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例谈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例谈历史资料分析题的解法
资料分析题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一种题型,是最能考察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一种题
型,也是历史学科试题中最难的一种题型。
它着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
达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可否答好资料分析题,是可否获得历史学科和文科综合考试好成
绩的要点。
但学生却广泛以为这类题型很难,究其原由,除了受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
知识掌握不坚固等要素影响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缺乏审题和解题的方法技巧,平常又
缺乏应有的练习。
为此,本文以例题的形式说说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一、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从这些年教课的实践与反应来看,我以为要做好历史资料分析题可用四步法:审、读、
联、答。
1.审——审题。
先审题后读资料。
许多学生却先读资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
有很大的限制性:如碰到难懂的古文和译文资料,易产生害怕心理,影响答题;在不认识
答题要乞降方向的状况下阅读资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
因此,先读题目设问,给资
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资料更利于答题。
审题包含审该题中有
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详细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有清楚了这
些问题,带着问题去读资料,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
2.读——读资料。
一般状况下资料要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寻中心内容;第二遍细读,
理解资料的看法,获得有效信息;第三遍要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资料与有关知识的
联系,掌握命题的考察方向。
此外要注意资料的首尾两端,这是命题者对资料的出处和内容
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含资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
这些说明性文字给我们以
某种示意,可能隐蔽着解题的有效信息,有必定的启迪性。
3.联——联系。
就是将资料与课真有关知识“挂钩”,成立起对应关系,判断资料所反应
出的历史期间、历史事件,回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阐述的,据此成立答题的大方向。
课本
是帮助理解资料、解答问题的重要依照,有助于更透辟、更正确地理解资料的内容和基本看法。
为此要对课本的章节内容熟习,只有这样才能把资料与课真有关知识正确对应。
4.答——答题。
答题前先写出简单的纲要或打腹稿,做到成竹在胸。
答题时要注意答题
规范和答案简短。
高考对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较高,要要言不烦、条理清楚、逻辑谨慎,问
什么答什么,不用睁开。
用语要规范,正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更不可以用大
白话。
也要注意分值,依照分值答题。
每个设问都有必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细回答;分
值小,则要简答。
并且可从分值看出大体要用几点作答。
二、举例说明
(2009 年高考文综山东卷) 27. (25 分)书本承载文化,流传知识,是人类的精神粮食
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究。
——《三字经》( 1)资料波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4 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
挥了如何的踊跃作用?( 4 分)
【分析】第一问难度为易,考察考生直接提炼资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二问难度为中,
考察考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向剖析问题的能力,波及历史学科的高级思想能力。
1. 审:明
确该问的求答项为主要思想、踊跃作用。
2. 读:提取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儒家主要思想可
以主要从资料“道德、仁义、中庸、修齐平治、孝、礼”等要点词中领悟归纳。
3. 联:联
系教材中有关春秋战国期间儒家思想形成的内容。
4. 答:能够从“对思想文化”、“对政
治”、“对经济”的角度作答,也能够从“思想意义(内容上)”、“实践意义”或许其
他的思路作答,只需不跑题即可。
【参照答案】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踊跃作用:传承了儒家
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益于社会稳固和国家
一致。
资料二 假如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选 1543 年,那年依据实
验方法而确定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生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构造》,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转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应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6 分)
【分析】此题难度为中,考察学生依据历史阶段特点剖析问题的能力。
1. 审:明确设
问为“新变化” 。
2. 读:注意资料所给的有效信息是: “中世纪科学终结是 1543 年” 、“那年依据实验方法而确定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生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构造》,
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转之道路》”。
3. 联:联系教材中文艺中兴有关知识。
4. 答:
注意到题千中的时间“ 1543 年”为西方的文艺中兴期间,“思想领域”的答案应环绕人文
主义解答,“科学领域”的解答应试虑当时的近代自然科学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关系。
此题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搞清楚历史阶段特点。
【参照答案】思想领域的变化:打破封建神学约束,关注人的价值,重申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资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 1896 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
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同样《西学与清朝文化》
( 3)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流传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踊跃影
响。
( 4 分)“中卷”诸书的翻译第一版反应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2 分)
【分析】此题难度为易,固然也是考察学生依据历史阶段特点剖析问题的能力,但涉
及的历史阶段特点属于大多数教师讲堂教课中能够认识到的问题。
1. 审:明确求答项为 “积
极影响”、“新发展”。
2. 读:有效信息是表格中所列“上卷”诸书、“中卷”诸书,明
确“上卷”诸书是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中卷”诸书是西方制度和人文社会科学。
3. 联:
由资猜中 “梁启超”、 “1896 ”年可联系教材中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知识。
4. 答:注意“积
极影响”要从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考虑,“新发展”要从“西学东渐”发展的层次性考虑。
【参照答案】踊跃影响:促使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流传,推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流传的要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中卷:“西政”诸书
下卷:杂类之书
( 4)对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以为前者重要,有人以为后者重要,联合史实说说你的看法。
( 5 分)
【分析】此题难度为中,是开放性命题,要点要注意搞清楚“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
注意史论联合,看法明确。
【参照答案】①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世产力,推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建有益条件。
②人文知识重要:促使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感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使科技发展。
③二者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使社会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需同学们战胜恐惧心理,熟习课本,认识时政,增强历史资料分析题的训练,必定会获得打破,赢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