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词语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词语札记
作者:魏胜元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9期
摘要:《三言》是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创作的杰出代表。
本文对《三言》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诠释,并对这些词语进行辨证,以期明义,并增补《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疏漏。
关键词:《三言》词语释读
Abstract: "sanyan" are popular novels and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 this paper, some of the words in "sanyan" were interpreted,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ed, in order to supplement "Chinese big dictionary" and other dictionaries of the defects.
Key words: sanyan words explain
作者简介:魏胜元,(1984—),现为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部小说集在明代中后期相继辑录而成。
它们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其文白互杂、雅俗并存的书面文学语言特色,成为古代话本小说由民间说书向文学转变的一个关键。
本文从“三言”的语言特点出发,选取其中具有独特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并未在《汉语大词典》或《近代汉语词典》出现,或者出现而并未收录其某一含义。
对其进行诠释和考察,旨在为辞书中所失收或义项漏录的现象提供一点参考。
大意
梅氏乖巧,恐怕收去了他的行乐园,把自己原嫁来的两只箱笼,到先开了,提出几件穿旧的衣裳,教他夫妻两口捡看。
善继见他大意,到不来看了。
夫妻两口儿乱了一回,自去了。
(《喻世明言》第十卷膝大尹鬼断家私)
按:近代汉语大词典对“大意”的解释其一为:疏忽,粗心。
“三言”中也有此类用例,如:“李万托着大意,又且济宁是他惯走的熟路,东门冯主事家,他也认得,全不疑惑。
”(《喻世明言》膝大尹鬼断家私)汉语大词典中除此义项外,还有“大志”之意,如宋•曾巩的《寄舍弟》诗:“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另外,“大概的意思;要义”这一义项,出现较早。
如《管子•宙合》中有:“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喻世明言》第十卷中也有出现:陈抟便
能成诵,就晓得八卦的大意。
然而“善继见他大意,到不来看了”中“大意”却无法用上述三种意思解释。
查其文意,应当解释为“慷慨,大度”。
两大词典均失收此义项。
干纪
(1)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你却说这等鬼话!你莫非是白日撞么?强装么公差名色,掏摸东西的。
快快请退,休缠你爷的帐!(《喻世明言》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2)金满已脱了干纪,只有失盗事未给,同青张阴捕向新库吏说知:“原教张二哥在库里安歇。
”(《警世通言》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3)颜俊是日约会尤少梅。
尤辰本不肯担这干纪,只为不敢得罪于颜俊,勉强应承。
(《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按:“干纪”一词在《三言》中出现了八次。
其实“干纪”出现得较早。
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乃盟臧氏曰:‘无或如臧孙纥,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干纪”一词在《三国志》、《新唐书》等书籍中均有出现。
《说文》:“干,犯也。
”《国语•晋语四》:“若干二命以求杀予。
”最初的“干纪”具有动词义,意思为“触犯法纪”。
从“干国之纪”至“韩信干纪”,“干纪”有呈现一词化的趋势,到“三言”的时代,“干纪”已经成为名词。
以上各例中“干纪”意为“责任职责”。
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师爷下次要出去,请把门房锁了,不然,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
”
“干纪”一词,《近代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均失收。
扎害
却说城中有一人姓张名委,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恃了势力,专一欺邻吓舍,扎害良善。
(《醒世恒言》第四卷灌园叟晚逢仙女)
按:“扎害”一词在“三言”中仅出现一次。
由下文“手下用一班如狼似虎的奴仆,又有几个助恶的无赖子弟,日夜合做一块,到处闯祸生灾,受其害者无数”中“受害者”可知,“扎害”仍有“害”的意思,是“损害、坑害”之义。
“扎”义为“刺、戳”,因此,用“扎”来修饰“害”,艺术效果增强。
另,《吴江雪》第十五回:“雪婆走报江郎侠友义锄贼子”中有:“沈文全道:有个兽儒丘石公……今无端扎害柏梁桥江信生相公哩,捏成无影之谤;连陷洛神桥吴涵老家闺门。
”
现在,仍有使用“扎害”的情况,如:“哼!家里存了几毛钱,扎害了眼。
”(黄世平《母子情》)
《近代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均失收。
款宿
萍水相逢,便承款宿,何以当此!(《喻世明言》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按:“款”有“真诚、诚恳”之义。
《广雅•释诂一》:款,诚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只,竭款天神”。
又有“住,留”之义。
宋•杨万里《夜宿王才臣斋中,睡觉间风雪大作》:“终年才小款,明日又言归。
”还有“殷勤招待”之义。
如杨万里《诚斋集》:“湖山有意留侬款,约束疏钟未要声。
”
“款宿”一词也见于其它文献,如明•俞弁的《逸老堂诗话》:“或以诗挑之,会合其意,即留款宿,否则金帛盈箱,亦不能动。
”明•谢榛所撰《四溟诗话》:“甲辰岁冬,余客居大梁,有李生者,屡过款宿,及晨起盥栉,旭日射窗,因索新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素臣沉吟,也便唯唯。
飞霞告罪入内,令两个侍女,领素臣至客房中,便席款宿。
”
由“即留款宿”知,“款宿”并非“留宿”之义,否则在“留”的意义上,出现语义重复。
从“便席款宿”与“萍水相逢,便承款宿”综合考察,“款宿”宜解释为“真诚而热情地留宿”。
《近代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词典》未收。
约束
(1)这里地方与马龙连接,马龙有个薛宣尉司,他是唐朝薛仁贵之后,其富敌国。
僚蛮仡佬,只服薛尉司约束。
(《喻世明言》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2)过迁泣谢道:“不肖谨守妹丈向日约束,倘有不到处,一依前番责罚。
”(《醒世恒言》第十七卷张孝基陈留认舅)
(3)候有定期,小妹当来相报。
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箧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
(《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按:《近代汉语大词典》关于“约束”只有一个义项:“管束,节制。
”举有例证,宋•钱易《南部新书》甲集:“王缙在太原,旧将王无纵等恃功,且以缙儒者易之,每事多违约束。
一朝悉召斩之,将校股栗。
”《三朝北盟会编》第十六卷:“王黼既专用设备任其事因降旨饬二帅不得动以听约束”。
《三言》关于“约束”的三例中,(1)(2)可做此解。
但“囊箧萧条,曾无约束”意思显然不同。
又,《杜十娘》中:“诸姊妹复相谓曰:‘郎君与姊千里间关,而行李曾无约束。
’”此处“约束”应为“准备”之义。
《汉语大词典》失收次词,《近代汉语大词典》也宜补足这一义项。
果是
(1)今日休要瞒我,可从实说与我知道,果是何人?(《喻世明言》第十七卷单符郎全州佳偶)
(2)贾石慌忙扶起道:“足下果是何人?”(《喻世明言》第四十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按:《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果真是,果然是”。
所举诸例均用于肯定句。
如,宋•黄庭坚《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词:“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果是咱饥变做渴,咽喉乾燥肚儿里如火。
”《水浒传》第九回:“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
”
但是《三言》中出现“果是” 多用于疑问句的情况。
又如《警世通言》第十九卷“崔衙内白鹞招妖”出现“衙内道:‘不敢拜问娘娘,果是那一宅?’”《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吴衙内邻舟赴约”:“贺司户道:‘请问果是何疾?’”
纵观“果是”的含义,不宜解释为“果真是,果然是”,考察文意,应作“到底是,究竟是”为妥。
《近代汉语大词典》则失收此词。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2.0光盘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许少峰主编:近代汉语大词典[Z]。
北京:中华书局,2008
[3]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
北京:中华书局,2006
[4][晋]陈寿:三国志[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5][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6][清]吴中佩蘅子:吴江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清]夏敬渠:野叟曝言[M]。
北京:线装书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