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听范读,然后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准节奏。
走近作者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 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 主写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解读诗题
《元日》
“元”是第一的意思,“元日” 就 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 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换桃符
元日
放鞭炮
喜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饮屠苏酒
庆 热
闹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换桃符
齐读古诗,感受节日气氛
学习任务四
悟诗情,领略传统文化
自学提示
从文中找一个最能传达作者内心感受和心情的词。
暖
作者以“暖”为诗眼,字里行间都 流露出来了浓浓的暖意,温暖了作者, 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呢?
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清明节——扫墓、踏青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望远
写作方法
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放爆竹 和屠苏酒
换桃符
《元日》
春节的喜庆 万象更新
春风送暖 曈曈日
传统习俗
自然变化
布置作业
1.背诵《元日》。 2.完成分层作业。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学习字词
fú
结构:上下
偏旁:⺮(竹字头)
笔画数:11
书写提示:上扁下长。“付”的左下竖 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 点写在竖中线上。
组词:桃符 符号 符合
造句:这些菜都符合大家的口味。
tú
sū
屠苏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 俗,常在元日使用。
tóng tóng
曈曈
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学习任务二
明诗意,了解节日情景
自学提示
1.结合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欢乐 的节日场面?
了解诗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古人在元日时烧竹子,用 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驱鬼 辟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年已尽。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 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好语文,快乐成长!
古
元
诗 三
日 王
首
安
石
三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学习任务一
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要素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 话写清楚的。 2.收集传统文化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 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谈话导入
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吗?
写作背景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 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 改革,推行新政。《元日》这首诗 正是担任宰相之后推行新政时写的。
总结归纳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 描写人们过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寄 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 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人们 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 煦的春风,欢快地畅饮着屠苏酒。
放鞭炮
饮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 悬挂在门上的辟邪门饰, 春联的前身。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 新的桃符。
春节
谈话导入
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 将古人过新年的情景写出来了。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学习任务二
解诗题,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tú 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
tóng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