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地砖空鼓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地砖空鼓方案
本文是关于重庆万科悦峰三期1#楼项目精装修工程的报告。

以下是详细的工程报告:
墙面工程:
本工程使用了高质量的墙面材料,确保了墙面的牢固性和美观性。

墙面砖采用了耐磨、防水、防火的优质材料,墙面的刷漆工艺经过多次的精细打磨,确保了墙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

地面工程:
地面采用了高品质的地砖,确保了地面的平整度和防滑性。

地砖的颜色和纹路都非常自然,给人一种舒适、温馨的感觉。

空间设计:
本工程的空间设计非常合理,充分利用了每一个角落,使得整个空间都显得宽敞明亮。

同时,设计师还注重了细节的处理,使得整个空间看起来非常舒适、自然。

鼓楼工程:
本工程的鼓楼采用了高品质的材料,确保了鼓楼的牢固性和美观性。

鼓楼的设计非常独特,给人一种非常别致的感觉。

方案设计:
本工程的方案设计非常精细,从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

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注重了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空间的利用,使得整个空间都非常和谐、自然。

同时,方案的实施也非常严谨,确保了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以上是本次XXX悦峰三期1#楼项目精装修工程的报告。

我们的编制单位是XXX,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高品
质的服务。

工程概况、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某小区的瓷砖铺贴工程,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

本文旨在探讨瓷砖铺贴过程中空鼓、破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国家规范和标准
本工程遵循国家标准《建筑瓷砖铺贴工程验收规范》(GB/T 4100-2006)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2015)。

空鼓、破裂引起原因分析
3.1 基层与结构层之间的空鼓
基层与结构层之间的空鼓主要是由于基层处理不当,如基层表面不平整、潮湿、油腻等原因导致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的附着力不足。

3.2 粘结层与基层之间产生空鼓
粘结层与基层之间产生空鼓的原因可能是粘结层的厚度不均匀、粘结层与基层之间有空气或杂物等。

3.3 地砖与粘结层产生空鼓
地砖与粘结层产生空鼓的原因可能是地砖表面没有清洁干净、粘结层厚度不均匀、粘结层与地砖之间有空气或杂物等。

3.4 墙、地砖局部空鼓
墙、地砖局部空鼓的原因可能是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抹灰、找平等处理,导致基层不平整。

防治措施
4.1 材料要求
选用质量优良的瓷砖、粘结剂、基层处理剂等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2 施工方法
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干净。

在铺贴前应进行试铺,确保粘结层厚度均匀、附着力良好。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抹灰、找平等处理,确保基层平整。

4.3 瓷砖铺贴检查
铺贴完成后,应进行瓷砖铺贴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空鼓、破裂等问题。

4.4 质量检查
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4.5 瓷砖空鼓处理
对于发现的空鼓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重新铺贴或进行修补。

工程概况和编制说明:
XXX三期1#楼1—31层为精装修工程,土建由XXX施工,室内精装修由XXX城建负责。

室内厨房、卫生间、客厅
玄关均为瓷砖面层,参考XXX现行A6标准进行施工。

本项
目的施工重点和难点是解决瓷砖空鼓问题。

国家规范和标准:
本工程参考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2001、新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标准》、XXX精装
指导实施手册和XXX实测实量A6标准。

空鼓和破裂引起原因分析:
空鼓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引起地砖空鼓的因素有很多。

经过反复实践和分析研究,总结了空鼓的几种原因,包括基层与楼面结构层之间产生空鼓、粘结层与基层之间产生空鼓、瓷砖与粘结层产生空鼓以及粘结层砂浆不饱满造成局部空鼓。

这些原因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几种同时出现。

此外,瓷砖之间
留缝过小、瓷砖热胀冷缩相互挤压也会引起破裂和起翘。

其中,地砖与粘结层之间的空鼓最为普遍,除了因水泥的安定性不良这一直接因素外,主要与施工过程也有关。

基层与结构层之间的空鼓:
引起这种空鼓的原因主要是在抹基层灰之前,楼面结构层表面未清理干净、未刷粘结剂,造成基层砂浆与结构层粘结不牢,这与引起水泥砂浆墙地面空鼓的原因相同。

粘结层与基层之间产生空鼓:
产生这种空鼓有三种原因,一是贴墙地砖前,基层表面的灰尘、垃圾未清理干净或基层表面松散砂砾较多,在基层与粘结层之间形成一道隔离层;二是基层过于干燥,吸水较快;三是基层砂浆标号偏低,属于“软底子”。

地砖与粘结层产生空鼓:
这种空鼓出现最为普遍,引起这种空鼓的原因与“水”有关。

砂浆搅拌后,一旦处于静止状态就会产生泌水现象。

地砖粘结后,粘结砂浆灰产生泌水,这些水分有利在砂浆表面,一旦泌水过多,就会在砂浆与地砖之间形成一道水隔离膜。

而引起泌
水过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贴地砖前,为使粘结层与基层之间有较好的粘结,人们往往采用在基层表面刷水泥砂浆的方法。

这样做虽然能解决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的空鼓,但却往往是基层处于水饱和状态,甚至在基层低洼处产生积水。

2.粘结层砂浆过稠导致泌水过多,容易造成空鼓现象。


避免此问题,应根据地砖的吸水率确定是否需要浸水,不同地砖可能需要不同程度的浸水。

3.4 墙、地砖局部空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施工时粘结砂浆
厚度不足,或砂浆未能完全铺设到位,导致砂浆无法挤出四周,尤其在地砖边角处较为常见。

4.防治措施
4.1 材料要求
1.1 所使用的水泥应为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必须有
出厂合格证和复检报告。

结块的水泥不应使用。

1.2 基层砂浆和黄砂应选用中粗砂或中砂拌制,黄砂含泥
量应≤1%。

1.3 选择蒙娜丽莎瓷砖时,应取样测定其吸水率。

对于吸
水率≤5%的地砖,不宜浸水湿润,因为这样会影响水泥的水
化作用。

4.2 施工方法
4.2.1 在进行铺贴前,必须先清理地面基层或楼面结构层,并用水泥浆刷一道以增加基层的粘结力。

4.2.2 为防止空鼓和脱落,墙面基层必须清理干净,并提
前一天浇水湿润。

瓷砖使用前也必须清理干净,并浸泡至不冒泡为止。

若必要,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入3%~5%的808胶,
以增加粘结力和保水性,并减少粘结层的厚度。

4.2.3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包括基层清理、抹
底灰、选砖、排砖、弹线、粘贴标准点、粘结瓷砖、勾缝、擦缝、清理等步骤。

同时,应确保瓷砖清洁,粘结厚度符合规范。

4.2.4 若墙体本身存在裂缝,应在处理后再进行铺贴,以避免裂缝扩大导致瓷砖开裂或脱落。

若地面或墙面平整度或垂直度存在差距,还需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并比较瓷砖的色彩差异。

4.2.5为了确保粘结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效果,需要采用“翻浆法”铺灰。

具体操作是先将粘结层砂浆平铺在基层上,压平后再将砂浆全部翻身,这样可以清除基层表面未扫净的灰尘及砂砾。

一般要求砂浆翻身2-3次。

粘结砂浆的铺灰厚度应控制在5-7mm之间。

4.2.6地砖粘贴采用“批灰”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稠度为3-5cm的1:1水泥细砂浆,先将地砖背面的凹樘批平,然后再加快灰使地砖中间略高于四周。

必须做到满批灰,批灰厚度最薄处为2-3mm。

4.2.7粘贴时,先用木锤轻敲地砖中央,然后逐步向四周敲打,直至地砖贴平。

同时注意地砖周边缝中,特别是四角处是否有砂浆挤出,若无砂浆挤出说明铺灰厚度不够,应重新铺贴。

4.2.8铺贴大面积瓷砖时,更应注意预留足够的收缩膨胀缝,确保收缩所需。

瓷砖无特殊工艺要求,按传统贴法即可,但在铺贴中应注意底层砂浆在敲打排气,要检查密度是否一致,如出现局部松散,要加上砂浆再次敲打排气,然后在砖背面涂上3mm厚的纯水泥敲平,完成铺贴。

4.2.9如果砖背面的粘涂层面积超过50%,在铺贴施工过
程中要采用清洗砖底、基本无水渍时再铺贴、预留膨胀缝等方法,可解决松落问题。

4.2.10在施工中还要注意建筑的气候。

夏天由于材料较之
平常更为干燥,所以对于需要经过泡水处理的地砖、瓷砖等材料,要延长泡水处理的时间,使其水分接近饱和状态。

这样就不会出现粘结时由于瓷砖干燥而从水泥中吸水的情况,从而防止发生与水泥粘结不牢固,出现空鼓、脱落现象。

在冬季还需要注意防冻,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避免出现空鼓和裂缝。

4.2.11在常温下地砖贴好12小时后方可上人擦缝,7天内
禁止闲人在地砖上走动。

4.3、瓷砖铺贴检查
4.3.1垂直度检测:可以利用2M垂直检测尺来检测偏差值。

将垂直检测尺左侧靠紧被测面,然后待指针自行停止摆动后,读指针所指刻度数值,此数值即被测面垂直度偏差,每个为1mm。

瓷砖的里面垂直度一般要在4mm以内。

4.3.2、平整度检测:检测瓷砖平整度时,可以用垂直检测尺检测,也可以用2M靠尺加契形塞迟检测。

用后一种方法检测室,将靠尺侧面紧靠被侧面,其缝隙大小用契形塞尺检测。

4.3.3 阴阳角方正度检查
在铺贴瓷砖的墙面中,如果存在阴阳角,需要使用阴阳角尺来检查其方正度。

根据国家的要求,阴阳角的偏差不能超过3毫米。

在检查时,需要将方尺打开,用双手将其紧贴在阳角的两个面上,观察其刻度指针的状态。

当指针指向“0”时,说明方正度为90度,即读数为“90”。

当指针向左偏离“0”时,说明角度大于90度;当指针向右偏离“0”时,说明角度小于90度。

偏离几个格,就意味着误差有几毫米。

4.3.4 坡度检查
坡度检查主要涉及地砖的铺贴。

卫生间、阳台以及有地漏的厨房地砖应该具备足够的自排水倾斜度。

坡度应该达到不泛水、不积水的要求。

4.4 质量检查
在墙、地砖铺贴完成后,需要进行三次空鼓检查,分别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进行。

使用小锤轻敲地砖表面,根
据声音判断是否存在空鼓。

产生空鼓的墙、地砖中,有90%
以上在贴好后24小时内就能检查出来。

此时由于水泥砂浆的
强度较低,重新铺装较为容易。

而在48小时和72小时后产生空鼓的墙、地砖数量较少。

4.5 瓷砖空鼓处理
如果单块瓷砖的空鼓超过标准,可以要求铺装工人将其撬掉并重新铺装。

可以使用吸盘将空鼓地砖吸住,并平直地吊出。

然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铺贴。

如果超过了1/3的铺装面积存在空鼓,那么需要将整面瓷砖全部撬掉并重新铺装。

另外,如果墙地砖存在每块砖的局部边角空鼓,可以使用水泥填充至饱和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