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二中11—12高二下年中试题-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张掖二中11—12高二下年中试题-历史
高二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能够分享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要紧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妨碍深远
6、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全然变革的最要紧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要紧有
①实行宗主督护制妨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峻不均,农民负担重
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妨碍是
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
9、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
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B.操纵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
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
D.推行重商主义
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
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
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
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
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
1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表达在
A.“九十五条论纲”中
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
C.《圣经释义》中
D.《基督教原理》中
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6、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
A.闵采尔起义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加尔文宗教改革
D.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进展商业
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要紧内容或成果有
①取消包税制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
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④确立了土地私有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以下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
A.修建马哈茂德运河
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
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
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2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峻阻碍了工业的进展,要紧表现在
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
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存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差不多主张是
A.接着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22、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要紧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舞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郎起义
C.“大政奉还”事件
D.戊辰战争
24、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要紧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差不多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5、依照1889年日本宪法
A.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C.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
D.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
26、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
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
27、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截了当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明治维新后
D.戊戌变法后
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的文章中倡导在中国实行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权分立制
D.君民共主制
29、以下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舞私人办学
30、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因此能成为领导力量,要紧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进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差不多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31、1895年,维新思潮进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32、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进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33、认为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组成国家或政府的思想家有
①斯宾诺莎②洛克③卢梭④詹姆士一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全然缘故是
A、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
B、英国资本主义进展特别不充分
C、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
D、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
35、彼得一世改革之因此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全
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进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进展扫清障碍
3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
司法
判决,但我能够做其他一些情况。
”她能做的情况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7、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
将要功
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
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表达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妨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38、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妨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进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39、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导致的后果有
①废除了世卿世禄制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截了当与高度进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
这一描
述与以下哪次改革有关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
41、(1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
(1)材料一中要紧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4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1分〕作者对此态度如何?〔1分〕
你如何评价?〔2分〕
42、(1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富有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因此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因此,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
——大久保利通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梭伦怎么样的改革思想?(1分〕有哪些政策表达这一思想?(2分〕〔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么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分〕〔3〕材料三中表达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3分〕
43、阅读以下材料:〔10分〕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假设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朝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分析康有为主张变法的要紧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其依据是什么?(3分)
44、阅读以下材料:〔10分〕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纳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
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隐秘。
……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
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
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纳普鲁士模式),海军所以依旧学习英国;大学那么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缘故。
〔2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
学习的目的何在?〔3分〕
〔2〕依照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差不多情况。
〔5分〕
张掖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题号
41 42 43 44 总分 得分
41.〔10分〕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要紧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4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1分〕作者对此态度如何?〔1分〕
你如何评价?〔2分〕
42.〔10分〕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1分〕有哪些政策表达这一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么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分〕 〔3〕材料三中表达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
奖励措施?〔3分〕
43、(10分〕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分析康有为主张变法的要紧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其依据是什么?(3分)
44、(10分〕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缘故。
〔2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
学习的目的何在?〔3分〕
〔2〕依照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差不多情况。
〔5分〕
张掖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A D A D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B D B A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C B D B A C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A B D B D B B D 【二】非选择题〔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
〕
41.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
鼓舞贵族建立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4分〕
〔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分〕
〔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1分〕作者持否定态度〔1分〕;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
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进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2分〕
42、
〔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
〔1分〕政策:
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同意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
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答出两点即可〕〔2分〕
〔2〕假如持确信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
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进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
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
假如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
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言之有理即可〕〔3分〕
〔3〕进展资本主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
〔1分〕措施: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
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进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紧密
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3分〕
43、
〔1〕要紧意图:挽救民族危亡,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2分) 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分)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3分)
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
(3分)
44.〔1〕缘故:闭关锁国政策。
(2分)目的: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
(3分)
〔2〕差不多情况: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进展民族工商
业;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进展模式;政府扶植。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