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地理八上《河流和湖泊》同课异构教案 (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和湖泊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三六五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一体机展示,课本地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自








3


1、板书课题(1分钟)
(1)、导入:播放视频歌曲《长江之歌》,并配以反映长江
风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板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
2、出示目标:(2分钟)
(1)、教师用一体机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
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主要地形区等河流概况等. (重
点)
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知道长江上游的水文特
征以及长江的水能开发.
3、知道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其原因.
4、运用长江航道图,说出长江巨大的航运及其对经济
发展的影响.
(2)、学生结合一体机简单理解目标.
认真
倾听音
乐、欣赏
图片,快
速进入学
习状态.
让学
生在
美的
享受
中认
识长
江.

主学习阶段自


12


(1)、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课本40页表2-3-1,用数据说明:为什么说长
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结合42页图2-3-2下图:能在图中填出出长江的
发源地、干流流经的省区、流过的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
界点、支流、湖泊、流入的海洋分别是什么.
(3)读课本42-44三段文字,结合课本内容说出长江上中
下游的特点.
(4)、读图2-3-3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说明长江水能集
中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5)、读课本44页《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分析长江为
什么长江常常发生洪涝灾害?
(6)、读课本45页,图2-3-4、
1、找出长江沿岸重要港口有哪些?
2、说说长江上中下游通航能力的有何差异?
3、长江干流和支流的延伸方向有何不同?这对他的航
运价值有何影响?
自学要求: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或在地图上做出
标记,12分钟后能合上课本,正确说出(1)(3(4)(5)
(6)的2、3题,在图上默写出(2)(6)的第一题.
2、自学开始,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清,纠正不良习惯.
学生自学
开始;
1、明确
学习
任务.
2、找准
自学
内容.
3、正确
学习
习惯.
用横线在
课本上画
出答案要
点或在地
图上做出
标记,12
分钟后能
合上课
本,正确
说出(1)
(3(4)
(5)(6)
的2、3题,
在图上默
写出(2)
(6)的第
一题.
培养
学生
自主
学习
的能
力.
自学
要求
要达
到5
个明
确.

作学习阶学


7

1、教师通过巡视、举手询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找6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第二题的填图.
填出
1、长江的发源地、流入的海洋
2、干流流经的省区、
3、流过的地形区、
4、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5、支流、湖泊
6、长江沿岸重要港口
3、分组展示(1)(3(4)(5)(6)的2、3题
学生说其
余学生展
示的时候
(无论口
头回答或
是板演)
其余学生
要认真倾
听、观察、
发现问
题,及时
学生
说,
充分
暴露

题,
让学
生说
的形
式多
种多

合作学习阶段钟纠正. 样. 师


8


1、学生点评纠错.
2、对照黑板上的答案,找出错误.
3、教师点评或点拨. 如下:
第一题: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结合课本P40的表格得出结论: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第二题(2)把主要的知识点填在图中并总结:
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到东海;
②上中游的分界点湖北的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点江西的湖口.
③长江的主要支流中位于北岸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位于南岸的有乌江、湘江和赣江.
④主要的湖泊有鄱阳湖和洞庭湖.
⑤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青、藏、川、
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如图)

⑥结合课本P27“中国地形图”在下图中填写长江的干流流经的主要地
形区名称:长江干流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通过

读、
使用
地理
图表
的基
本方
法,
逐步
培养
学生
从地
理图
表中
获取
地理
信息
的能
力和
分析
综合
能力
通过
一系
列的

习,
培养
学生
分析
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合作学习阶段师


8


第三题:第四题:结合课本内容说出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总结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游—河道弯曲(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支流、湖泊众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第五题:简单分析原因,找出要点:
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同时涨水,水量大
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3、围湖造田
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第六题:
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在班级内展示,其余同学及时纠错或补充
(1)长江沿岸的主要港口上游主要有重庆;
中游主要有武汉;
下游主要有南京和上海. 其中重庆位于嘉陵江与干流的交汇
处;武汉位于汉江与干流的交汇处.
(2)得出结论:长江的通航能力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
(3)长江干流是东西方向延伸,支流是南北方向延伸. 这样既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又可为南北交通带来极大的方便.
当堂训练阶练


7


1、学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分析)
2、其余学生大胆补充.
3、一体机出示本课知识结构.
发源地及注入海洋
分界点
第一大河→长江慨况流经地形区
↓流经省区
主要支流
上中下游特点
水能开发
洪涝灾害
黄金水道
4、学生结合知识结构读书、读图背记主要知识点,
5、同位互查,
6、教师巡视,并适时抽查.
1、对
本节
课做

结.
2、熟
记本
课基
础知
识.



【当堂达标】
1、长江干流流经的直辖市有()
A 1个
B 2个
C 三个 D四个
2、长江流域的湖泊众多,从西到东依次是()
A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B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C太湖、鄱阳湖、洞庭湖 D太湖、洞庭湖、鄱阳湖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本环
节是
要求
学生
运用
所学
知识
段练


8


A支流多 B流域广 C无湖泊调节洪D河段特别弯曲
4、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是指()
A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B长江两岸经济发达
C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和货运量大D长江中上游发电量大
5、下列港口城市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南京
6、《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
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 从这几句歌词里,你能体会到长江
的哪些特点
①发源地海拔很高②春季水量上涨
③向东流入东海④支流众多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长江沿岸的港口城市: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线名称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湖泊名称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支流⑦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
当堂
独立
完成
作业
这是
使知
识转
化为
能力
的综
合训
练.
教学总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三六五教学模式:即:
一、自主学习阶段(1、定目标环节、 2、自主学环节),
二、合作学习阶段(3、学生说环节、 4师生说环节),
三、当堂训练环节(5、练基础环节、 6练能力环节)其中重点是自主学环节和师生说环节.
由于长江这一课提供的地理信息非常多,在学生看来是繁杂的,所以本课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地图,从图中进行信息的归类和提取. 在自学指导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和明确,指导到位. 对于第一大河采用比一比,通过比较得出长江是第一大河. 长江的慨况让学生运用地图找一找,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地形区、省区及支流. 水文特征和黄金水道则
让学生看图像自己讨论总结.
同时要练习的充分,以前这节课是两课时,本次是一课时,所以稍显课堂时间较紧,练习不够透彻.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少讲,通过说,既是发现问题,又是学生练习的过程.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
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
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
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
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
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