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阅读习题及答案
阅读《屈原列传(有删改)》,完成下列⼩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夫与之同列,争宠⽽⼼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令出平伐其功⽈以为⾮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正之
不容也,故忧愁幽思⽽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怨⽣也……………………怀王以不知忠⾂之分,故内惑于郑
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信上官⼤夫、令尹⼦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之祸也……令尹⼦兰闻之,⼤怒,卒使
上官⼤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迁之。
屈原⾄于江滨,被发⾏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
渔⽗见⽽问之⽈:“⼦⾮三闾⼤夫欤?何故⽽⾄
此?”屈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圣⼈者,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
⽽扬其波?众⼈皆醉,何不其糟⽽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令见放为?”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谁能以⾝之察
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葬乎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遂⾃投汨罗以死。
12、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西汉著名史学家、⽂学家、思想家。
少时随⽗研习经史
,⼆⼗岁后,游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后继⽗任太史令,博读史馆所藏图书和⽂献。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
、落下闳等进⾏历法改⾰,共订《太初历》。
承继其⽗遗志,著《报任安书》、《悲⼠不遇赋》、《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
李陵辩解,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
13、1.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穷则反本(?)?(3)
其称⽂⼩⽽其指极⼤(?)?(4)⾃疏濯淖污泥之中(?)?(5)靡不毕见(?)?(6)屈平既绌(?)?(7)厚币委质事楚(?)?(8
)亡⾛赵,赵不内(?)?(9)齐与楚从亲(?)?(10)被发⾏吟泽畔(?)?(11)乃令张仪详去秦(?)?2.古今异义?(1)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3)颜⾊憔悴,形容枯槁?颜⾊:古义:?今义:
?形容:古义今义:(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今义:3.⼀词多义?志?:博闻强志(?)?推此志也,虽与⽇⽉争光可
也(?)?⼀篇之中三致志焉(?)?疏:王怒⽽疏屈平(?)?以⾦笼进上,细疏其能(?)?害?争宠⽽⼼害其能(?)?邪曲之害公也(?)
?属: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举:举类迩⽽见义远(?)?举贤以⾃佐(?)?举世混浊⽽我独清(?)?诚:楚诚能
绝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词类活⽤(1)名词做状语?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②蝉蜕于浊秽(?)?(
2)名词⽤作动词?①皭然泥⽽不滓者也(?)?②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3)意动⽤
法?①惠王患之(?)?②同死⽣,轻去就(?)
?5.⽂⾔句式?(1)判断句?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离骚”者,犹离忧也(?)?此不知⼈之祸也(?)?(2)省略句?遂绝
齐()复之秦,竟死于秦⽽归葬()(3)被动句?信⽽见疑,忠⽽被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为天下笑(?)?是以见放(?)?不凝滞于物(?)?(4)倒装句?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破楚师于丹、淅(?)?⽽设诡辩于
怀王之宠姬郑袖(?)?14、阅读课⽂回答下列问题1.第1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个⽅⾯的才能?联系全⽂,分析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
况写得如此简略。
?明确:2.课⽂在叙述屈原遭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段的⽂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作品《离骚》。
作者从
哪些⽅⾯介绍《离骚》,⼜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格结合起来写的???明确:3.本⽂明明是为屈原⽴传,为什么还要⽤相当长的篇幅记叙楚国
的命运??明确:4.司马迁为什么要写渔⽗与屈原的对话,他想要表达什么??明确:5.屈原为何⼀定要选择“⾃投汨罗江”??请结合课⽂内
容分析其原因。
?明确:6.最后⼀段第⼀句话中的“志”指什么,?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明确:?
7.屈原不仅是⼀位杰出的诗⼈,⽽且
是⼀位伟⼤的爱国主义者,这已家喻户晓,司马迁⼜是怎样展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呢???
15、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
是(??)A.上官⼤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令出平/伐其功⽈/以为⾮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
平B.上官⼤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令出/平伐其功⽈/以为⾮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C.上官
⼤夫见⽽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令出平/伐其功⽈/以为⾮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D.上官⼤夫见⽽欲
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令出/平伐其功/⽈以为⾮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16、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
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职位仅次于令尹。
《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
后⼈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到低设卿、⼠、⼤夫三级。
⼤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夫
为⼀般任官职之称。
宋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为⼤夫。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官
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官,其执掌⼀国之国柄,⾝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权于⼀⾝。
令尹主
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若敖⽒、薳⽒、屈⽒、昭⽒、景⽒、彭⽒)之族。
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
职。
《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昭、屈、景。
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
”可见三闾⼤夫是⼀种掌管三⼤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17、下列对⽂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
同姓。
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上官⼤夫的谗⾔,所以怀王发怒⽽疏远了屈原。
B.屈原痛⼼怀王听⼒不好,⼩⼈混淆⿊⽩,使怀王看不明⽩,品⾏不正的⼩⼈损害国家,端⽅正直的君⼦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
《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国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信任上官⼤夫和令尹⼦兰,⾃⼰也被扣留死
在秦国,被天下⼈耻笑。
这是怀王不了解⼈招来的祸害。
D.⾯对渔⽗的劝说,屈原表⽰宁可投⼊⼤江⽽葬⾝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洁的品
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
他在⾃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沙》赋。
18、诚把⽂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客死于
秦,为天下笑。
(2)屈原⾄于江滨,被发⾏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
参考答案:15.D16.B17.D18.(1)(楚国)军队遭挫
败,国⼟被削割,失掉了六郡,(楚怀王)⾃⼰客死在秦国,被天下⼈耻笑。
(2)屈原来到了江畔,披散着头发,在江边⼀⾯⾛⼀⾯吟叹,他⾯容
憔悴,模样瘦削。
【解析】15.本题考查学⽣⽂⾔⽂断句的能⼒。
“见”和“夺”都是上官⼤夫的⾏为,语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屈平”作后
句“不与”的主语,在“屈平”前⾯断开,排除AB两项;“令”是名词,作“为”的宾语,“众”作后句“莫不知”的主语,中间断开;“平”指
屈平,作后句“伐其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句意:上官⼤夫见了就想强⾏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前谗毁屈
原说:“⼤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家没有不知道的,每⼀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能做的。
”怀王很⽣⽓,就疏远了
屈原。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了解掌握古代⽂化常识的能⼒。
B.“由⾼到低设卿、⼠、⼤夫三级”错误,由⾼到低应为“卿、⼤夫、⼠”。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对⽂⾔⽂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
A.“屈原的下属没写完”错
误,“属”的意思是“写”,意思是“屈原没写完
”。
B.“听⼒不好”错误,这⾥是⽐喻说法,应为“被⼩⼈迷感,不辨是⾮”。
C.“在国内迷惑郑袖”错误,应为“被郑袖迷惑”。
故选D。
1
8.本题考查学⽣理解并翻译⽂⾔⽂句⼦的能⼒。
赋分点:(1)“削”,被动⽤法,被削
割;“亡”,丢失,“为天下笑”,被动句,被天下⼈耻
笑;(2)“被”,通“披”,披散;“⾏吟泽畔”,省略句,“⾏吟(于)泽畔”;“颜⾊”,脸⾊;“形容”,形体⾯貌。
参考译⽂:屈原,名
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
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见闻⼴博,记忆⼒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
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嫉妒屈原的才能。
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
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夫见了就想强⾏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前谗毁屈原说:“⼤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家没有不知道的,
每⼀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能做的。
”怀王很⽣⽓,就疏远了
屈原。
屈原痛⼼怀王惑于⼩⼈之⾔,不能明辨是⾮
,⼩⼈混淆⿊⽩,使怀王看不明⽩,邪恶的⼩⼈妨碍国家,端⽅正直的君⼦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到
忧愁的意思……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概是怨愤引起的………………怀王因为不明⽩忠⾂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
欺骗,疏远屈原⽽信任上官⼤夫和令尹⼦兰,军队被挫败,⼟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所耻笑。
这是不了解⼈的
祸害……令尹⼦兰听到这些话,⾮常⽣⽓,最终让上官⼤夫在顷襄王⾯前说屈原的坏话。
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
⽔泽边⼀⾯⾛,⼀⾯吟咏着。
脸⾊憔悴,形体⾯貌像枯死的树⽊⼀样毫⽆⽣⽓。
渔⽗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屈
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清⽩;众⼈都沉醉,只有我⼀⼈清醒。
因此被放逐。
”渔⽗说:“聪明贤哲的⼈,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着世俗变化。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流⽽且推波助澜呢?众⼈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般的品质,却使⾃⼰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定要抖掉⾐上的尘⼟。
谁能让⾃⼰清⽩的⾝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长流的⼤江⽽葬⾝于江鱼的腹中。
⼜哪能使⾃⼰⾼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头,就⾃投汨罗江⽽死。
读未来百家号读未来: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