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6题;共26分)
1.下面文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快乐而沉静的春雨,缓缓飘落,洗去一冬的污秽,把珍藏心间的欢乐吐成遍地的新绿。
汇聚,终成那娟娟溪流,潺潺萦绕这方黝黑的大地。
你嬉戏于田间镐头,那湿润润的泥巴浸润了人们多情的心。
踩着这三月春雨,在迷蒙的春烟里,走过这千年的小径,只是这几度春秋,你润泽哺育的人啊今何在?几度轮回,直到岁月变得殷红,小径处,轻烟似梦,唯一帘细雨,情依旧。
A.huǐyǐng bǔyān
B.huìyíng bǔyān
C.huìyíng pǔyīn
D.huǐyǐng pǔyī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穆如的使命是什么,维护世间秩绪,捍卫牧云江山。
/如果有人认为我卖煎饼很丢人的话,我只能说他是个俗人。
/那种笑容,甜蜜优雅,仿佛春风拂过泸沽湖,秋雨浸润九寨沟。
B. 世称天堂在苏杭,一品四绝菊博士。
/工地穿时装,除尘降懆又漂亮!/文明言语,清除心灵的污秽。
(摘自广告牌)
C. 碧绿炒时蔬、迷你佛跳墙、雪蛤烩鱼翅/桂圆莲子汤、锦绣炒面线、椰汁西米露/八宝酥鸭、西湖牛肉羮(摘自婚宴菜单)
D. 在我们的心中,班主任是强大的存在,遇到任何困难,她总能波阑不惊。
/傍晚时分,小镇笼罩起金色的寂静,唯有从远处的林间传来几声归鸟婉转的低鸣。
(摘自学生作文)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希腊神话中,“墨提斯”是原始智慧女神,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它代表了最先进的技
术。
B. 比亚迪“云轨”技术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它跑在了世界的前列,向世界认识到了中国智造的强大。
C. 省级特色小镇信息港正着力打造包括智慧健康谷、人工智能谷、智慧交通谷等多个智慧创新,开启了小镇发展的3.0时代。
D. 近几年,我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中小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用科技的氛围和活动,科技教育硕果累累。
5.古诗文积累。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冬春时光交替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提到人要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6.名著阅读。
(1)自然有四季,人生亦有“四季”,阅读便是一场又一场穿越“四季”的心灵旅行。
读《朝花夕拾》,我们跟着作者鲁迅(填作品名)走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纯真烂漫的“春”,也走过中世态炎凉的孤冷哀凉的“冬”。
(2)一位同学阅读《朝花夕拾》后提供了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 》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
①A,B两段文字写的是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②分别说说作者对上述这两件事产生的不同感受。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2分)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救树
毕淑敏
①路旁那棵杨树,恹恹站着。
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
叶子耷拉着,夜风掠过,残缺的树冠发出声响,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息。
②它为何如此羸弱?
③疑问坠得我傍晚散步的鞋底涩了。
就算苗圃培育的先天有所不同,移栽街旁时,挑的植株也必大小相仿,怎么几年时间,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呢?
④有的时候,命运其实就是一种位置。
那树在一人多高的位置,横空翘出一道水平树杈,拳头粗细,孤零零地探着,竟是天造地设的一副单杠。
其下青砖铺路,任凭虎步龙腾。
过往行人,突然觑到这天然的运动场,便被诱惑,猛跑几步,蹭地一蹿,攀着树杈荡上去。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⑤青杨全身哆嗦着,久久无法在摇撼下平息。
叶片好似千百面残破的铜镲,交错扑打。
树干猛烈地痉孪,每一条根须都被摇离热土,水脉从底层崩断……
⑥我对先生说,不散步了。
守在这棵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⑦然而,无奈。
总是每晚守候,还有漫长的白天无法看顾。
终不能24小时连续为这树值班。
于是在家中把刀磨得寒光迸射。
先生问,不会在策划一件谋杀案吧?
⑧我答,你猜得不错。
⑨先生惊,目标何在?
⑩我说,长街畔那棵青杨。
⑪先生正色道,砍树犯法。
⑫我说,只是断掉那树的臂膀。
丢卒保车,让企图翻杠的人无所依托,青杨才有一线生机。
⑬先生建议,利斧比钢刀好。
⑭我说,朗朗乾坤,拎着一把阔斧街上行走,太招人耳目。
还是袖里藏刀来得简便。
⑮先生道,树杈高过头顶,你如何砍得到呢?
⑯我运刀成风,比画着说,助跑几步,凌空一跃,大功便告成。
⑰先生边躲闪边冷笑,你是谁?烧火的杨排风或是侠女十三妹吗?需带一张便携式折叠凳,择一个晦
暗的子夜,若天降大雾就更理想了。
你瞭望,我动手,手到擒来神鬼不知。
⑱于是夫妻磨刀霍霍,焦急地等待月黑风高的日子。
每逢路过孱弱青杨的时候,都对它轻声说,再坚持几天啊,就要为你刮骨疗毒了。
⑲谁知我突然病了,辗转医院。
数月后复出,迫近青杨时,几乎不敢偏头。
遗它在水深火热中煎熬,恐已近柴薪。
⑳想不到,青杨依旧屹立长街畔,竟比以前挺拔简秀多了,沁出蓬勃生气。
细细察看,那只肇祸的长臂,已被人用锯齐根断去,茬口森然。
青杨像因公致残的青年,早从伤痛中振作,尽管身影还有些仄斜,头颅已然高昂。
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
(1)选文前三段,突出了杨树怎样的特点?结合相关语句,说说①③两段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突出它的特点。
(2)为了“救树”,“我”和先生做了哪些努力?最终的结果怎样?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久不锻炼的硬躯,如冬瓜般浊重,摆了几摆,便夯砸下来,只留树影在苍茫夜空呻吟。
(4)文章结尾写道:“我和先生惊叹,好身手。
”联系全文,说说“我”和先生因为什么而惊叹。
(5)从“救树”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豪们的茶缘
①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饮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
②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鲁迅在《喝茶》中写道:“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但鲁迅最后还是回归他的本色,说:“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
”
③林语堂先生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
他常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他在《谈茶与友谊》中写到,茶有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境界里去。
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
林先生还说,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所以茶的享受还是与露的芬芳发生联系的。
④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
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
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
⑤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
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
”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
杨先生说,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⑥在这些大文豪笔下,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浮沉;他们的嬉笑怒骂,也在一杯清茶之中化作永恒。
这
种气味相投的缘分,为品茶增添了不少的文人雅趣。
(选自《时代发现》,有删改)
(1)根据上文,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认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这是一种“清福”,但是,很多时候,为了生存的需要,很多人是很难有这工夫的。
B. 林语堂先生不愧是茶中高手,把品茶与交友相关联,把对茶的享受与采茶的时间和环境相联系,茶成了纯洁的象征。
C. 老舍先生则把饮茶作为自己创作时的一种习惯,以茶为伴,文思泉涌,一杯好茶更令其“万物静观皆自得”。
D. 杨绛先生喜欢牛奶红茶,是因为它不但解渴,还能疗饥,所以,她是非常推崇英式奶茶的。
(2)在原文第④段末,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直到今天,北京的老舍茶馆仍闻名中外。
文人墨客到了北京,不去老舍茶馆坐坐,喝上一碗茶,简直就跟没来过北京一样。
”请你说说这段话能否删去。
(3)杨绛先生认为《红楼梦》中妙玉的喝茶论有什么内涵,请用原文句子来回答。
(4)所谓品茶如品人。
根据上文中鲁迅先生的“喝茶论”,结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谈谈你心中的鲁迅先生形象
三、古诗文阅读(共2题;共22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
【注】①末:粉末。
②愈:痊愈,愈合。
③旋:不久。
④如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
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
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
(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
(宋)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①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②缄:包藏。
③斗:北斗星。
④河:银河。
(1)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
诗句“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四、写作(共1题;共5分)
11.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1)随君直到夜郎西
(2)不知何处吹芦管
(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答案】(1)《父亲的病》
(2)①A.阿长买来绘图的《山海经》并送我。
B.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
②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
B.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二、现代文阅读
7.【答案】(1)羸弱、恹恹、缺乏生机的特点。
第①段中,“仿佛家境贫寒的失学少年,怯怯张望高大的同学”、“叶子耷拉着”“好似骨折病人忧郁无奈的叹”,运用拟人、比喻,以正描写突出它的特征。
第③段中,“它和它的伙伴,竟形同隔世了”,把它与旁边的树木对比。
从侧面衬托出它的特征。
(2)努力:①守在青杨下,劝人们不再用它练功。
②商议救树并磨刀霍霍,准备断掉那树的臂膀,刮骨疗毒。
结果:那青杨肇祸的长臂,被他人锯下;青杨比以前简拔清秀生机沁出。
(3)比喻,把行人久不锻炼的硬躯比作浊重的冬瓜。
以讽刺的笔调,描写行人愚蠢的举动;拟人,想象青杨受伤害的呻吟,突出了它的惨状。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青杨的同情,对伤害青杨之人的厌恶,也为下文写救树作铺垫。
(4)①惊叹砍树的人身手好,“我”和先生谋划许久的难事,被人很好地完成了。
②赞叹树的身手好,被锯断长臂的青杨,比以前更有生机。
(5)①要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②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热心人,愿意因不平事伸出援手。
③青杨的长臂被锯断后反而更显生机,告诉人们应勇于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伤痛。
④人有时候需要壮士断腕的男气,那会给我们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8.【答案】(1)D
(2)①不能删去。
这段话,强调了他的作品《茶馆》影响之大,从而体现了茶与老舍先生的缘分之深。
②可以删去。
虽然这段话写出老舍茶馆的闻名和受欢迎,来体现《茶馆》的影响力大,但过于具体,反而削弱了原本的表达意图,删去后,结构上更紧凑、简洁。
(3)“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
(4)此文中先生在《喝茶》的一番话,认为会喝好茶需要时间和练习,是纯粹属于清闲人的生活享受,这对于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而言,是不太可能的,他还是愿意喝喝粗茶。
从中可见先生为人的淳朴纯
粹,平易近人。
萧红笔下的鲁迅,客人来了热情送迎,可见其待人真诚。
对于自己做事严谨认真,连包书这样的事都做得一丝不苟。
生活中还爱笑爱开玩笑,可见其风趣幽默、平易近人。
三、古诗文阅读
9.【答案】(1)夜半/ 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C
(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②她的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是很痛,不久“伤口”就恢复了。
(4)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世上很多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所以要学会谨慎对待,认真思考,正确判断
10.【答案】(1)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声衬静。
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四、写作
11.【答案】【参考例文】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
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
一只蜜蜂把一壶蜜送给天神,天神非常高兴,答应送蜜蜂一个礼物,蜜蜂选择了一根能置人于死地的毒针,天神答应了蜜蜂的请求,但是条件是蜜蜂刺了人之后,生命也随之结束了。
蜜蜂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东西,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自己本不该失去的东西。
〕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和放弃,学会可以为了一棵树放弃整个森林,这也许便是另一种珍惜。
蜜蜂如果学会放弃自己本不该得到的东西,那么它将得到更多。
放弃是生活中时时要面对的清醒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渡过风风雨雨。
懂得放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就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明智的选择胜过盲目的执著,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布下的套子夹住了一只爪子,它毫无迟疑地咬断了那只脚,然后逃命。
放弃一只脚而保全一条性命,这是狐狸的哲学。
人生亦是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的利益而谋求整体的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
“鱼我所欲也,熊掌以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说的不也是这么一种道理吗?
“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有所得必有所失。
”也许,我们更多时候,执著于鱼,执著于有所为有所得,只看到选择放弃时的失落和痛苦,而忘记了如果我们不放弃鱼,就会面临更大的失去熊掌的痛苦。
放弃一段友谊固然会于心不忍,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旅程,我们又怎么能够保证每个人都长相厮守呢?固守一位朋友只会挡住我们人生旅程的视线,让我们错过一些更为美好的人生山水。
学会放弃,我们就有可能拥有更广阔的友谊天空。
放弃一段恋情也是困难的,尤其是放弃那种刻骨铭心的恋情,但是既然那段岁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个背影已渐行渐远,又何必要在一个地方像望夫石一样苦苦守望呢?不如冷静地收拾感情的背囊,该放便放,重新上路。
学会放弃,一切又会柳暗花明,或许另一枝更美的感情之花会在你旅程的路边对你摇曳。
选择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远见,选择放弃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断,选择放弃是充满智慧的胆识和勇气,选择放弃是一种泰然处之的宽容和大度。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唯一的导演,学会选择的人生才是彻悟的人生。
“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笑看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