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你能举出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
3.尝试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提问: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
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学生尝试汇报后教师板书。
(学生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式:xy=k(一定)。)
4.总结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展示: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对应的数的乘积一定。 (学生总结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板块二、探究新知
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2情境图和统计表。 说一说,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杯子的底面积是10cm2时,水的高度是30cm;杯子的底面积是15cm2时,水的高 度是20cm……
(2)观察表中数据,组织学生研讨: ①表中有几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
(表中有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杯子的底面积学情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 ,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 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本次教学, 学生是在掌握了正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已有了学习经验,学习起 来困难不大。
三、说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 ,为学生研究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和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 奠定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 自己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及表达式。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了 正、反比例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认识和理解。
《反比例》说课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 级下册的《比例》单元的课时内容《反比例》。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反比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课时内容。 反比例是在正比例之后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在掌握了正比例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与正比例的安排相同,通过一个例题的观察、分析,概 括出反比例的意义,以及用字母表示反比例关系。
1.学生已有了学习正比例的基础,正比例、反比例在研究意义的时 候存在一定的共性。 2.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区别不同 的概念,巩固了知识。 3.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数学规律,激起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 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其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组织学 生复习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通过学生对原有正比例知识的回忆, 初步感受正比例与反比例的不同变化规律。
八、教学反思
学生感受到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始终贯穿着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 。这样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设计,将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从这一 课的学习推向一类课的学习,它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型,也 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模型。少数学生在接连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 比例的意义后,在实际判断时容易混淆,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还需 增加更多素材加以练习。
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 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 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板块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1页第8、9、10、1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板块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②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左往右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杯子的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小。 从右往左观察表中数据,发现:杯子的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大。)
③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计算并比较杯子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 30×10=20×15=15×20=…=300,说明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 积总是一定的。
④这个积表示什么? 所得的积实际就是倒入杯子的水的体积。
2.明确成反比例的量及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1)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杯子的底面 积的变化而变化。杯子的底面积减小,高度反而增大;杯子的底面积增 大,高度反而减小,而且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水的高 度和杯子的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鼓励学生尝试总结反比例的意义。课件出示反比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