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故事9则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意故事9则_模板
禅意故事9则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
二
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
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
佛不语。
经数载,沧桑巨变。
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三
一青年向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依你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一脸茫然。
“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是几碗饭;在饼家眼里是烧饼;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
米还是那米。
同样,你还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决于你怎么看看待自己。
”
青年豁然开朗。
四
少年问智者:“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智者笑答:“有四种境界,你可体会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别人’,此是‘无我’;再之,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是‘慈悲’;而后,要‘把别人当成别人’,此是‘智慧’;最后,要‘把自己当成自己’,这是‘自在’。
”
五
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六
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法师,他问法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
“有的。
”法师回答。
“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
法师就让他伸出左手,指给他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感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
然后法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法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那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手里啊!”
“那命运呢?”法师继续问他,那人终于恍然大悟:苦乐哪里用得着问别人?
善恶造作、顺逆果报原本都在自己的手心掌握之中。
就看你这颗做人方寸良心的斤两轻
七
一个大学毕业后到处求职失败的青年,在苦闷的旅途中遇见一位智者。
智者坐在一棵大树下,脸庞消瘦而神态安详,衣衫褴褛但身体健康。
于是青年走到智者的面前,问:“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满意。
”智者回答。
“您是怎么做到满意的?”
“学会满足。
”
青年想了想,继续问道:“那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智者微微抬了抬头说:“不是。
”
青年紧接着问:“那感觉不满意的时候,怎么办?”
“学会改变。
”
几句简短的对话让这位失意的青年醒悟。
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事情,但不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人们都应该学会满足,只有在一种满足的心态下才能体会出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可是人又是一种欲望动物,即使现在满足了,以后又会有新的欲望,又会不“满足”,当你感觉现在的已经无法让你满足的时候,不要学会去改变它,而不是逃避或者得过且过。
满足与改变看似矛与盾,水火不容,实际上是相克相依,难分难舍的。
学会了满足,你就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否则就只能在欲望的驱使下拼命赶路,而错过了一路的风景。
学会了改变,你就能不断地进取,使人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弥补自己的“不满”。
这样,在循环交错的“满足”和“改变”中,也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八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
他很喜爱树木花草,所住的山间道场边总种有许多奇花异树。
一天,日照禅师在山中巡视,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身边的两个侍者却为了一棵大树起了争执。
甲侍者说:“这叫香樟,有三十年了吧!长得很快啊!”
乙侍者说:“不是!这叫牛樟,顶多只有三十年左右。
”
甲侍者又说;“这个香味,一闻就知道是香樟。
”
乙侍者则说:“牛樟也有香味啊!”就这样,两个侍者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争论不下之时,甲侍者调过头来,询问日照禅师:“老师,这棵树是您种的,您说,这棵树是香樟吧!”
日照禅师说:“我耳朵聋了,听不到你讲话。
”
乙侍者也问:“我们山上有许多牛樟,不都是您种的吗?”
日照禅师答:“我眼睛瞎了,等看得到的时候再告诉你吧!”
侍者觉得自讨没趣,不解一向耳聪目明的老师,怎么会忽然说他耳聋眼瞎了呢?
二人正面面相觑,日照禅师又喃喃地说了一句:“一切随它去吧!”
两名侍者为了名称的不同纷争不已,到最后还要请老师来判决。
本来,香樟也好,牛樟也好,树都有个名字,但是一计较、一争执,这棵本来很平静的树就不免暗暗叫苦------为了它,世间有了纠纷。
其实,世间万物本来都没有纠纷,各有各的世界,但是由于人的固执,经过如此相争,世界便不能再得到安宁。
无聊的争执只会扰乱世界,人要放弃固执,不如跟随日照禅师的一句话:“一切随它去吧!”
有两座寺庙,其中一个寺庙的僧人如果去菜市场买菜,一定要经过另一个寺庙。
而每当此时,另一个寺庙的小和尚总要出来与之“斗法”。
一天早上,又是如此。
“你到哪里去?”小和尚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买菜的小和尚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无话可说,败下阵来。
他回来请教自己的师父。
师父说:“明天继续问他,他如果还是这样回答,那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他就一定答不出了。
”
第二天,小和尚早早地等在寺庙门前,他认为自己这次一定胜券在握,一看见昨天那个小和尚走过来,就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风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次语塞,只得再次回去请教师父。
师父这次有点儿不高兴,他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你就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来!”而且,师父进一步补充,“如果下一次他再随便编个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问他:“如果没有水,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了!”
听了师父这番话,小和尚高兴极了。
第二天同样的场景。
小和尚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我到菜市场去”去买菜的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一次无言以对。
鬼神护法: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虚云老和尚从云门到南华传戒。
此时,云门禅寺有两位僧人,一位法名古根,一位法名传真,同住在一个寮房。
一天早上,晨钟叩响了,俩人都还没有起床,过了一会,传真问古根:”钟打过了,起不起来念经?”古根说:”我身体有点不舒服。
你去吧!”传真伸了一个懒腰,说:”唉!我也懒得去了,方丈不在就暂且偷懒一回吧。
”
俩人又继续睡。
一会,昨晚闩好的门突然”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随着一股寒风一个黑影冲了进来,两人睁大朦胧的睡眼一看,但见一个头比身子大,手掌比头还再大,眼睛圆鼓,满脸皱纹,长发拖地,长牙外露的鬼怪。
只见鬼怪一伸手,将传真从床上拖出,”啪”的一声扔到地下,训诫他说:”菩萨开道场,成就你们修行,你们却不上殿念经,不知惭愧,该打!”说着举起巨掌”啪!啪!啪……”狠打了传真屁股十几下。
同房的古根见状即惊喊:”救命啊!鬼来打人了。
救命啊……”边喊边用凳子猛敲床板发出巨响,鬼怪飘然而去。
寺僧听见大喊救命,拿着木棍跑来看,古根已被吓得脸色青白;()而传真被打得趴在地下,大气粗喘,浑身哆嗦,说不出话来。
大家把传真抬到床上,把裤子扒开,用油灯靠近一照看,整个屁股已被打得黑瘀浮肿,大家拿药来擦,医治了一个多月才好。
当天,古根和传真俩僧即搬出来,不敢再住那个房间。
当鬼打传真的次晚,有一位中年僧人法号道铭,是军人出身,自持有武术善拳法,自告奋勇说:”不怕!我去住。
”带了一根粗铁棍,去睡在传真的床上。
半夜,闩好的门”吱呀”的一声又自开了,伴随着一股冷风黑影又来至。
道铭惊醒,想起来拿放在枕边的铁棍与之搏斗,但全身如被捆住,无法动弹,鬼怪说”你存心不良,即出家为佛弟子,应除去好斗习气,我现在不打你,如不悔改,再来惩治!”鬼去,道铭复有力气,夺门而出,惊叫:”救命啊!救命啊!鬼又来了……”众僧闻讯,拿着木棍来救,道铭已吓得全身瘫软,卧靠在走廊墙角。
大家把道铭背回房间,又煮来红糖姜汤给他喝下,才慢慢苏过
气来,语无伦次的给大家讲见鬼的经过。
道铭休息了好几天才恢复力气。
四月份,虚云老和尚从南华禅寺回来,众皆告之有鬼,那间房子不敢住。
深夜,虚云老和尚禅坐,见一青袍白衣老翁来到面前,恭敬的说:”弟子住在后山,已有几百年,前段时间,师父到南华传戒,弟子亦刚好外出,孙辈不肖,扰及清众,吾已责诫之,今特来向师谢罪。
”虚云老和尚说:”既已现形异类,彼此相安,不要多现扰众。
”翁告谢而去,从此不再发生此类事情。
李小龙的故事朱棣文的故事猎人钩葛的今世和前生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
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
【恶品第(125 偈颂)】
此一偈颂,是佛陀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为一个自食恶果的猎人钩葛而说的。
祗树给孤独园附近,有一个名叫钩葛的猎人,生性残暴,又不通情理。
一天早上,钩葛带了弓箭,领着自己养的一群猎狗到森林去打猎。
路上遇见一位托钵的比丘,钩葛很生气的自语道:”今天要倒霉了,一大早就碰到一个光头,我看今天什么也猎不到了。
”说罢很生气的往森林里走去。
比丘捧着钵到村子里走了一圈,找一个静处,将乞到的食物吃了,准备返回寺里。
这边,钩葛在森林里猎了一整天,毫无斩获,气闷闷的带着猎犬往回家的路上走,谁知又碰上了这位比丘,不禁火冒三丈,大骂道:”我一大早就碰见你这光头,所以倒霉,连一只小免子也没逮到,谁知回来又碰见你,不知又要倒什么楣了。
”说罢就要叫他的猎狗咬比丘,将比丘吃掉。
比丘赶紧说道:”有话好说,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不要冲动啊!”
钩葛那管三七二十一,就放开猎狗。
比丘只得赶紧脱身逃命,跑到一棵树下,爬了上去。
钩葛的猎狗咬他不着,只得在树下徘徊绕圈子,对着树上的比丘狂吠。
此时钩葛赶到,他说:”今天你跑不掉了!”随即拿起箭头向上猛刺比丘的脚底,比丘哀哀求饶。
钩葛仍然不理,非得置他于死,不肯罢休。
比丘双手紧握树枝,两个脚底不停地闪躲钩葛的矛头,痛苦不堪。
身上的袈裟渐渐松了,终至落下,从头到脚将钩葛罩住,钩葛来不及挣脱。
那些猎狗看到袈裟,以为是比丘,猛地扑过去,一下子将钩葛咬得动弹不得。
比丘见状赶忙折了一根枯枝向猎狗们丢去,猎狗抬头看到树上的比丘,才知道牠们咬了自己的主人,逃入森林。
比丘这才从树上下来,看见袈裟沾满了鲜血,钩葛已然一命呜呼,心中非常难过,他想:因为我的袈裟掉下的缘故,才使得猎人丧命。
他怀疑自己是否犯了杀戒,因此来到佛前,将经过向佛陀禀告一遍。
佛陀安慰他说:”善哉比丘!你没有丝毫过错,那个猎人不应该伤害没有过错的出家人,
他如此作为是自食其果;而且,他不止这一世伤害无辜,前辈子也是。
”佛陀因此又说了有关钩葛前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医生,为人医病赚取医药费谋生。
后来时运不济,病人渐渐少了,医生赚不到医疗费,贫穷潦倒。
有一天,这位医生到乡下,看到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在一起玩耍嬉戏,心里于是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我要是能让这些小孩都被蛇咬了,我就可以为他们医治,而赚到很多医药费。
”
于是他将小孩子们带到一棵树下,在树根的枯洞里有只睡着的蛇,蛇头露在洞口,看起来就像蜥蜴的头。
医生告诉小孩子们说:”这是蜥蜴,你们抓来玩没关系。
”小孩不知天高地厚,就依着医生的话,捉住蜥蜴的颈部,谁知当他握住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只蛇,蛇身很快地缠住小孩的手肘。
小孩非常害怕,情急之下将蛇往医生的头上丢去,这只蛇立即缠住医生的脖子,一口咬住医生的颈部,医生脸色发青,立刻中毒而死。
这个医生就是钩葛的前生。
”比丘们!一个人如果常常做出伤天害理、伤害无辜的事,终究会果报还诸自身,自作自受的;就像逆风而起的灰尘,终究还是扑向自己的脸上。
”
佛陀为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
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
很多比丘闻偈已,当下都证得阿罗汉果,余者亦同沾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