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
1. (3分) (2020高三上·汕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有些像搏斗。
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
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
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
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
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
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
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 . 千方百计潜移默化顶礼膜拜窃窃私语
B . 处心积虑耳濡目染奉若神明窃窃私语
C . 千方百计耳濡目染顶礼膜拜窃窃私议
D . 处心积虑潜移默化奉若神明窃窃私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B . 你如果不听,他就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
C . 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D . 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们虽然已经凝固,但依然灿烂
B . 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
C . 虽然他们灿烂,但已经凝固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
2. (3分) (2016高三下·海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
《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
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 .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 . 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 . 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 . 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 . 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 . 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
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 . 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
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 . 《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 . 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3. (3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琴祭
梁晓声
①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
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②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賞,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③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④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
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
⑤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
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
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⑥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
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⑦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⑧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
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说法。
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⑨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
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⑩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
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11 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
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 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栩互生出嫉恨来。
他们不知不觉就入了别人的“阴谋”。
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
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13 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
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鸣呼。
14 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
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
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
有同情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
最后,他疯了。
16 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
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
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 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B . (8)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C . (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D . 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2)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
(3)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4. (3分) (2018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民宿”作为一个“舶来词”于2014年7月开始,拥有相关搜索热度。
在政治、经济、资本环境良好的大背景下,客栈民宿市场日益火爆,及至2016年8月,“民宿”的搜索指数超过了“酒店”。
因为“民宿”具有由“主人文化”带来的当地特色化体验,住宿空间高度个性化、体量小而美的特点,如今越来越多人旅行时选择“民宿”——这种非标准化住宿形式。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民宿的发展迎合了当下“自由行”的热潮。
从提供民宿的企业来说,民宿相较于标准化住宿,更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不同的地缘环境,不同的装饰
风格,不同的风俗习惯,都能天然地打包、呈现出受到“自由行”游客欢迎的产品形态。
特色化住宿迎合了出行用户的关注点多样化的特点,“特色”逐渐成为影响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正如民宿预订OTA大鱼自助游的宣传语“为一张床,赴一座城”,昔日的小众市场快速扩张。
与此同时,我国在线旅游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在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格局稳定的情况下,民宿的流量入口价值逐渐显现,为在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万亿级周边游市场中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表一:用户预订民宿关注点分布
关注事项关注比例
价格便宜64.4%
居住体验特别51.2%
装修/建筑风格多样47.9%
房间洗衣做饭功能设施齐全37.4%
和陌生人社交17.1%
入住灵活15.6%表二:2015年中国客栈民宿分布(家)
(摘编自《2016-2017中国客栈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二:
由于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时间较短,尚存诸多问题。
首先,民宿经营涉及旅游、安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由于缺乏主管部门,需要地方多头管理,难免出现责任推诿、监管不力的情况。
再者,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针对民宿从业的具体法律法规,不能对整个行业的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是民宿产品。
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个性化、特色化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二是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民宿经营者多是乡村农民各自为政,自我发展,财力上不足以完善娱乐、购物、交通、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眼界上不足以做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规划与布局。
最后,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建设与经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多数经营者只看到了经济利益,环保、绿色等理念被弃之不顾。
二是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多直逼环境承载能力。
乡村民宿吸引的游客数量与日俱增,部分地区超过环境承载量,这将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不可修复的危害。
(摘编自王璐《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材料三:
台湾南投县民宿观光协会总干事、民宿主人陈巨凯认为,有些地方对民宿的认识存在很大问题。
“台湾平均1家民宿只有4个房间。
我到浙江莫干山随便住一些民宿,发现每家都超过20个房间。
到天津看一些民宿,有的超过70个房间。
”他说,民宿的界定应该是小而美的,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和精致的体验,而不应该追求酒店化经营。
民宿一定要有特色,这可以来自建筑风格,也可以来自“主人风格”。
如果建筑缺乏特色,则“主人风格”可以弥补,例如设定专门化的有意思的主题体验。
民宿的重点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应该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服务,让客人回忆、回味、回头。
(摘编自《海南日报“民宿要小而美令人感动回味”》)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民宿”一词是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有搜索热度,但仅两年时间,旅游者对它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酒店”。
B . 民宿这种非标准化住宿形式,相较于酒店,在当下崇尚“自由行”的旅游环境里,更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C . 价格比较低廉,是“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当下民宿市场特别火爆的重要原因。
D . “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并不考虑入住是否灵活、生活设施是否完备,他们更关注的是特别的居住体验。
(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2015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旅游景点客栈民宿的兴旺程度,基本上与景点的知名度、旅游文化的丰富度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B . 一些旅游景点若要改变民宿数量偏低的现状,就必须完善非标准化住宿形式,并提高用户对诸如“入住灵活”的关注度。
C . “为一张床,赴一座城”的宣传语反映当下人们出游更看重当地文化体验,这也为在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新的切入点。
D . 从台湾与大陆民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大陆民宿存在认识上的问题,都过分追求酒店化,建筑风格和主题体验都缺乏特色。
(3)为什么当下中国会出现“民宿”市场日益火爆这一现象?怎样才能让“民宿”热可持续而健康地发展?请概括回答。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5. (4分) (2017高二上·应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O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
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 .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 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 .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 . 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 . 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 .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
②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 (2分) (2019高一下·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 ,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释】①望夷宫:秦国宫名。
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
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 . 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 . “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 . 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项是()
A . 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陶渊明《桃花源诗》)
B . 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
(韩愈《桃源图》)
C .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茏开五云。
(刘禹锡《桃源行》)
D .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王安石《桃源行》)
(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
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17·珠海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
________,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下面是陈友春为自己的妻子70岁生日宴会写给好友张山的请柬,请指出并修改其中三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
张山先生:
公元2018年11月18日是太太70岁生日。
兹定于当日中午在本市中山大酒店略备薄酒,敬请惠顾。
陈友春敬上
2018年11月1日
9. (1分) (2018高二上·杭州期中) 下图是第19届亚洲运动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
10. (1分) (2020高一下·东城期末) 苦读经典,最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谓苦尽甘来。
苦与乐既是相对的,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请以“谈苦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