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1《彩虹》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彩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激趣:(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

”)孩子们,猜猜看它是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

(板书:彩虹)(课件出示漂亮的彩虹)
3.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用词语、词组或句子描述彩虹。

4.学习“虹”字。

(1)指生领读。

(2)讲“虹”的字理,从虫从工。

用小故事帮助学生记忆。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

古文中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
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

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
5.过渡:多么漂亮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彩虹》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用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虹”这个字为什么左边是虫字旁,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谜语、故事的形式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出示听读要求:
(1)一边听一边圈画读不准的字。

(2)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你们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吗?和小组同学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都是平舌音;“座、浇、千”都是三拼音节。

)
(2)借助图片识记“裙”,认识偏旁“衤”。

要与“礻”区分开。

(3)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可以辨一辨识记,如,示字旁和衣字旁;也可以做动作识记,如,“提、洒、挑”等。

)
5.巩固识字:老师指学生读生字,学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正确。

6.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相机指导“兴”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xìnɡ。

“兴”还读xīnɡ,如,兴旺。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

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非常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偏旁表义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我”想怎么做,希望谁高兴呢?
2.学生自由交流。

(屏幕出示:“我”想________。

“我”希望________高兴。

)
3.小结:文中的“我”充满童真童趣,想为爸爸减轻负担,想帮妈妈变漂亮,想让哥哥更开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为精读做了铺垫。

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四、观察示范,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着、那、到”,重点指导这3个生字的书写。

(1)教师边范写边指导:
着:11画,半包围结构。

点和撇在竖中线的左右两侧,第五笔长横在横中线上,被包围部分是“目”。

那:6画,左右结构。

双耳旁写得自然有笔锋,横撇弯钩和竖的笔顺要强调,第一笔横折钩的折在竖中线上。

到:8画,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

第二笔撇折贴着横中线,“土”最后一笔横变提,立刀的竖钩高于左半部分。

重点指导“着”的第六笔是“丿”,被包围部分是“目”;“那”
的右部是悬针竖;“到”的左下部是“”。

(2)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投影学生的字进行评议。

学生仔细修改。

2.学生描红、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选择学生写得好的字,投影出示。

请该学生介绍一下他是怎
么写这个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中体会汉字的特点及书写规律,
使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培养了写字兴趣,提高了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和彩虹交上了朋友。


看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开火车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并选择一
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2.音乐开始,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播放幻灯片。

“浮云开合晚风轻,白鸟飞边落照明。

一曲彩虹横界断,南山雷雨北山晴。

”瞧,一场小雨过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朝着彩虹笑盈盈地走过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朗读词语并造句,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感情地描述,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第1自然段。

3.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一座美丽的桥”就是彩虹。

(2)学习量词:座。

“座”是平舌音,半包围结构,“广”字右下加个“坐”字。

①看图出示:一座美丽的桥。

指生读。

②你还知道“一座什么”?
(3)如果在你面前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桥,你最想上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桥哇!文中的“我”想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我”想怎么做的句子,
用“”画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句子。

画完后,自己轻声读一读。

画得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第2自然段。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2自然段并汇报。

(2)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3)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①引导学生依次读好短语:浇花用的水壶那把浇花用的水壶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②引导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

读出问的语气。

(4)理解“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的意思。

①想一想:每一部分写“我”在干什么?
②自己练读,圈画“我”的动作。

③同桌共同学习,一个读词语,一个读分句。

④反复朗读三个连续的动词,理解句子。

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几个连续的动作,体会动作的连续性、承接性。

⑤“我”真的提着那把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引导学生理解“如果”。

表明这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

(5)如果你是小女孩的爸爸,你高兴吗?为什么?指导学生用“高兴”说话。

(6)再次关注“提、洒、挑、浇”,这几个动词很有特点,都
是左右结构的。

这几个字都可以跟“水”组成词语:提水、洒水、挑水、浇水。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词语,指导识记生字和词语,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记忆。

5.学法回顾:刚才我们先带着问题读了第2自然段,接着按要求圈画。

画完后自己轻声读,然后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学习第3、4自然段。

比一比谁学得认真。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1)指生读第3自然段并汇报。

(2)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

引导学生依次读好短语:那面镜子梳头用的那面镜子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
引导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妈妈梳头用的那面镜子。

读出问的语气。

②理解“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陈述句对比: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③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妈妈,你高兴吗?为什么?
④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4)指生读第4自然段并汇报。

①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

(注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的断句,读好问句。

)
②学习词语“荡来荡去”。

A.指生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B.让学生做动作,想象画面,积累“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感受这类词语的形象。

并用这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③理解“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陈述句对比: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④如果你是小女孩的哥哥,你高兴吗?为什么?
⑤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课文第2~4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女孩想帮助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构段形式相同。

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3、4自然段。

以读促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诵读课文,练习仿写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仔细读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仿照其中
的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如果有这样一座桥在你面前时,你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3.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4.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好反问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因此,在学习完文章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仿写,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启发学生从小女孩身上懂得并学会体贴他人、关心他人的道理,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本课生字的书写动漫。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成、兴、高、千”这4个生字
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及书写要点。

3.教师边范写边指导。

结合“成、兴、高”的书写,指导学生写好不同的点。

成:6画,半包围结构。

第一笔横略短,第三笔横折钩位于左
下格,靠近交叉点处,第四笔斜钩从竖中线的左侧起笔,往右下格延伸,比左边的撇略长,最后一点在横的斜上方,不能高于斜钩。

兴:6画,上下结构。

注意“兴”的点分布要均匀,第一笔点
在左上格靠近横中线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比第一笔点要短小,
第三笔撇略长,在横中线收笔,第四笔长横位于横中线上,最后两笔分布在下半格的左右两侧,舒展平稳。

高:10画,上中下结构。

点在竖中线上,两个“口”要写得扁一些,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千:3画,独体字。

第一笔是短撇,横在横中线起笔,竖在竖中线上。

4.学生观察并书空。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写生字时体会汉字的特点及书写规律,使学生感受发现的喜悦。

这样不仅培养了写字兴趣,还提高了书写能力。

五、课文回顾,布置作业
1.积累:搜集“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做一做动作。

2.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给家人读课文,内化所学,升华对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课上,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1.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

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2.注重趣味性。

采用谜语、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汉字的学习注重字理识字,充分发挥汉字形旁表义的功能,使汉字的学习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