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学设计
单位:
作者:
瓜,它是染色体发生整倍性变化变异来的,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它与普通西瓜有什么不同?它不但外表诱人,吃起来很甜,口感非常好,想吃了吧?你知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想不想知道?要想知道无籽西瓜是怎么培育的,我们先要弄清染色体整倍性变异的单位染色体组。
目标1测评:
回答问题,学生互评。
环节三:总结染色体组的特点,归纳染色体组的定义
什么是染色体组呢?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
这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4对8条,请你画出它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并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染色体组的定义只说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行不行?是哪里面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果蝇的卵细胞)果蝇精子中的染色体和卵细胞的有没有区别?所以应该是果蝇配子中的一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在前面的练习中我们知道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组?(2个)准确的说像果蝇这样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这样10
min
展示任务要
求,检测、
评价任务完
成情况。
按要求完
成指定任
务。
通过视频介绍让
学生认识到一个染色
体组携带着生物生
长、发育、遗传和变
异全部的遗传信息,
为后续概念的归纳打
下基础。
倍体和单倍体,那么整倍性变异的增加和减半
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一株小西瓜苗,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在瓜田里愉快地享受阳光雨露,细胞在分裂,你在慢慢长大,突然,寒流来了,气温骤降,低温导致你的细胞中纺锤体没法形成了,你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有点抽象是吧,我们来复习一下有丝分裂的过程,看看能不能给你带来点启示
现在根据这段演示,完成导学案右上角的表格。
目标三测评: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检测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环节五:能应用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原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现在,你知道怎样让葡萄变大了吗?有追求吃的品质的同学会说了,果实大了,种子也大了啊,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它和无籽西瓜一样又大又甜还无子?
你吃的香蕉有种子吗?他是几倍体?三倍体为什么没种子?想想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要联会,三倍体就意味着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就有三条一样的染色体,那联会怎么办、就会紊乱,也就无法生成正常的配子?那自然就没种子了,现在你知道怎样得到无籽葡萄了吗10
min
10
min
视频介绍植
物细胞有丝
分裂的过程
展示任务要
求,检测、
评价任务完
成情况。
展示任务要
求,检测、
运用已有
知识储备
和视频介
绍的相关
知识,完
成指定任
务
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
信息准确说出单倍
体、多倍体的特点、
成因以及获取方法。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
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
力。
无籽西瓜也是这么来的。
好了,多倍体因为天生出色,所以倍受青睐,受到人们的追捧,那弱小的单倍体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是,他有他的优点,那就是单纯、专注,比如一个杂合子Aa,含有两种基因,而由其配子发育的单倍体,只含有其中的一个,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恰当的位置上,再适时的帮他一把,他也可以大放光彩。
请同学们设计一种新的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矮杆抗病纯种小麦。
目标四测评:
①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检测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②学生交流互评,互相督促,纠正,落实相关知识。
评价任务完
成情况。
积极思
考,回答
问题
完成指定
的任务设置情境,利用这节
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产、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环节六:巩固并检测
请大家对着《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检测一下,
你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了没有,没掌握好的地方好好巩固一下。
下面来做个小练习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5
min
提出复习要
求,并当堂
检测
自我检
查,完成
当堂检测
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
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min
掌握本节通过周周的精彩表
板书设计:
做好
习能力安排的,每个小组均有学优生和学困生,可以有效完成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式学习。
3、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提炼信息、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可以完成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
【效果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
1、知识能力目标1的评测效果分析
(1)学生绘图完成情况优秀率98%,说明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的掌握情况良好(2)相关思考题(1)-(3)归纳表达清晰,表明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关键信息。
(3)思考题(4)染色体组定义的归纳不完整,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后,学生的总结清晰、完整。
2、知识能力目标2的评测效果分析
(1)学生思考题完成情况优秀率98%,说明学生对有丝分裂纺锤丝的作用、减数分裂的掌握情况良好
(2)学生能够正确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得出关键信息,相关思考题归纳表达清晰,说明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很好。
3、知识能力目标3的评测效果分析
(1)80%学生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进行有效的交流评价,表明学生对单倍体、多倍体的获取方法、原理的掌握情况良好。
(2)小组分工合作育种方案书写准确,表达清晰,说明学生提炼信息,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较好。
4、课堂练习评测效果分析
(1)图甲的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条染色体
(2)由图乙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能是倍体
(3)使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
被提问三位同学分别处于班级的上游、中游、下游,他们都能准确说出答案,说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学习效果好。
【教材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二是:单倍体、多倍体的特点、成因、形成方法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和育种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但课本中本节内容较为枯燥艰涩,尤其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课本介绍并不清楚,关键概念和育种原理一略而过,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研究相关资料,将知识优化组合,帮学生理清概念,让他们在充分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能灵活应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能力目标:
(1)完成设置练习、观看视频,概括总结出染色体组的定义
(2)观看视频,说出单倍体、多倍体的特点、成因、形成方法
(3)观察常规育种方案-杂交育种的缺点,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构建快速培育矮杆抗病纯种小麦的新方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会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2)体会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评测练习】—《染色体数目变异》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
目标1:完成设置练习、观看视频,概括总结出染色体组的定义
目标2:观看视频,说出单倍体、多倍体的特点、成因、形成方法
目标3:观察常规育种方案-杂交育种的缺点,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构建快速培育矮杆抗病纯种小麦的新方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测练习
1、目标1的评测练习:
(1)根据练习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的掌握情况
(2)通过思考题,检测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目标2的评测练习:
(1)根据表格中“形成”的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对有丝分裂纺锤丝的作用、减数分裂的掌握情况
(2)通过表格中“特点”、“获取方法”中思考题,检测学生观察分析获取知识的能
力。
3、目标3的评测练习:
(1)尝试构建新的育种方案,检测学生对单倍体、多倍体的获取方法、原理的掌握情况。
(2)尝试构建新的育种方案,检测学生提炼信息,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认为是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有的染色体 B.体细胞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C.四倍体植物的一半染色体 D.单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有染色体
2.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
①一定是二倍体②一定是多倍体③二倍体或多倍体④一定是杂合体⑤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纯合体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④
3.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一F2一选不分离者一纯合体
B.种植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体
C.种植一花药离体培养一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一花药离体培养一纯合体
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制着丝点分裂 B.抑制染色体复制
C.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低温起作用的时期是分裂的后期
5.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6.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细胞减数分裂时,可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共有12对,据此现象可谁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多倍体
7.
(1)图甲的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条染色体
(2)由图乙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能是倍体
(3)使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
【课后反思】—《染色体数目变异》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依据建构主义思想,我采用了任务式教学。
针对三个学习目标,安排三个学习活动,将
学习
任务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对于学生有能力自己获取的知识,给予指导,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放手让学生完成,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最终的测评结果看,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交流协作的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发现问题,理清思路,从而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主线清晰,将本节的知识主次分明的进行了优化组合,使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内容。
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哪两种变异类型?两种变异在生产中有啥应用?”这三个个问题的驱动下,提供资料,大胆猜测,理清思路,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整个课堂学生一直目标清晰的逐个完成学习任务,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关系。
2、教学环节清晰,目标落实到位。
针对学习目标,设置的相应学习任务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设计的问题针对性强,可以目标明确的引领学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能在每个学习活动之后及时进行测评,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3、恰当的运用科学小故事渗透情感教育,并将生产实践贯穿于整节课,使整节课水乳交融,血肉丰满。
从周周的传奇人生到无籽葡萄、矮杆抗病纯种小麦的培育,使枯燥的概念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
4、适当运用微视频,比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介绍,让学生直观生动的了解相关知识,轻松掌握这个知识点,达成学习目标。
再比如染色体组的定义,通过一小段视频的总结梳理,更好地帮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
回顾这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层次分明,任务设置准确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组织课堂上,注重实用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最明显的就是因为时间的制约,教师在讲染色体个别增减时没有把减数分裂的知识做
一个充分的拓展,如果够时间的话,教师可让学生到黑板画一下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正常的变化(包括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到两极)。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理解21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另外,染色体组的概念可以加深一些,也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来拓展。
通过这次优课的准备,我觉得无论在课堂组织和课程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所学,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课标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
1.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染色体数目变异
2.课程标准解读
关于本节内容,课标并没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但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在巩固了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所做的延伸,又为本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及第七章中的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拓展、深化,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这些都应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展示。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突出两点:一是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归纳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定义、特点。
二是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