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师大附中2020级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部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羡林曾说:“杜甫有一句很有名的诗:‘语不惊人死不休。

’可见他作诗惨淡经营
....之艰苦。


B.比赛的焦点不是胜负,而是川军成功启用新二传孟洪浩打满全场,结果小孟不孚众望
....,与队友密切配合以3:0力克福建队。

C.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

D.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
.....,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对抗“疫戾”之气。

B.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
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
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
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

3.将下列句子合成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②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并“施之于今”。

③苏洵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

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
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④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⑤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⑥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A.⑥②④⑤①③
B.⑥④①③②⑤
C.⑤③④②⑥①
D.③①⑤⑥④②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5.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句是()
A.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你留步,恕不远送了。

B.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泰斗,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我们非常感谢。

C.鄙人闲暇之时,常读诗书,偶有习作,颇多瑕疵,现奉上拙作,请您指教。

D.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很受感动。

6.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散.六国之从②蚕.食诸侯③故能明.其德
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⑤旬余,杖.至百⑥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以膏泽
..斯民⑨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A.①③⑦⑧/②/④/⑤⑨/⑥
B.①③④⑦/②/⑤⑧⑨/⑥
C.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
D.①③⑦/②⑧/④⑤⑥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西取由余于戎②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③遂霸西戎
④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⑤问者爇香于鼎⑥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⑧议法度而修之于朝⑨终必不蒙见察
A.①③⑤⑧/②/④/⑦/⑥⑨
B.①⑤⑧/②/③④⑦/⑥⑨
C.①②⑤/③⑦/④/⑥⑧/⑨
D.①⑤⑧/②/③⑦/④/⑥/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攻克,占领) 强公室,杜.私门(杜绝,谢绝)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拒绝)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拒绝)
B.俾.入邑庠(使) 则虫集.冠上(聚集)
抚军亦厚赉.成(赠送,赏赐) 无毫发爽.(痛快,舒爽)
C.弘兹九德,简能
..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承天景.命(大)
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 莫不殷.忧而道著(深)
D.虽欲强.聒( 勉强) 辟邪说,难.壬人(使……为难)
非特
..朝廷、士大夫而已(不仅) 冀君实或见.恕也(被)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科举考试在唐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

乡试在各省省城
举行,又称秋闱;会试在京城举行,又称春闱。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故名。

秦始
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

C.“豫”特指帝王春季巡行,“游”特指皇上秋日出巡。

“豫游”可以理解为“出游,游乐”,如“在
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古人在称呼对方时,使用对方的字,而不直接说姓名,表示尊重,如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君实”。


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本一
经山海(节选)
赵德发
一个绿、黄、蓝的三色世界,出现在吴小蒿面前,蓝的是海,黄的是沙滩,绿的则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松林。

海风袭来,松涛声声。

李言密指着面前的松林道:“吴镇长你看看,他们说要建鱼骨庙,在这里就行。


吴小蒿看了一下,觉得这里果然合适。

这些松树,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栽的,是当年搞的海滨防风
林带,在隅城海边绵延一百多公里,每棵树都有碗口粗,松针绿得发亮。

他们走进松林,勘察一番,决定让这座庙背靠松林,面向大海,庙前就是广阔的沙滩。

突然,松林西面传来一声尖叫,接着又唱又喊,节奏感十分强。

吴小蒿问是谁在喊。

李言密说:“一个船老大在喊渔家号子。

这是起网号,咱们过去听听。


松林中间有一条小路,三个人走了过去。

只见林子西边有一座破旧的院子,院墙塌了半截,院里有一条粗制滥造的大船,船头向东。

船上立着一根高高的桅杆,挂着破旧的船帆,顶端有一面小红旗迎风招展。

一个白发凌乱、满脸沧桑的老汉站在甲板上,手舞足蹈,大喊大叫。

李言密说,这个老汉姓沈,今年八十多岁。

他十几岁就下海,练成了一身本事,三十出头就当上了船老大,还当上了渔业生产队队长,在楷坡沿海渔村中非常有名。

但是,后来有了机器船,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再也用不上,加上不识字,不认得仪表,他就当不成船老大了。

他很失落,精神变得不正常,在自家院子里造了一条老式渔船,整天爬上爬下,还像是出海打鱼,喊那些早就没人喊的号子。

吴小蒿远远地看着老汉,心中很不是滋味,说:“咱们去看看这位船老大。


走到院子门口,李言密大声说:“老沈,镇长来了,你快下来!”老汉弓腰探头,向门口看看,哈哈一笑:“来大鱼喽!来大鱼喽!”说罢跪下磕头。

吴小蒿羞窘万分:“这是干吗呢?”李言密说:“渔民把鲸鱼叫作‘大鱼’,在海上碰见大鱼,都要恭恭敬敬,烧香磕头。

把你比作大鱼,是说你是大人物。

”吴小蒿笑道:“我哪是什么大鱼,只是一只小虾罢了。

沈大爷,你快下来,咱们说说话。

”老沈从船上跳了下来,看着吴小蒿嘻嘻笑:“小虾?你可不是小虾。


李言密拍拍这船:“大爷,你这船是多少马力的?”老沈立即现出恼怒的神情:“我不用机器,我这是大风船!我会使风,八面来风我都会使!那年我去吕泗洋打黄花鱼,有一天来了西南风,我顶风使船,一夜走了上百里!我厉害吧?”李言密说:“厉害厉害!你是钱湾有名的船老大嘛!”老沈连连摆手:“咳,别提了,别提了,如今咱不值钱了!”
吴小蒿明白,老沈说的“不值钱”,是指没有多少价值了。

她听出了老人话语中的落寞。

李言密走到老沈面前说:“老大,船要开了,篷要张了,怎么办?”
老沈响亮地道:“好办!”他两手扶住船帮,敏捷地跳了上去。

他的脚上没有穿鞋,十个骸黑的脚趾大大张开,像树根一样牢牢把住甲板。

他伸出筋骨嶙峋的双手,做出抓篷绶的动作,用近乎假嗓的高亢声音大喊一声:“哎来响哟!”
吴小蒿觉得,那声音像电流一样突然将她击中,让她的半边脸麻酥酥的,心脏也震颤不已。

李言密兴奋道:“这是张篷号子!”他高声接道,“哟来哟哟来!”也跳到船上。

他俩一边唱一边做着拉拽动作,全身的肌肉统统绷紧。

吴小蒿听着号子,仿佛看见篷帆渐渐升起,迎风张开,这条大船借助风力,正驶入苍茫的大海。

她听说,过去这儿的渔民制作船帆,都用棚树皮煮汁染成紫色。

在他们三个人的号子声中,她眼前出现了一片片紫帆,它们像神鸟翅膀似的飞翔于海面之上……
也就在这时,她脑子里迸出一个火花:与其造一座假的鱼骨庙,不如建一座真的渔业博物馆!
从钱湾回来,吴小蒿迸发激情,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渔业史研究当中。

研读期间,她甚至产生冲动,想通过大量阅读和积累,加上实地调查,退休后写出一部《隅城渔业史》。

吴小蒿感觉到,做学问真是一件很愉快很有意思的事情。

她觉得自己成了一条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知识的海洋里潜游、探究,收获日渐增多。

她想,如果从山大毕业后,不是被硬拽回来,而是考取了研究生,现在我可能是某所高校的讲师或副教授,有许多学术成果了。

想着想着,她又为自己感到可惜,心情也有点儿戚戚然了。

但她知道,这辈子成为学者是不可能了,但我能通过策划,建起一座渔业博物馆,让参观者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与海洋生物的关系,了解隅城人几千年来是如何靠海吃海的。

博物馆建起来后,一定会成为楷坡的一大亮点。

文本二
进入新世纪之后,乡镇干部这个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看待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与前辈有所不同。

尤其是,一些优秀者会用历史眼光观照当下,有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既接地气,又明大势,成为乡村振兴的扛鼎人物。

因此,我让吴小蒿习惯性运用历史眼光,将自己面对的事情放在历史背景下思考,因而,她在楷坡镇的一些作为便具有了历史意义。

读者会看到,新时代的历程与个人的历程,都处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之下,耐人寻味。

(赵德发《写一部有历史感的小说》)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山海”的意思是经山历海,它将时代历程和主人公吴小蒿的个人经历,囊括进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之下,富有深刻的意味。

B.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特色鲜明,运用多种色彩组合,渲染多姿多彩的氛围,动静结合显示环境清幽,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优美的环境。

C.次要人物李言密在小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同鲁迅小说《祝福》中“我”一样,起到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人物经历,讲述背景的作用。

D.从钱湾回来以后,吴小蒿产生了写《隅城渔业史》的冲动,并改变主意决定建渔业博物馆,这是为了弥补她没有成为学者的遗憾。

11.文本一划线句子两处写到“喊号子”,这两处描写有何异同?在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6分)
12.“进入新世纪之后,乡镇干部这个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在吴小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

(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本题共5小题,22分)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谇,不可堪。

隐蓄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归,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

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言:“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

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

虎竟衔诚去。

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

讷力斧之,中胯。

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

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

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

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

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注】①劬(qú):劳苦。

②夏:亦作“榎”,木名。

③欻(xū):忽然。

④劙(lí):割。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B.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C.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D.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

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5分)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8、19题。

(共9分)
定风波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
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

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
成。

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1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19.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

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四、默写部分(共7分)
(3) ,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
(4)钉头磷磷,;《阿房宫赋》
五、课内基础部分(共10分)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人君当.神器之重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4)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5)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6)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7)窥父不在,窃发.盆
(8)径造.庐访成,视其所蓄
(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探究青年学子在心理上把“自我”放在世界的什么位置,某心理学家在纸上画了一座山和一个圆,然后让受测者分别在山和圆的上面用一个点标出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多数青年都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也有少数标在山腰或山脚和圆的边缘。

经过询问,未将自己的位置标在山顶和圆心的青年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甲:我是来欣赏这座山、丰富这个圆的,而不是来占领它们的。

乙:我不在乎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我处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很幸福。

丙:这个圆需要拓展,所以我愿意处在它的边缘。

……
读了以上文字,作为青年学生的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