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溢满校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书香溢满校园
作者:李薇薇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14期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以阅读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以阅读开拓学生的精神视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书香校园”建设正成为沙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办学方略。

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教育局局长冯彤。

记者:现在,构建书香校园已成为沙县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当初,你们倡导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点燃读书激情,构建书香校园”读书教育系列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冯彤:2009年以来,我们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点燃读书激情,构建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旨在以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强大、充满精神力量的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年人均阅读量达64本。

而我国,每人每年读书平均不到一本。

我们通过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书,而且还带动了家长的阅读。

记者:书香校园创建工作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的。

那么,为什么你们把校长和教师的读书也作为一个重要举措呢?
冯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学识水平,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所以,读书应该从教师和校长开始抓起。

我们开展了“读我喜爱的书”活动,倡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最喜爱的书读起。

我们规定,每个教师每学年可以买100元钱的书,看完后,交校图书馆收藏,学校予以报销。

这样,既可以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和读书兴趣,又可以丰富学校图书馆的馆藏。

教师买书阅读,哪怕是买绘本来看都可以。

绘本是孩子看的书,买给孩子看,父母肯定也会去看。

这样,就慢慢把教师读书的兴趣培养起来了。

每个教师都可以读不同的书,从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起,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的习惯。

记者:构建书香校园的前提是有书让教师和学生读。

那么,你们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落实“让教师和学生有书读”呢?
冯彤:近几年来,我们以“对县督导”、创建“教育强县”为契机,全面加强全县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

2009年,我們在省读书援助协会和省阅读学会的支持下,为11所农村初中校配备图书近10万册,总价值达150万元。

2010年,我们又为24所中小学校配备了24万册新图书,总价值达460万元。

2011年,我们又投入185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图书16万册。


2011年开始,县财政将每年(连续3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加上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的15%筹集资金200万余元,用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在图书、计算机、理化生、史地、体卫艺等方面的装备。

如今,全县中小学校图书室已全部实现微机管理,而且一中、五中、大洛中心小学3所学校已成为省级达标图书馆,另有4所学校正在申报省级达标图书馆。

另外,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让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书读。

比如,中国商务印书馆向虬江第二中心小学捐书7950册;香港铁人暖心慈善基金会向高桥初级中学捐书810册;苏宁电器与高砂鱼溪湾小学联谊,并向该校赠书700多册;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向凤岗中心小学、青纸小学、沙六中分别捐书3131册、1600多册和4000多册;省读书援助协会给高砂中心小学捐书8190册;翠绿小学自购图书已达4.73万册。

同时,我县积极创建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学校)基地,目前,已有5所中小学校申报创建该基地。

如今,我县多数学校都建立起了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个人捐书;有的学校坚持每年开展读书节活动、开设跳蚤书市;有的学校还实行年段间好书交换办法,大大地扩大了书源,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同时,我们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结合新课标、新课改,在教育系统内开展“活动导学”教研,打造“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让学生先读、先看,带着问题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他们,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过程。

记者:改变现行评价的机制,是推动师生读书的一大策略。

那么,你们是如何运用评价来激励、引导学校注重阅读的呢?
冯彤:打造书香校园,就要营造书香氛围。

而这靠检查、督促,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三种办法。

一是局机关引领,即每周一晚上开展教育局机关读一本书活动,机关人员轮流上台讲读。

二是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给那些常读书、爱读书、知识渊博的教师以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让教师真正静下心来读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通过“活动导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记者:那么,你们对教师的阅读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如何通过教师的阅读去影响学生的阅读?
冯彤: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曾说:“画家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地、有选择地读书。

”画家如此,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做“书香教师”,读书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为使读书活动有的放矢,我们对教师读书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每年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一本教育专著、两本教育论著及三本以上其他类型的书籍。

教师必须成为“职业读书人”和“终身读者”,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读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教师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并进行优秀笔记的评比、交流。

同时,我们还倡导教师开通教育博客,特别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做到人人都通过教育博客记叙教育的点滴感悟、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困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读书是提高教师整体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教师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也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教师读书来带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素养的提高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每一个师生做一个真正的读者,让每一个师生的人文素养都有所提高。

记者:近年来。

随着“读屏”的人越来越多,“读纸”与“读屏”的争论已成为业内外争论的热点,对此,您如何看待的?
冯彤:“读纸”是传统的阅读方式,“读屏”是现代的阅读方式,两种阅读方式各具特色,各有利弊。

但是,电子阅读,包括图像阅读只能作为纸质阅读的补充。

纸质阅读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深度与力度,有更多思考与思索的空间,尤其是对促进儿童心智的发育,保护孩子的视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读屏”的优点是及时、快捷、信息大,而且查阅、携带方便。

但“读屏”更多的是获取资讯,人们在阅读时更喜欢随意点击,没有了思考和回味的过程。

这造成了阅读片面、浅显,即所谓快餐式的“浅阅读”,而难以延伸成为深度的精神阅读。

因此,读屏和读纸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

读屏能了解时代,读纸能体味人生。

记者:就创建“书香校园”工作,沙县下一步的设想和期望是什么?
冯彤:我们主张教师读书,可以读教育理论的书籍,可以读教研教改的文章,也可以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阅读得越广泛越好。

当然,书香校园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积淀、传承、提升,形成阅读的习惯、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文化,培养出一代代的读书人。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愿每一名教师和学生咀嚼着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与书香同行,播种希望和梦想,让书香溢满校园,让书香溢满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