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误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当前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误区教师与家长的合
作存在哪些误区
不同社会类型的国家职能具有不同特点,同一社会类型国家职能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也不尽相同,即使就某一特定国家而言在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职能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在现代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却存在一定的误区,走出误区对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
政府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制度安排。
它在处理和解决公共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如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指出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政府,经济的、社会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 政府职能就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 。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政府职能也随着计划经济的确立而渐渐变成了全能型政府,将一切事物都揽为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
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毛泽东又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时期的政府职能又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我国政治上的动荡不安就是因为阶级斗争成了政府职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政治浪潮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到了极致,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历“文化大革命”重创的中国百废待兴。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政府及时转变了职能,中国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只有发展才是中国摆脱困境,追赶世界先
进水平的正确道路。
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在基本路线精神的指引下,政府突出了经济建设的职能,逐步形成了“经济型政府”的角色定位。
在改革开放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 .5 %下降到1989年的54 .5 %再到2003年的37 .1% ,而同时期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7 .7 % ,54 .8 %和45 .6 % 。
同一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交通、医疗、教育、通信条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
伴随着改革开放从局部单项向整体系统方向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形成了强调建构民主的政治体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导价值,标志着我国在整体上已经开始了历史转型过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由思想解放所催生的巨大的经济动能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贫穷落后僵化保守的现象,随着由物质欲求拉动的利益神经的进一步觉醒,更是唤起了长期被压抑而沉淀于内心深处的逐利本能,逐利意识在整个社会逐渐扩散,物化的观念不可避免地渗入到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政府职能又在进行着新的变化。
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促使政府变“经济建设型”政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即把政府职能从包揽一切转变为只提供核心公共产品,从行政管制变为公共服务,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按照市场化、民营化、自治化的原则来完成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即变“经济型、全能型、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的高效廉洁政府。
二、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是个老话题,从上到下已经喊了好多年,各个地区的改革措施也是不断,但是职能的转变却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效果总是不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进行转变政府职能时,
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常常陷入各种误区,以致政府职能难以转变或转变走形。
1、对“转变政府职能”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
就“政府职能”来讲,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实践过程中,对政府职能的界说还比较混乱。
最典型的一个现象是把有关国家机器的一切活动、行动、功能、职责等一股脑儿的都解释为政府职能。
但是在具体的划分上他们却是属于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
现代政府的职能应该划分为“政府的功能”与“政府的职责”两个层次。
政府的功能,是指政府依托国家权力,为履行其社会角色而对各种重要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控的活动。
如处理公平与效率、集中与分权、国家之间等重要的社会关系。
在这些领域和事务中,不存在涉及转变职能的问题。
政府职责是政府对社会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即政府职能中比较“实”的一部分。
比如,中央政府一般负责法制、财税、国防、外交、宏观调控、社会保障、情报与国家安全等等;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公安、文化、卫生、就业指导、市政、住房建设等方面。
在对这两者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在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更多的是调整政府职责。
其次,对于“转变”一词的理解和把握还需掌握一个更好的度。
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多是指在并不完全放弃政府原有职能的基础上调整政府具体职责之间的位次关系、权重大小的意思。
它是一种量上的变化而非质上的否定。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变计划经济时期全能型政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小政府。
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尚存在偏差,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理论研究还未达到成熟的程度。
近些年来,国内的学者虽然就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进行过报导和讨论,也有数以百计的文章发表。
但是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性较强,缺乏操作性。
如今的理论研究主要在于浅层次的研究,深层次的研究则较少。
2、对“服务型政府”的把握存在误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
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简便灵活的。
” 我国政府从计划经济下的全能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政府自身的需要。
“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全方位变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克服我国传统行政模式衍生的种种弊端的良方,它将构成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最终目标。
”
在强调“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政府的同时,也要避免这样的误解,即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马上完全地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或者认为政府的统治职能在当前已经让位于社会性因素。
事实上,对于我国来讲,政府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解决好人民的民生问题,所以政府开展经济工作与强化公共服务是不矛盾的。
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误解,是因为转变政府职能既可以指工作重心的转移,也在某些环节上有替代的含义。
而经常可以看到的所谓主张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说法则显得简单化了,有学者提出主张政府由“管制型”向“管理服务结合型”转变的提法较为严谨、科学。
注意这一点,也能够促使我们深化、细化对政府职能问题的认识,从而加快和做实相关工作。
3、对政府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
在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看来,政府最好什么也别做,只当个“守夜人”,晚上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出来打一打更,看一看门,报一报“平安无事”,就可以了。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他著名的《自由选择》一书中写到,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四个:保证国家安全、维护司法公正、弥补市场缺陷、保护那些“不能对自己负责”的社会成员。
维护国家安全和司法公正,这样的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做,因为除政府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组织和个人能承担起这些职责。
由此看来,政府在西方世界
中更多的是充当一种保障作用,具体到我国来讲,职能的转变使得政府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给自己的地位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各个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具体分工,中央、省、市、县、乡政府之间在职能配置方面如何分工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晰。
在正常情况下,不同层级的政府抓的“事”应有所不同,不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要有分工,而且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也要有明确的分工。
但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国政府在纵向间的职责划分很不明确,其基本特征是“职责同构”,也即在政府间关系上,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责和机构设置上高度统一一致。
通俗地讲,中国每一级政府都管理大体相同的事情,相应地在机构设置上表现为“上下对口,左右对齐”。
由于政府职能不明确,造成一些不该放的权流失了,该放的权却抓住不放,一些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却控制的很严。
三、针对转变政府职能存在误区的一些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误区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所以笔者认为对于这存在的误区,主要的改革措施就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加深理论研究的层次;给予政府部门以正确的定位。
“思想这种虚无缥缈无可捉摸的东西,在发展到一定的时候,竟然会动摇一个实体,这实在是世上最大的奇观” 思想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却具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转变政府职能迫切需要行政理论的支撑和指导。
多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发展很快,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相关的行政理论研究和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创新却相对滞后;新时期依法行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到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问题等,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积极探索。
学者应该重点讨论怎样转变的问题,逐步加强定量、实证等研究,着重论述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转变的具体途径,以使研究成果能对政府的决策和职能转变发挥更大的效用。
同时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楚的界定,有学者提出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应该注重强调的是“政府职责”这一词,对于“转变”的把握也要有一个很好的度。
在对理论研究深入的基础上,
要加强理论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将优秀的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
同时,要将人们头脑中传统封建文化和固有的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行清除,走出政府万能论的思想误区,给政府一个合理的定位,从而可以使政府职能的转变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