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语言基础练习】
1、请你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⑴汲.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孜孜
..
2、请你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汲引、汲取、吸收)知识,使自己___(学识、学业、学问)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创造、创新、创意)。

⑵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题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力)。

3、如果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句子也是通顺的。

你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生活中大部分
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论据不同类的一项是()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B.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C.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D.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5、请你认真品读下面的文字,然后说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课的标题告诉我们:“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其实,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
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我们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请你仿照“示例”说出下列四题的“异乎寻常的答案”:
示例:⑴、问:1+1=? 答:1(里)+1(里)=1(公里)
⑵、问:4+9=? 答: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⑴、2+1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品析】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删减),完成7—10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可一定要是“异乎寻常的答案”哦!
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

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

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

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

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
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用原文回答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部分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
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段中说“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请举出你生
活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
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作者:梁衡,有改动)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探究体验】
15、你认为做一个富有创造力性的人,关键在哪里?谈谈你的经验体会。

16、文中说“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你有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
个观点吗?
甲的事例: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以苹果落地的想法开始的。

乙的事例: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以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的小想法开始的。

我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答:我认为做一个富有创造力性的人,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

生3答:我认为关键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答:我认为做一个富有创造力性的人,关
键在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生4答:我认为关键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参考答案
1、⑴汲取(jí)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⑵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⑶锲而不舍(qiè)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⑷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2、⑴汲取学识创意⑵素材创造性
3、不能去掉,因为“大部分”说明也可能有例外,注意表述的严密性。

4、A(事实论据,其余都是道理论据)
5、一是有渊博的知识;二是会对知识进行组合,形成创意;三是坚信坚持下去,必会有成果。

6、略
7、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放弃探求,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8、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9、条件:①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或:所举的例子确凿、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

)10、略。

11.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意思对即可。

)
12.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13.画家的事例不恰当。

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14.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意思对即可。

)
15、示例:生1:我认为做一个富有创造力性的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知识。

生2:我认为做一个富有创造力性的人,关键在于我们要经常保持好奇心。

生3:我认为关键在于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去运用,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生4: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要继续进行多方面的思维,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或一瞬间的灵感,要注意捕捉,不能放弃。

16、示例:伽利略从教堂里挂灯链条的滴嗒声中,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法国大数学家潘家顿:常说他的关于数学的发现,大半是他在街头闲逛时,留意一些“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想法”后产生的。

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