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第3章 陆地与海洋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粤教版初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1)若椭圆表示陆地外流区域海陆间大循环的水量收支状况,则箭头①和箭头②的含义分别是()
A. 箭头①是水汽输送,箭头②是径流和蒸发
B. 箭头①是陆地水蒸发,箭头②是地表径流
C. 箭头①是降水,箭头②是径流和蒸发
D. 箭头①是水汽输送,箭头②是径流输送
【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得,箭头①是降水,箭头②是径流和蒸发,此图所示的是陆地外流区域海陆间大循环的水量收支状况.
故选:C.
2.(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2.(2)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欧板块
B. 北美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非洲板块
【答案】A
【解析】(1)图中A是亚欧板块,该板块主要由亚洲和欧洲组成。
故选A。
【答案】B
【解析】(2)根据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判断,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处,会扩张;地中海位于板块碰撞处,会缩小;①山脉为阿尔卑斯山,②山脉为喜马拉雅山,两山脉受挤压,都将被抬升。
故选B。
3.(1)图中所示大洲不与北冰洋相临的是()
3.(2)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答案】D
【解析】(1)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由此可判定,不与北冰洋相临的是大洋洲。
故选D。
【答案】B
【解析】(2)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
故选B。
4.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地球上四分海洋,六分陆地
D. 东西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答案】A
【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A正确、C错误;任何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
面积大于陆地,B错误;东西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D错误。
故选A。
5.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之间,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答案】C
【解析】
6.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
A. 哥伦布
B. 麦哲伦
C. 加加林
D. 魏格纳
【答案】D
【解析】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魏格纳。
7.发生在海洋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的结果,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其中,渤海湾的赤潮尤为严重。
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
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下列有
关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 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 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答案】D
【解析】根据信息发生在海洋中的“赤潮”和湖泊内河中的“水华”都是由于水体的“富营
养化”导致的结果,故A叙述正确;
因磷能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则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之一,故B叙述正确;
在封闭的海湾中易发生赤潮是因水中植物的繁殖,使氧减少,水质变质,则封闭的海
湾无法更换水质,故C叙述正确;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如废水的排放,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
可引起赤潮,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8.(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8.(2)大陆漂移说提出的依据不包括大洋两岸()
8.(3)根据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可知,乙大洋的面积在()
A. 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答案】B
【解析】(1)读图可得,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该图所示的是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
故选B。
【答案】A
【解析】(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各大陆的气候类型和大陆漂移无关,故选项A与大陆漂移无关。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A
【解析】(3)读图可知,乙大洋是大西洋。
大西洋位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之间,板块间张裂拉伸,使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9.专家认为,海洋如果没了洋流,那么海洋将会死亡,海里的生物将不复存在。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因为洋流可以把深海里营养物质送到海面上来,给海洋里的生物提供养分,洋流可以带动海水流动,为海洋生物带来食物,而海洋生物又能活化海水,所以洋流很重要。
【解析】因为洋流可以把深海里营养物质送到海面上来,给海洋里的生物提供养分,洋流可以带动海水流动,为海洋生物带来食物,而海洋生物又能活化海水,所以洋流很重要。
10.(1)熄灯接力是从⑥大洋洲开始,经⑤________洲、④欧洲、③________洲、
②南美洲,最后到①________洲西海岸结束。
10.(2)图中,A是________洋,B是________洋,C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
10.(3)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运河;而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__运河。
10.(4)3月27日我国处于春季,这一天澳大利亚的悉尼正处于________季。
【答案】亚, 非, 北美
【解析】全球共有七大洲,依据位置,图中①为北美洲,②为南美洲,③为非洲,④为欧洲,⑤为亚洲,⑥为大洋洲,⑦为南极洲。
【答案】北冰, 大西
【解析】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依据位置,图中,A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C是太平洋,D是印度洋。
【答案】苏伊士, 巴拿马
【解析】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答案】秋
【解析】3月27日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天澳大利亚的悉尼正处于秋季。
11.(1)A是________板块,B是________ 板块,C是________板块,D是________板块,E是________板块,F是________板块。
11.(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11.(3)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平洋,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美洲, 南极洲
【解析】(1)A是太平洋板块,B是亚欧板块,C是非洲板块,D是印度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答案】(2)稳定, 活跃, 地震, 火山
【解析】(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地震、火山,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答案】(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解析】(3)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
12.(1)填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C:________板块;E:________板块。
12.(2)根据板块学说,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12.(3)环绕F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叫________火山地震带。
12.(4)①和②两处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处。
【答案】(1)印度洋, 亚欧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C是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在内的印度洋板块;E 是包括亚欧大陆在内的亚欧板块。
【答案】(2)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解析】(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
【答案】(3)环太平洋
【解析】(3)F为以太平洋为主的太平洋板块,环绕太平洋板块的火山地震带叫做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答案】(4)①
【解析】(4)①和②两处中,地壳比较稳定的是位于板块内部的①,②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3.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被称为半岛。
________(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被称为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14.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________(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陆地伸向海洋的部位叫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