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扬州慢姜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 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漫游苏、杭、 维扬等地。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 客生活。他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 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 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 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 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 集》。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 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赏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 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 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 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 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 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 息,冷绝凄绝。
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扬州慢》
比较阅读
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像唐代诗人杜牧那样才华横溢,如果今日重 到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因为昔日扬 州的繁华已荡然无存。这个“惊”字暗联上 片景物,带动下片抒情。
赏析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 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今要 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 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 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赏析
词前小序——交待写作缘起。 小序语言洗炼,音节凄婉,不啻是一篇声 情兼美的小品。它交代了词写作的具体时 间——“淳熙丙申(1176)至日(冬 至)”、动机——“感慨今昔”以及千岩老人 的评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人初到扬州,从城外到城内,所见所 闻一派萧瑟景象,触景伤怀,“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 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 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春风十里”是 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 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 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 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 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 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写作特色
对比手法的运用 纵观全篇,布局严密,由少驻,写到观景, 由景的荒芜,写到原因,由眼中所见到耳中 所闻,再到心中所思所想,有声、有色,情 景交融;采用点染法渲染,揭示主题,通过 对比手法进一步深化主题。音调谐婉,辞句 精美。
写作特色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 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艺 术特色之一。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 (有四处之多),有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 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扬州慢
姜夔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 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 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 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 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 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 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 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 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扬州慢
姜夔
Hale Waihona Puke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 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 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 为谁生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 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 什么不同特点?
赏析
渐黄昏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 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 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 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 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赏析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 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 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 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 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 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 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 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赏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 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 名都。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华 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 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行 的这段路歇歇吧!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 给下文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 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 (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 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 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 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 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 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 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后 两句写战乱的惨状,那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是战火 地遗迹和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恶之 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 移情的手法。
风格不同 境界大迥
一个慷慨激昂栏杆拍遍 一个悲吟颓废瞻顾徘徊 一个追念英雄欲保境安民一展雄才 一个怀念才子想重温旧梦恢复繁华 一个叹国土沦丧江山易手忧国忧民
一个惜美人芳草风流尽去感时伤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