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学习10以内的连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10以内的连加。

十以内的连加是指在十以内的数范围内,将“加号”(+)连接起来的一系列数学运算。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这个概念是非常基础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熟悉基本的加法运算,最终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建立良好的十以内加法基础,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十以内的连加呢?这里,我想提供几个实用技巧。

1.利用配对原理
利用配对原理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在十以内的连加中,这个方法也是同样适用的。

配对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各项分成对等的部分,在攻克各部分之后,把它们合并成整体。

在十以内的加法中,可以将其中的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将结果加上其余数字的和。

例如,对于“1+2+3+4+5”,可以将“1+5”、“2+4”配对后分别得到“6”和“6”,再将“3”加上,得到最终答案“15”。

2.利用加数归纳法
加数归纳法是指将某个需要求和的对象,逐个向前递进,将其一一相加。

这种方法适用于数量比较大的连加操作,它可以一步步缩小问题规模,使计算更容易。

例如,在解决“1+2+3+4+5+6+7+8+9+10”
时,可以先将其中的前两个数“1+2”相加,再将其和加上第三个数“3”,如此递归相加,直至所有数字相加结束。

3.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
交换律是指加法中两数相加的结果与交换两数后相加的结果相等;结合律是指将三个或多个数加起来,先计算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先计算任意三个数的和,得到的结果相等。

例如,在计算“8+6+3+5”的和时,可以先将“8+3”结合、即得“11”,将“6+5”结合、即得“11”,最终将两个“11”加起来得“22”。

当然,在教授学生十以内的连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解题思维过程、方法和技巧,切勿着重学习简单的计算规则,机械地运算,而忽视了数学思维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小学生应该通过多种练习方式,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法技巧,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形成对数学的理性认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十以内的连加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掌握它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十以内的加法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