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详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藤萝摇曳”“泯灭”“委婉连绵”等词语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脉。
3.初步感受阿炳痛苦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通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并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指名说)
2.这节课,老师先播放这样一段感人的曲子。
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
”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地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吧!(播放:《二泉映月》曲)
3. 听了这段曲子,你们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指名说)
4. 简要介绍阿炳。
5. 这堂课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课题就是乐曲的名称。
(板书课题)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
(1)我会读
(ppt出示第一组)
无锡惠山倾诉激愤富饶乐坛淙淙颤抖
搀扶哭泣恬静呐喊积淀抒发患病琴弦
倔强享有盛誉树木葱茏委婉连绵
a.一二行指名读,相机正音。
b.第三行指名读,学习多音字“强”,读准“葱茏”。
c.领读。
(ppt出示第二组)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月光似水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舒缓起伏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a.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宕”读音)
b.相机理解难理解的词语。
(联系生活或联系上下文)
(2)我会写
a.红色的字都是本课的生字,在写法上有没有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
相机区分形近字。
b.描红部分易错的字。
2.朗读训练营
a.这位尝尽人间辛酸的盲人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不朽的乐曲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
b.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虚实浓淡,刚柔隐现。
接下来就请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带着对阿炳的那份尊重,那份崇敬去诵读。
小组合作朗读、交流。
3.结构梳理站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两次听泉。
第一次(1-2),第二次(3-4)】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写中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二、(3-4)写历经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
三、(5-6)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三、品味课文,对话启智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景色的词句。
2.朗读,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时的感受。
3.大组交流,朗读,评读。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并对阿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丰富的情感。
五、作业超市
1.用钢笔认真练完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中丰富的词句,理解、感受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含义。
3.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丰富的情感,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默写并指导写字
无锡惠山倾诉激愤富饶乐坛颤抖
搀扶哭泣恬静呐喊积淀抒发倔强
享有盛誉树木葱茏委婉连绵静影沉璧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名曲。
那么这首曲子阿炳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又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
(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二泉映月》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直线划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浪线划出。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
(听音乐起始部分,读相关语句,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
交流:作者是怎样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怎样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比喻句,排比句)
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并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四自然段内相关的语句。
(2)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3)再次朗读文中描写的乐曲的第二部分,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并能够背诵。
3.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乐曲的特点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这里为何用两对反义词?
(2)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对看似矛盾的反义词所表达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3)乐曲表现阿炳的悲与苦、恨与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对生活、对家乡
的热爱。
(4)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排比句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深沉的叹息——叹息自己双目的失明;
伤心的哭泣——哭泣自己命运的坎坷;
激愤的倾诉——倾诉自己遭遇的不公;
倔强的呐喊——呐喊自己执著的追求。
(四)总结全文,领悟精神。
1.再次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总结: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1.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四、作业超市
1.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赏月、照耀、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水波映月)
2.背诵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9.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情怀
——对命运的抗争
对光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