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
考模拟试题(全优)
单选题(共35题)
1、当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小明感到无比兴奋、激动。

心理学将小明此时的情感体验称为()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答案】 B
2、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到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到了低分,说明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 C
3、“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 C
4、《爱弥儿》的著者是()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答案】 C
5、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答案】 D
6、2013年单项选择: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主导作用
D.基础作用
【答案】 C
7、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政治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答案】 A
8、导致青春烦躁的主要原因是()
A.体重
B.身高
C.第二性征和性能发展
D.脑重量
【答案】 C
9、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 A
10、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D.制订了班级工作计划
【答案】 C
11、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
A.政治功能
B.人口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 A
12、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答案】 B
13、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 B
14、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 C
15、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答案】 A
16、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自学辅导法
【答案】 B
17、教育方针是()的政策性表达。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D.学校目标
【答案】 C
18、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答案】 C
19、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答案】 A
20、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答案】 B
21、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答案】 C
2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 D
23、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 A
24、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C
2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答案】 A
26、2013年单项选择: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

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答案】 C
27、“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答案】 C
28、下列有关感觉的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B.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D.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答案】 C
2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答案】 C
30、西汉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相对独立性
B.继承性
C.历史性
D.永恒性
【答案】 C
31、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3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答案】 C
33、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答案】 C
34、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灵活性
D.差异性
【答案】 A
35、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答案】 A
大题(共10题)
一、材料:上课铃声一响,教师走进教室。

他首先把课中要演示的教具摆放在讲台上,接着宣布考试成绩,然后开始讲授新课。

很快,他便发现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问题:(1)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造成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2)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提出四条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措施。

【答案】
二、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的学习环境。

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

”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

”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1)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老师或学生的合理建议。

【答案】
三、材料: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二人均得85分。

小明开心地说:“我太幸运了,昨天做了套模拟题.居然有3道题重复。

”小华却嘟囔着嘴说:“哎,我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呀,可是还有几个题目不太明白,最后一个题用哪个公式呢?看来,我还得好好地看看。

”问题:(1)根据归因理论,分析一下两个人态度差异的原因。

(2)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四、张明和李文均是初三的学生,一天,张明找李文诉说心里烦闷想打人发泄。

张文想起两年前读初一时与小虎有过小矛盾,便提议去找小虎报复。

于是在放学时集结其他“好友”将小虎挟持到一所废弃小学的操场上脱衣殴打,同时不停对受害者进行语言上的侮辱以及身体上的猥亵。

事后调查发现,张明和李文都是家中独子,家庭条件宽裕有余,父母从小对其十分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

孩子提的要求一律想方设法满足。

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人格的影响。

(8分)(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10分)
【答案】
五、材料: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

小李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无故不去上学。

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李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及心理辅导策略。

【答案】
六、以下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片段:王老师: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学生甲:文章表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

学生乙: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不可能是初嫁,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周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

王老师:通过上述两
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对这首词了解得已经比较清楚了,文章主要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和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那么大家还记得《赤壁》吗?学生们:记得!王老师:大家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们: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这两首诗表述有什么不同?学生丙:虽然是同一事件但描述不同,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使用,都是为了衬托作者的观点。

王老师:这两首诗虽然对同一故事用法不同,但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
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三种课堂气氛,第一种课堂氛围紧张,教师与学生间说话小心翼翼;第二种课堂纪律差,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离开座位;第三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1)教师的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试分析上述课堂气氛分别与教师的何种领导方式相关。

(2)你认为教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答案】
八、材料: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

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三,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

马援见了他很惭愧,他哥安慰他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

”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

问题:(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这则材料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九、中学生李某学习成绩良好,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前,他认为这类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相当不理想。

后来,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他认为能否得奖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升学,发誓一定要获奖,结果事与愿违。

问题:(1)阐述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运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两次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

【答案】
一十、材料: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但实际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
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问题:请用教育理论的有关知识逐条分析此材料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