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7高二下·福州期中)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 宣扬托古改制
B . 承袭华夏传统
C . 突出个人功业
D . 标榜君权神授
2. (2分)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 压制知识分子
B . 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C . 完善法制机制
D .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 (2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如图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见()
A . 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
B . 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
C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D . 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
4. (2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

晋商()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
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
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5. (2分)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 .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 “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 . “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6.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月考) 下图图中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2分) (2018高二下·嘉兴期末) 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

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

”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
A . 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B . 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
C . 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D . 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
8. (2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期末)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经济困难时期“吃饱肚子为先”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A . 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 . 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 . 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 . 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9. (2分) (2020·临朐模拟) 1850年,美国作家霍桑发表了其长篇小说《红字》。

《红字》最后,作者没有写出牧师胸前的红字的具体由来,留有充分的假设和想象思考。

霍桑用这种含糊不清的表现方式突出揭示出牧师内心的痛苦和矛盾。

下列作品与《红字》属于同一文学风格的是()
A . 《巴黎圣母院》
B . 《人间喜剧》
C . 《等待戈多》
D . 《战争与和平》
10. (2分) (2019高二下·德阳月考) 与宋元时期相比,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输出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 制瓷技术的进步
B . 明清政府放宽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11. (2分) (2016高三上·镇江期中)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新的浪潮”的主要措施不包括()
A . 减少行政干预经济
B . 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C . 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D . 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12. (2分)(2019·江门模拟) 近年来,经济区域集团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而且扮演着政治角色。

各集团成员为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必然谋求政治上的联合,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这表明()
A .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形成
B . 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C . 经济区域集团已转向以政治合作为主
D . 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二、
综合题 (共6题;共75分)
13. (10分)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晋 同 姓 今山西 卫 同 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 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 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燕
同 姓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材料三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哪些制度?结合材料信息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据材料三,尝试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14. (5分) 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

词 释文
工具书
宗伯
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

《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

宗伯有大小之分。

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

有专管丧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

《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宗庙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

”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

”《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
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

(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晋自中兴以来……公(刘裕)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公至江陵,下书曰:“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时民居未一,公上表,“于是依界土断”。

(土断指居民不分侨旧,以现居地为准,一律编入正式户籍。

)……永初元年(420年)六月,即皇帝位,国号为宋,诏曰:“往者劫科峻重,今王道惟新,政和法简,可一除之。

”辛酉,“蠲租布二年”,二年三月,“州置将不得过五百人,吏不得过五千人”。

又下诏:“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

”后刘义隆继位,改元元嘉……斯固盛也。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宋书·文帝本纪》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裕在称帝前后的治国措施与政策。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刘裕治国措施与政策进行评价。

16. (20分)(2017·北区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

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

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

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

……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

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

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问,各发为议论,以天斌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申下界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17. (10分)(2019·陕西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涉及到外国的纠纷,都被当做事关国家“权利”和“荣誉”的事情,引起轩然大波一个本国公民,不管其品行如何,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外国遭到侮辱或杀害,立即就会被当做民族英雄而受到本国人民的同情和拥戴,并在全国激起强烈的爱国情绪和对当事国的仇恨。

材料二: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

法国人指责德国文化“粗鲁野蛮”,德国人污蔑法国文化“腐朽堕落”。

材料三: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非与他们自己有同样的名称,讲同样的语言”,“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惟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摘自(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极端民族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2)分析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18. (20分)在中外历史演进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

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简述图一和图二人物分别对理想中的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2)图三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上有何特点?
(3)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图四人物对外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在学习上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到哪些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综合题 (共6题;共75分)
13-1、
13-2、
14-1、
15-1、
15-2、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8-1、18-2、18-3、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