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中物流企业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金融中物流企业的作用
罗毅张宗成 2009-5-26 10:01:12 中国仓储物流网
作为供应链中连接众多中小企业的枢纽,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筛选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所有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都存在着筛选成本过大的问题,从而导致银行的风险识别成本较高,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动机不强。

而物流企业作为中介则经常要与这些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打交道,哪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等等通过物流企业对于中小企业主要购货渠道、货物数量、生产情况、产品数量、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及销售情况、支付货款的方式等监控,可以方便地获得客户企业的历史信息和实时信息。

这些都是银行贷款前分析的重要内容,对银行的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物流企业专业化的行业分析,还会提高银行的贷前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物流企业的这一筛选机制,银行贷前的筛选成本大大降低了,由此银行信贷动机就会加强,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随之提高,并且由于银行与这类企业的信息结构的改善,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质押物的评估和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往往需要提供存货、应收账款、仓单等进行质押,但由于这些质押物因为流动性大、单位价值低等等原因导致质押物的确认和评估成本较高,管理难度较大,使得一般的金融机构往往望而却步,从而增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而作为供应链上中间环节的物流企业则掌握着大量行业的交易信息,如该项货物每天的到货数量、库存数量、销售数量等等,因而掌握了比银行更充分更清晰的宏观及微观经济信息,更加容易对不
同情况的质押物进行区别管理,提供给银行等贷款机构质押物价值的历史资料分析,定期的质押物价值报告等等,帮助银行和客户确定质押物的估价、抵押成数、抵押金额、贷款期限和变现等级等内容,缓解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物流企业还可利用其网络优势和信息优势,接受银行委托对质押物进行监管,把质押物的管理与中小企业供应链整合起来,降低了银行贷后管理成本,帮助银行控制了风险。

信用增级
除了信息筛选和质押物评估与管理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帮助构筑平台,对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

所谓信用增级就是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发挥的天然信息优势,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对中小企业信用级别的提升。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模式。

物流企业参与的助贷机构。

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网络优势联合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助贷机构,金融机构根据参与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等情况赋予其一定的信贷额度,而助贷机构则可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这些助贷机构直接同需要质押贷款的中小企业接触、沟通和谈判,签订质押借款合同和仓储管理服务协议,即向中小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的同时,为企业寄存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服务和监管服务,从而将管理贷款和质押物仓储两项任务整合操作。

这样,贷款企业与银行之间省去了银行的确认、协调和处理等许多环节,在保证金融机构信贷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质押贷款业务运作效率。

直接担保。

由于物流企业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其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和还贷能力,因此物流企业可以直接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间接地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扶持中小企业的壮大,自身通过为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提升其竞争力,增加收入来源。

成立互保组织。

由于大型物流企业连接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单个中小企业尽管资产规模不大,但如果物流企业把其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都组织起来进行联保或互助担保,即互保组织内的全部或部分中小企业为其中某一个提供担保,则可以大大提升组织内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信用,由于组织内企业相互之间的信誉压力、业务往来关系、相互帮助的需要等因素的作用,在贷款时得到组织内其他企业担保帮助的企业在贷款后违约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具体的做法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若干企业联合向物流企业担保,再由物流企业向金融机构担保,也可以是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直接向金融机构担保,还可以组织动员信用较高的企业为暂时规模较小、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担保等等。

促进我国物流融资发展的建议要提高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物流融资业务的积极性,发挥物流企业在物流融资中的筛选机制、信用增级等作用,必须对我国物流融资相关的制度环境进行完善,保证物流企业在其中的利益,从而促进我国物流融资的发展。

在法制环境上,2007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物权法》对担保、质押物权作了相关规定, 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为物流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也为物流企业在信用增级过程中有关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但仍然有很多的更细一步的法律制度和相关基础设施需要尽快完善,比如与物流金融业务有关的详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法律规章制度亟待完善;公开、高效、统一的登记制度和电子化、网络化的物权公示系统需要建立和完善;违约后的处理机制需要进一步梳理,节约实现债权的成本,使债权人和担保人能够准确地预见执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以及处分担保品所收回的金额,比如明确确立优先权规则,建立专门的诉讼协调机构,扩大简易程序和非诉执行程序的适用范围,建立处理担保品的信息网络和专门市场,规范企业违约后担保品的处理流程和操作程序,从而有效降低业务的违约损失率。

在行业环境上,银行、物流企业和借款企业需要紧密合作,针对不同的物流融资业务模式制定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和细则;对参与物流融资业务的物流企业实行企业资质认定制度,以确保物流融资业务的监管水平;建立银行、物流企业和客户联网的信息网络,建立
与物流融资业务相关的数据库,收集担保品、融资企业和相关行业的信息,并加大各大银行间的信息共享。

在业务基本要素方面,应放宽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限制,扩大融资主体,以增加资金来源,加快综合经营推进步伐,使物流企业能深入开展物流融资业务,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在物流融资上的独特优势,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各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还应积累和共享相关经验,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努力扩大担保品种范围,加大对于担保品种的选择、担保品价值评估和风险量度等方面的研究实践,以改变现阶段凭经验确定利率、质押率、贷款期限和平仓率等重要指标的方法,银行还应逐渐地引入西方的信用评级技术,从供应链整体和担保品所涉及的贸易关系方面考虑对物流融资业务进行动态风险控制。

在业务发展方式上,各融资主体应通过对借款企业具体状况和需求的细致分析,贴身订做适合借款企业的担保方式和监控方式,并要对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和存货质押融资进行有机衔接,以提供给客户越来越集成化的优质服务,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先进的预警技术,建立规避和分散物流融资风险的机制,提升物流融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