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ak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D)。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2.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湖北织布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
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
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
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
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A )。
A.《劝学篇》
B.《醒世恒言》
C.《盛世危言》
D.《天演论》
5.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C)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C.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E.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6.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B)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7.近代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条约是( B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的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勘分两北界约记》
B.《改订伊犁条约》
C.《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9.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10.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军事技术的落后
C.西方列强的强大
D.经济力量的薄弱
11.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兴国土地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2.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13.造成太平天国与古代农民起义有新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D)。
A.领导阶级不同
B.组成成分不同
C.指挥思想不同
D.所处时代不同
14.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C)。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15.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郑观应
16.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依靠与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犯了( D )错误.
A.左倾盲动C.左倾冒险主义C.左倾教条主义D.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17.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A.四川懋功
B.陕北吴起镇
C.四川甘孜
D.甘肃会宁
18.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
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19.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B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向俄国学习
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D.《中俄声明》签订
20.大革命开始时的革命根据地在何处?B
A.湖南
B.广东
C.广西
D.江西
21.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比较真的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A)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22.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到(C)
A、100多万人
B、150多万人
C、200多万人
D、300多万人
23.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C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4.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报刊有B
①《中外纪闻》②《游学译编》③《国闻报》④《国民报》⑤《苏报》⑥《民报》⑦《新民丛报》⑧《万国公报》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④⑤⑥
C、②④
D、①③⑦⑧
25.“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提出于
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26.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D.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答案B
27.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八大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B
28.第三条道路的实质是
A.旧民主主义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D.法西斯主义
答案A
29.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
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
答案B
30.下列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B.自成立起就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抗战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
D.1948年后开始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答案D
3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D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32.1945年7月,同盟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是(D)。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德黑兰会议
D.波茨坦会议
33.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B )
A.发动全面侵化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34.蒋介石要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是在
A.国民党六届一中B.国民党六届二中C.国民党六届三中D.国民党六届四中答案B
35.下列诗句,描写了抗美援朝的是()
A.“钟山风雨起苍黄”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金沙水拍云崖暖”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答案D
3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B)。
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37.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38.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C)是从1960年开始用了3年时间基本建成的。
A.辽河油田
B.胜利油田
C.大庆油田
D.克拉玛依油田
39.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是(C)。
A.社会主义强国
B.“全面小康”
C.“四个现代化”
D.“中等发达国家”
40.1961年,党中央作出了以研制“两弹”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我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在6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两弹”是指(A)。
A.原子弹、导弹
B.原子弹、氢弹
C.导弹、氢弹
D.原子弹、地球卫星
41.下列各项不属于“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B]
A.对任何和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B.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税率增收关税
C.在各国“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D.各国今后不再扩大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42.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B)
A“三步走”战略部署
B《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
【答案】
43.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A)
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巨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条件
4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A)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45.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B)
A.中共“三大”召开后
B.国民党“一大”召开后
C.黄埔军校成立后
D.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
46.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答案】C
47.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答案C)
A.“三讲”教育的要求
B.“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48.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是(答案C)
A.《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49.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C)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0.1947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正式提出的行动口号是()
【答案】D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和平、民主、团结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5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C)
A.民族资产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D.地方实力派
52.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C
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5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B)A.从重工业方面开始的B.从金融业方面开始的C.从商业方面开始的D.从农业方面开始的
54.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B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55.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C)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56.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C)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
二、多项选择题
57.鸦片战争前,中国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
下列对中国当时经济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E)。
A.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
B.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已腐败不堪。
C.军事上,国防空虚,军备废弛。
D.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人们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反抗意识。
E.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58.与太平军作战的外国军队包括(AD)。
A.“常胜军”
B.“骑士团”
C.“十字军”
D.“常捷军”
59.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ABCD)。
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C.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60.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有(ABCD)。
A.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B.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C.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6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特征是(AB)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C、军事上的软弱性;
D、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6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它们是( BC )
A工农联盟B无产阶级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D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6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包括( ACD )
A国共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B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C处于一个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中D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6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包括( AB )
A工人、农民
B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
65.开展土地革命的目的和意义(ABCD)
A消灭封建地主的私有制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D使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
66.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A.分到了田地
B.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C.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
D.摆脱了政治压迫
答案ACD
6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若干重要转变,即(ABC)0)。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B.从固守成规到各方面的改革
C.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D.从“两个凡是”到否定一些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6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有(.ABC)。
A.中国
B.印度
C.缅甸
D.美国
69.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ABC)。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D.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70.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有(ABCD)A.改革官制、整顿吏治B.改革兵制,训练新军C.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D.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解析: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一是改革管制,整顿官吏。
二是改
革兵制,训练新军。
三是改革学制,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停止进行各级科举考试。
四日,又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
在中国沿用千余年的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提倡新学。
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71.1956至1957年上半年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事件有(ABC)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发表
D.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解析:(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2)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本题C选项被《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包含。
7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除了生产发展,还有(ABCD)。
A.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7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利用B.限制C.改造D.教育
答案ABC
74.戌六君子包括()
A.谭嗣同
B.梁启超
C.林旭
D.康广仁
【答案】ACD
75.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创建的企业有(ABC)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沈阳机床厂
C.北京电子管厂D.沈阳飞机制造厂
76.下列哪些陈述能体现2009年国庆举行盛大阅兵的必要性()
A.通过大阅兵,鼓舞全国人民、人民军队士气,让全国人民以更大的责任感、更强的积极性、更高的热情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B.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展示实力威慑敌对实力。
C.适当适时大阅兵是对人民军队贡献的重要肯定。
D.通过“大阅兵”极小的代价,鼓舞人心、保障稳定、争取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77.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和洋枪队的联合绞杀。
(√)
78.晚清时期,英国、俄国、日本都曾割占过中国的领土。
(√)
79.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ⅹ)
80.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
(√)
8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8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83.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
84.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
85.在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主要进行游击战,没有进行过运动战。
×
86.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
87.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
88.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晋绥干部会议。
×
89.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是《训政纲领》。
√
9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要概括。
(√)
91.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
92.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解析:《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
篇务通,以开风气。
”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
全书贯穿“中体西用”精神,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之“阙”,“起”清廷统治之“疾”。
张之洞倡导的“新旧兼学”中的“新学”亦包括
“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西学”=“西艺”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等涉及政体的部分讳莫如深。
一言以蔽之,张之洞的公式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93.1899年11月,强租广州湾,把云南、两广划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B)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日本
解析: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流球,侵犯台湾。
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
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岛,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
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省租与他国,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强租威海卫。
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国让予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188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
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94.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95.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违背经济规律,破坏了经济平衡。
(√)
96.大跃进、人民公社造成中国国民经济1959到1961年三年严重困难。
(√)
97.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的影响。
(ⅹ)
98.“乒乓外交”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
99.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
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
100.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