人麻烦的科科,让我知道了孩子的行为和家庭环境有关(楼梯陡峭),和家长给孩子设置“障碍”的游戏真的可以让孩子慢下来,并且让我知道高质量的家园协作可以让家长认可你的专业和敬业……
三、拓展
基于“到场”及“与幼儿建立联系”之后,那么作为专业的引导者,我们才能有机会深入地与孩子们互动,从而拓展他们的学习。
而这最后一步,也是最为考验我们的专业性,教师要时刻保持敏感,探寻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只有当孩子对这件事表现出兴趣时,学习才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使用适宜的方法。
书中提出十大策略,它们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
有些策略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如何真的将其发挥到最大功效其实还是要靠日常自身的敏感度与专业的厚度。
其中我认为比较具有挑战的是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及新旧知识的链接。
因为固有模式的推翻意味着你要打破认知,跳出“舒适圈”,在心理层面要先接受,才能去创新。
而新旧知识间的链接便是提醒我们如今的教
育已经不再是按部就班,而是应基于孩子的原有经验去设计、去助推,并且方法要多元化及具有有效性,这着实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多利用开放式提问,助推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利用有效性反馈持续与孩子对话,不断扩充他们的认知,助推他们的发展。
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
”可见,教育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是否建立有效的师幼关系。
而师幼互动的实施最关键的要素便是人,教育本身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因此有力的师幼互动其实是个双向的过程,孩子在不断积累知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提升,两者相互成就,共同生长,一起探秘教育生活的意义世界。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能够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师幼互动,需要每个幼教工作者重返教育现场,和孩子同时“在场”,在有力的互动中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之后,彼此引领,成就幼儿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让教育充满幸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