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临沂市太平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山东省临沂市太平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纤.xiān绳腌臜.zā 断壁残垣.yuán 鳞次栉.zì比
B.荫.yīn庇馈.kuì赠周道如坻.dǐ 气浪灼.zhuó人C.翘.qiào首戳.chuō穿如坐针毡.zhān 越俎.zǔ代庖
D.蹂躏.lìn 羼.chàn水睡眼惺忪.sōng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泻漏乐此不疲通霄达旦
B.吮吸枭鸟中流砥柱转瞬即是
C.荣膺窒息奄奄一息折衷是非
D.虔信魁梧芒刺在背无精打彩
3.下列加点的词语删除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
....是对称的.
B.至于池沼,大多
..引用活水.C.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D.有几个园林还
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
..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着眼前张张笑脸和一枚枚奖章,她不禁触目伤怀
....,喜极而悲. B.由于山体
滑坡,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
....,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C.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
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
..
伦比
..... ...D.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故弄玄虚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的胃和神经都睡着了。
但是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
B.死就等于睡觉。
它意味着结束,休息
C.在这个人一路向前挣扎的时候,就是在脑子里这样想的
D.走到晚上九点钟,他在一块石头上绊了一下,摔倒了,便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儿
二、其他
6.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只隐约地记得下过雨,刮过风,落过雪。
(___)
(2)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___)
(3)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
(___)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的农民们站在因持续干旱无法栽种的稻田里,束.
手无策
...。
(2)日前有影迷指出电影《赵氏孤儿》有多处硬伤,有媒体评论此影迷的行为并
非吹毛求疵
....。
(3)近日英国一个10岁男孩开动拖拉机击退公牛,救出了被公牛伤害的奄奄一
...息.的父亲。
(4)我心目中的幸福,绝不转瞬即逝
....的瞬间,而是一种平平常常的持久的状态。
它本身没有任何令人激动的地方,但它持续的时间愈长,就愈令人陶醉。
——卢梭
三、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
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
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
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
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
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
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
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
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
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
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
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
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
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
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
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
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
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
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
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
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
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
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
她照旧盘发,穿旗袍。
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
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
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
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
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
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8.【乙】文第一段的文字与【甲】文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乙】文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甲】【乙】两文中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
9.读完【乙】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四、语言表达
10.优美的歌曲配以优美的画面就是“MTV”,优美的诗篇配以优美的画面就是“诗歌TV”,下面是一位同学给《乡愁》的第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编写的“诗歌TV”拍摄文字脚本: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
如豆的灯火摇晃着,映照着他湿润的双眼。
窗外,月光清冷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张邮票,信封上,写着母亲的名字----他会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依偎母亲怀抱的温馨?是倾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依恋,还是应答母亲日日家门口的翘盼?……
他粘贴的哪里仅仅是一张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的遥遥思念;他邮寄的哪里仅仅是一封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赤子之心!请你从《乡愁》的另外三节中任选一节,编写“诗歌TV”拍摄文字脚本。
五、综合性学习
11.本课《诗两首》的学习结束后,老师在班上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拟定为:“乡愁诗”的初步探究。
现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话题探究】根据下面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欣赏“乡愁诗”时应注意什么。
《乡愁》:诗人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按诗人自己的说法,这首诗“蛮写实的”。
《长城谣》(作者:台湾诗人席慕蓉):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长城、黄河自然成了她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
《一片槐树叶》(作者:台湾诗人纪弦):诗人曾在南京、扬州、上海等地留下了足迹,所以诗中有“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的句子。
(2)【自由讨论】你赞赏大家各抒己见,但下列说法你不同意的一项是(___)A.甲同学说,余光中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是“乡愁诗”这一诗派的代表
B.乙同学说,这三首诗都表达了游子思念祖国和故乡的深切而忧伤的感情C.丙同学说,文学与政治是紧密相关的。
若没有两岸的政治隔阂,就不会有“乡愁诗”
D.丁同学说,咏物抒怀,化抽象为具体,是“乡愁诗”的一般特点,这三首诗也不例外
(3)【牛刀小试】仿照句子,再续写一句。
注意句式、修辞和语意的连贯。
乡愁是一条河,你就是那河中的船,夜深人静的时候,摇我轻轻入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
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
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担心的必要了。
”
生活常常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
A 项“纤绳”应读做“qiàn”,“栉”应读做“zhì”;B项“荫庇”应读做“yìn”;C项“翘首”应读“qiáo”。
2.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
A 项“泻漏”应写作“泄露”,“通霄达旦”应写作“通宵达旦”;B项“转瞬即是”应写作“转瞬即逝”;D项“无精打彩”应写作“无精打采”。
3.C
【解析】
试题分析:A、B、D三句中加线词是在范围上进行限制的,如果删去就使句子的意思绝对化了,影响了句子意思的表达,而C句的“总是”只是在语气上起强调作用,删去只影响语气而不影响句意,故选C。
考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的是学生说明文知识,学生不仅在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要知识这些词的限定作用。
平时学习,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感。
4.D
【解析】
试题分析:A句“触目伤怀”指的是“看到让人伤心的东西而伤感”,B句“走投无路”指的是“处境艰难,没有出路”,B句“无与伦比”指的是“完美,同类不可相比”,皆不符合句子的意思。
D句“故弄玄虚”指不实在,虚张,虚夸,故D对。
考点:成语运用。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成语,易于判断。
成语,是阅读和写作中常使用的短语,有的成语意思比较隐含,不可直观判断,所以平时学习时一定要准确地掌握成语的含义,才能判断准确,用得好。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
C 句应改为“这个人一路向前挣扎的时候,脑子里就是这样想的”。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
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7)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6.(1)排比(2)反问(3)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句(1)符合。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句(2)符合。
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这样就叫比喻。
句(3)符合。
7.(1)像被捆住了双手,毫无办法。
(2)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3)形容气息微弱。
(4)转眼之间就消失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
8.9.最特出的矛盾:家境不好,但活得优雅而从容。
作者态度:贬斥、批判孔乙己;褒扬、赞赏穿旗袍的女人。
【小题2】【小题9】示例:人生难免身处困境,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要有乐观的态度。
【解析】
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文段内容,体会作者的的思想感情。
仔细阅读乙文第一段,可以看出这里的矛盾就是“这个女人家境不好,但活得优雅而从容”。
甲乙两文的人物都有矛盾的生活体现,但作者对孔乙己是明显的批判态度,对穿旗袍的女人却是保养的赞美。
9.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从孔乙己和穿旗袍女人在逆境中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结局可以
看出,人生难免身处困境,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要有乐观的态度。
10.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这是一道情景设计的题型。
首先了解余光中《乡愁》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然后模拟示例中的情景,选择《乡愁》中的任意一幕,设计合理的情境,表达出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设计要合理,与诗歌内容相一致。
11.(1)我们欣赏“乡愁诗”时,必须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
(2)C(3)乡愁是一只船,你就是那撑船的竿,风里浪里航行,支我生命的帆。
【解析】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
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的方法的认识。
仔细阅读话题研究中的三个例子,无论是对那首诗歌的理解,都离不开对诗人生活经历的了解,只有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第(2)小题中C项表述不正确,“乡愁”和政治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3)小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
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12.参考例文
心灵的距离
广袤的大地充满了无尽的未知与迷惘,辽阔的海洋散布着难解的冷酷与无情,当我们远行万里,飘洋过海的时候,谁不会对那遥远的距离产生敬畏之情呢?距离的那头,是家,是亲友,是熟悉的环境,是充满温情的心灵的小窝;而这边,尽是难以消除的愁苦与事与愿违的无奈,当不可计数的空间距离压在一位孤独游子身上的时候,又有谁能听到脆弱心灵那无助的哭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的声音撼动了亿万的心灵。
我折服于他的豁达明朗,折服于他的动人情思。
一句佳话,曾抚慰了多少忧伤清冷的心灵,拯救了多少濒于绝望的游子!短短十字,道出了颠仆不灭的真理。
万水千山可以阻隔彼此的肉体,却无法克服心灵的巨大引力,只要有着共同的情感,或是有着相同的抱负,心灵的沟通又何须面对面的长谈,手握手的拥抱?“但愿人长久,前里共婵娟”,抬头望望天空的那轮明月吧,你所挂念的人或许也在凝视它,你分明已从那皎洁的月光中望见了他的眸子,那还有怎样的情感不能随着洁白的月光而传递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若是说古今的时间距离彻底阻断了我们与先人的沟通的话,那李白为何还要发表如此的感叹呢?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丝坦然,一丝欣慰,一种值得珍藏的永恒,它来自李白的心灵深处,今又静静回荡在我们的心房。
拿起书本,不管它是包装精美,还是破旧不堪,只要将思绪凝聚在那大大小小的文字上,古之圣贤便已分明坐在了你的面前。
当你们的心灵借助文字紧靠在一起的时候,你所获得的心灵滋养早已使你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了。
空间的冷漠与时间的无情,让我们领略到了距离的残酷。
然而距离降低不了心灵的温度,当我们将热爱的目光投向万物的时候,你会发现,草木虫鱼皆为知己,当我们翻开书本静静思考的时候,古往今来心灵的汇聚也一定能让你得到莫大的满足。
只要有情,有思,有爱,心灵的距离想多近就多近!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来帮我们打开思路,会帮助我们获得思路,但本作文写作难度很大。
“距离”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空间距离,就是某个地方到某个地方的长度;另一个距离含义为心理距离,就是对待事物看法的不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我们的题目是《心灵的距离》,所以应该写第二种思路。
如写从讲台到最后一排的距离(谢老师对安排在最后一排差生的心理距离),也可写更年期和青春期的距离(写妈妈和你的心理代沟)就很好。
在写作时,切记不要围绕距离写假大空的文字,给人无病呻吟之感。
只需用相关文字来表现距离就行。
点睛:
著名作家柳青曾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爱憎”“真实不讳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亮出自己不囿于世俗而勇于独立思考的真实观点。
”因此,作文在立意中要立足生活实际,不能只是“回到古代”“复述经典”。
选材得当,至关重要。
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
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
“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
“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