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导学式”地理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导学式”地理教学模式
摘要〕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构建模式的
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基本理念。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
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去探索,使学习成为他们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教学模式初中地理探讨
1 模式的构建目的
模式的构建目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2 模式的操作步骤
2.1 第一阶段:课前学(课堂前沿)。
2.1.1 精选课题,成立学习小组:开学初,把整册教材内容介绍给同学们,让
他们选择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根据兴趣成立学习小组。
2.1.2 制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每一课题的学习
目标,提供给学生。
2.1.3 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组长根据学习目标,给组员分配任务。
充分发挥
每位组员的特长,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不同的渠道搜
集相关信息,完成各自的任务,组内成员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及时交流,避免
搜集到的材料重复,组员把搜集好的材料最后传给组长,由他对材料进行二次
筛选、加工,形成教学资源。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导”。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导”体现在:“导”学习
目标;“导” 选材的侧重点;“导”选材要突出地方特色;“导”如何当好“讲师”;“导”如何编排课堂“剧情”等等,这些“导”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网络,我充分利用学生喜
欢上网、喜欢QQ 的优势,建立了QQ 群,通过聊天、留言、发邮件等,来实现
生生、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通
过网络交流,缩短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在这里我是他们的好友,我能分享他们
的快乐;在这里我是他们忠实的听众,倾听他们的诉说;在这里我是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在网络大课堂中如何学习。
2.2 第二阶段:课中学(课堂实践)。
2.2.1 展示学习目标:让每个同学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2.2 展示作品:课题成员介绍本区特色,吸引同学们前去“观光”;此环节要
求做到图文并茂,目的是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同学都来参与接下
来的教学活动。
2.2.3 登台讲解:此环节学生是讲师,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板书等;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可以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性的)、解
答问题(学生不会的),组织讨论,这个环节教师要大胆的“放”,因为只有大胆
的“放”,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上“学生
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2.2.4 交流收获,归纳知识点:组内交流本课的收获,重点关注知识点;派代
表归纳本课知识点;教师是候补队员,最后补充完善。
2.2.5 达标测评:此环节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围绕
学习目标,设置有梯度、形式多样的、由易到难的检测题。
在这个阶段,教师“导”的是指导,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知识性“问题”:问题“卡壳” 时,给予启发式指导;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问题错误时,给予科
学性指导;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
指导。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导”还要关注学困生,做到耐心、细心的引导,指导
他们完成哪怕是一道题、一张图,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品味成功的滋味、
体会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感觉到“我能行”,满怀信心地学下去。
2.3 第三阶段:课后学(课堂后续)。
2.3.1 布置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
上学到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作业
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
次性的、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是书面作业,还可以是口头讲述的、观察记录的、实践操作的、调查访问等。
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使
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2.3.2 批阅反馈:及时批阅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有助
于教师从作业中发现自己教学的得与失,从而查漏补缺,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如果是个别问题,个别去处理;但如果是普遍问题,那就必须在课堂上重
点去解决了。
2.3.3 科学探究:地理学科是文理兼容、综合性强的一门科学,极具探究价值,可是,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一一回答,只能留
在课后去探究,师生通过网络交流合作探究,把学习空间进一步拓宽。
在这个阶段,教师“导”的重点是“辅导” 和“指导”,对于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辅导”,面批面改,纠错论错。
对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我给予“指导”性意见,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指导,共同探究。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鼓
励积极探索地理科学的精神。
3 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施此模式后,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提升;学生对资料的搜集整理、选材、整合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
为“我要学”;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师生间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学习效率。
后记:在“三段导学式”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有了转变:教师“走下讲台”,由“教”变“导”;成为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促进者、引导者、调控者、导演、
导师。
学生走上讲台,由“学”变“教”。
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实现“兵教兵”,他们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导游、讲师。
课堂是他们
展示才华的舞台,释放能量的空间,交流学习的平台。
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更
是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一二四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