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后为什么要把东吴交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策死后为什么要把东吴交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
儿子孙绍
本文导读:
一
首先,在孙策去世前,他已经有一个儿子了,此人就是“孙绍”。
不过,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绍的出生时间大约在公元199年。
与此相对应的是,孙绍的父亲孙策,则是公元200年5月遇刺身亡的。
由此,在孙策去世前,长子孙绍才1岁左右。
回到孙策临终前的历史背景下,彼时,虽然袁术败亡,但是,对于江东来说,依然面临着刘表、曹操等众多强敌。
而孙策一死,江东自然会陷入到混乱中。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让一个1岁左右的孙绍继承江东基业,显然不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体现。
二
同时,就孙权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权出生于公元182年,在孙策去世的公元200年,孙权已经18岁了,虽然年轻,但也是一个成年人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年龄占据优势,孙权的能力也得到了兄长孙策的肯定。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了这样一句话:“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在孙策看来,孙权带兵打仗不是很厉害,但是,在举贤任能上,孙权要强于自己。
三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同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不能重用,结果马谡真的丢了街亭一样。
孙策临终前的一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纵观孙权的一生,带兵打仗确实无法和曹操、司马懿、诸葛亮等人相提并论,比如在合肥之战中,孙权可谓屡战屡败,甚至成为张辽威震逍遥津的背景板。
不过,孙权在位期间,挖掘和重用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众多顶级人才,从而确保了东吴势力的壮大。
由此,孙权因为年龄上的优势,加上自己的能力得到孙策的赏识,所以后者将江东基业传位给了他,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四
最后,那么,问题来了,孙策将江东基业传给了孙权,孙权后来是怎么对待孙策及其后人的呢?对此,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
绍卒,子奉嗣。
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在曹丕和刘备称帝后,孙权也正式称帝。
不过,在成为皇帝后,孙权仅仅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至于孙策的长子孙绍,仅仅被封为吴候,连一个王爷的爵位都没有。
更为关键的是,孙权的后代孙皓在位时,有人传言孙绍的儿子孙奉应当即位,这促使孙皓诛杀了孙奉。
总的来说,孙权及其后人对待孙策的后人,显然是不够厚道的。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